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启茂,中共党员,1975年参加工作,1983年任教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初中,1992年任利川市龙船初中校长,2004年任利川市柏杨初中校长。1985年9月被评为利川市优秀教师,1989年9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
初见吴启茂校长,你可能很难将理想的字眼联系在他的身上,他随时都可能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来记着什么。数学教师职业带来他周密严谨的思维模式;但随着谈话的深入,你会发现他充涨的激情和理想。一个理性的智者,也是很感性的男人;是志存高远的梦想家,也是脚踏实地的工作者。我想,这就是近年来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初中取得长足发展的答案。他一直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万:吴校长,您好。您在柏杨当校长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您对柏杨初中最有发言权,您给我们说说您眼中的柏杨初中,好吗?
吴:柏杨初中有过自己的辉煌,曾是我镇的重点初级中学,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进入柏杨初中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柏杨初中是我的母校,我一直记得我当时的班主任说的那句话:今天我以进柏杨初中为荣,明天柏杨初中以我为荣。我想我在学校的大半时间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柏杨初中辉煌的过去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包袱,初中因为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停滞了,就如同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需要振兴了。随着上级政策的导向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柏杨初中终于又慢慢走入正途了。
万:您认为一所初中不断向前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在那里?柏杨初中是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关键的?
吴:我认为一所学校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是:学校发展奋斗目标的定位和实现目标的方略举措。柏杨初中进人新的跨越发展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抓住了以上两个关键问题。
2004年我进学校以来,通过学校职代会,我们确定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一年内有改变,三年内稳地位,五年内有超越,十年内发展要跨越。经过四年多来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中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仍然在努力实现接下来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柏杨初中付出了许多辛苦和汗水,同时也展示了聪明、智慧和风采。概括起来,我们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①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授,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十六字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持之有恒。
②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管理模式。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注入“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就是生命”“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强制推行责任制管理,精细化管理,人文性管理,狠抓管理的创新,落实和效益。
③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教师结构。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注意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学术风格结构的搭配和组合,以确保资源效益的最优、最大化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④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多培养有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为了丰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编辑学校校报《龙舟》,同时依托《龙舟》培养小记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演出等等,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总之,以质量取胜,用事实说话。
万:您所谓的“质量”指的是成绩吗?还是另有深意?
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将学校的中考视为学校之本,我在校期间也多次采取措施来提高学校的成绩,也取得了相应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仅是成绩的好坏而已,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知名度,三是美誉度,三是信赖度。为此我们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请来学校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进行参观并且体会学校学生就餐和住宿,利用家长的口碑来鞭策我们自己的工作。家长的信赖度是最难把握的,让家长的心理预期比现在看的更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所谓质量的重重之重,让我们的家长放心的将孩子放在我们学校。
万:从2004起,我省開展了大学生支教活动,听说您校5年内共接收了5批次支教大学生来校教学,对于这些教师的培养,学校开展了那些工作,取得那些成果?
