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永远清楚地活着,即使在恋爱中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在2012年年末出版了她的第二本书《看见》。在出版社的宣传里,首印便是50万册——这个数量,在当下出版业的寒冬里,令人瞠目结舌,是林青霞《窗里窗外》、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发行量的好几倍。
  2012年12月15日下午,首都图书馆,柴静新书《看见》首发式。出版社提前发放了700张入场券,报名的读者却超过4000人,涌至首图的人多到让保安担忧起安全隐患。
  第二天,柴静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等候的队伍从地下车库一直排到了长安街。有人数,排到签售点,需转26个弯。
  出版业如此胜景,此前更多出现在韩寒、郭敬明们身上。而这个冬天,这个现象名叫“柴静”。
  她是央视最受关注的主持人之一。因在非典时期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采访,以及《新闻调查》时代对真相不折不挠的追问,她被寄予“新闻女侠”的期待;她重视新闻中的人与人性,给坚硬的现实注入几分柔性的关照;她也是唯一坚持在博客中书写每期节目长篇采访手记、反省总结的央视记者。
  微博上,各种真实或虚构的“柴静语录”,和“白岩松语录”一样流传甚广,几乎成了“央视牌心灵鸡汤”——而她其实从不在微博发言。尽管一再强调只关注自己在