吴: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地方要发展,那么人员的流动交流必不可少。我想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学校要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实行竞争交流是有效的方式。为此我们争取了教育局以及教育站,每年我们都尽量吸收了新的教师来到学校。新的教师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如何实现大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发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光荣传统,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顺利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我校围绕“立足培养,注重提高,争取实效”这一方针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快新教师的培养进度。
①认真做好“新老结合”帮扶工作,进行“老带新、一帮一”的培养。9月28日,我校“结对子”拜师仪式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都作了详尽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学校要求教龄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或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双方签订责任合同,被指导老师达到培养目标,学校对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奖励。通过新老结对的方式,让每一位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以防止走弯路,影响新教师成长的进程。同时,鼓励新教师多听课,多上公开课,以课促学促教,从而切实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对新教师每期听课的数量质量都做出了详细的安排,教师间私下相互听课活动蔚然成风。
②搭建施展青春才华的各种“舞台”,举行“校内新秀教师公开课评比”、教工篮球比赛等。关心新教师生活,积极听取他们的困难和心声。
③我们特别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从着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出发,我们为青年教师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工作快乐,二是生活幸福。要工作快乐就必须被学生认可,而要出教学成绩,就必须强化培训,强化管理。在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中,我们做到了岗前培训和职中培训相结合,师德提高和师能提高相结合,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三个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广大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提高。
万:您来学校之后,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严格了管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吴:我记得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说过:制度有三种形态,最初级的形态是人们的习俗,第二是道德,第三是成文的法律,通过强制力来推行的。以前的制度没有从道德形态向成文的法制形态推进。而法律制度也有良法与恶法之分,所以,在法律之上有一种理念叫做“正义”,没有正义,人们便可以推翻它。什么是好的制度?就是代表正义的制度。如果不代表,是不会创造出好的学校的。什么是正义?就是好人得好报。学校就要制定出一套好的制度。学校里谁是好人,就给谁好报。因此我们严格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让好人得到好报,这是我的初衷。什么是好人?一是工作数量大的人。比如上课多的教师。多劳多得,是天经地义之事,让这样的人得好报,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去做更多的事情。二是工作质量高的人。质量高的人给学校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而且也是一种精神价值取向。人人追求质量,好的学校便会不求而自得。
万:吴校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听您介绍说,柏杨初中的家长学校已经开始运行了,能不能谈谈这方面学校所做的工作?
吴: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多属于留守学生,但是我们学校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组建我们家长学校的雏形,并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①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成立家长学校理事组织及成员,沟通学校和家长,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宣传和普及家教知识,推介好的家教经验。
②每学年举行一次百名优秀家长表彰会。表扬先进,带动全体,营造关注孩子成长、科学实施家教的良好氛围。
③加大对家教的宣传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和有名家长为家长做辅导讲座,传授好的家教经验,促进和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万:您是如何定位未来柏杨初中的?
吴:我记得我刚来初中的时候,学校大门前的道路还是泥泞满地的,但是现在道路已经硬化,并且装上了路灯。学校新的学生宿舍和餐厅已经投入使用,新的规划已经上马。在我的办公室里柏杨初中的规划图,我一直在看。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柏杨初中一定会再现以前的辉煌,成为利川市乃至全州优秀的学校。
万福林,教师,现居湖北利川。
初见吴启茂校长,你可能很难将理想的字眼联系在他的身上,他随时都可能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来记着什么。数学教师职业带来他周密严谨的思维模式;但随着谈话的深入,你会发现他充涨的激情和理想。一个理性的智者,也是很感性的男人;是志存高远的梦想家,也是脚踏实地的工作者。我想,这就是近年来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初中取得长足发展的答案。他一直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万:吴校长,您好。您在柏杨当校长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您对柏杨初中最有发言权,您给我们说说您眼中的柏杨初中,好吗?
吴:柏杨初中有过自己的辉煌,曾是我镇的重点初级中学,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进入柏杨初中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柏杨初中是我的母校,我一直记得我当时的班主任说的那句话:今天我以进柏杨初中为荣,明天柏杨初中以我为荣。我想我在学校的大半时间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柏杨初中辉煌的过去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包袱,初中因为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停滞了,就如同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需要振兴了。随着上级政策的导向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柏杨初中终于又慢慢走入正途了。
万:您认为一所初中不断向前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在那里?柏杨初中是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关键的?
吴:我认为一所学校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是:学校发展奋斗目标的定位和实现目标的方略举措。柏杨初中进人新的跨越发展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抓住了以上两个关键问题。
2004年我进学校以来,通过学校职代会,我们确定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一年内有改变,三年内稳地位,五年内有超越,十年内发展要跨越。经过四年多来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中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仍然在努力实现接下来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柏杨初中付出了许多辛苦和汗水,同时也展示了聪明、智慧和风采。概括起来,我们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①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授,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十六字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持之有恒。
②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管理模式。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注入“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就是生命”“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强制推行责任制管理,精细化管理,人文性管理,狠抓管理的创新,落实和效益。
③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教师结构。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注意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学术风格结构的搭配和组合,以确保资源效益的最优、最大化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④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多培养有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为了丰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编辑学校校报《龙舟》,同时依托《龙舟》培养小记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演出等等,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总之,以质量取胜,用事实说话。
万:您所谓的“质量”指的是成绩吗?还是另有深意?
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将学校的中考视为学校之本,我在校期间也多次采取措施来提高学校的成绩,也取得了相应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仅是成绩的好坏而已,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知名度,三是美誉度,三是信赖度。为此我们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请来学校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进行参观并且体会学校学生就餐和住宿,利用家长的口碑来鞭策我们自己的工作。家长的信赖度是最难把握的,让家长的心理预期比现在看的更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所谓质量的重重之重,让我们的家长放心的将孩子放在我们学校。
万:从2004起,我省開展了大学生支教活动,听说您校5年内共接收了5批次支教大学生来校教学,对于这些教师的培养,学校开展了那些工作,取得那些成果?
吴: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地方要发展,那么人员的流动交流必不可少。我想一个学校也是一样,学校要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实行竞争交流是有效的方式。为此我们争取了教育局以及教育站,每年我们都尽量吸收了新的教师来到学校。新的教师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如何实现大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发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光荣传统,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顺利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我校围绕“立足培养,注重提高,争取实效”这一方针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快新教师的培养进度。
①认真做好“新老结合”帮扶工作,进行“老带新、一帮一”的培养。9月28日,我校“结对子”拜师仪式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都作了详尽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学校要求教龄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或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双方签订责任合同,被指导老师达到培养目标,学校对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奖励。通过新老结对的方式,让每一位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以防止走弯路,影响新教师成长的进程。同时,鼓励新教师多听课,多上公开课,以课促学促教,从而切实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对新教师每期听课的数量质量都做出了详细的安排,教师间私下相互听课活动蔚然成风。
②搭建施展青春才华的各种“舞台”,举行“校内新秀教师公开课评比”、教工篮球比赛等。关心新教师生活,积极听取他们的困难和心声。
③我们特别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从着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出发,我们为青年教师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工作快乐,二是生活幸福。要工作快乐就必须被学生认可,而要出教学成绩,就必须强化培训,强化管理。在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中,我们做到了岗前培训和职中培训相结合,师德提高和师能提高相结合,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三个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广大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提高。
万:您来学校之后,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严格了管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吴:我记得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说过:制度有三种形态,最初级的形态是人们的习俗,第二是道德,第三是成文的法律,通过强制力来推行的。以前的制度没有从道德形态向成文的法制形态推进。而法律制度也有良法与恶法之分,所以,在法律之上有一种理念叫做“正义”,没有正义,人们便可以推翻它。什么是好的制度?就是代表正义的制度。如果不代表,是不会创造出好的学校的。什么是正义?就是好人得好报。学校就要制定出一套好的制度。学校里谁是好人,就给谁好报。因此我们严格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让好人得到好报,这是我的初衷。什么是好人?一是工作数量大的人。比如上课多的教师。多劳多得,是天经地义之事,让这样的人得好报,才能促使更多的人去做更多的事情。二是工作质量高的人。质量高的人给学校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而且也是一种精神价值取向。人人追求质量,好的学校便会不求而自得。
万:吴校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听您介绍说,柏杨初中的家长学校已经开始运行了,能不能谈谈这方面学校所做的工作?
吴: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多属于留守学生,但是我们学校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组建我们家长学校的雏形,并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①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成立家长学校理事组织及成员,沟通学校和家长,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宣传和普及家教知识,推介好的家教经验。
②每学年举行一次百名优秀家长表彰会。表扬先进,带动全体,营造关注孩子成长、科学实施家教的良好氛围。
③加大对家教的宣传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和有名家长为家长做辅导讲座,传授好的家教经验,促进和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万:您是如何定位未来柏杨初中的?
吴:我记得我刚来初中的时候,学校大门前的道路还是泥泞满地的,但是现在道路已经硬化,并且装上了路灯。学校新的学生宿舍和餐厅已经投入使用,新的规划已经上马。在我的办公室里柏杨初中的规划图,我一直在看。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柏杨初中一定会再现以前的辉煌,成为利川市乃至全州优秀的学校。
万福林,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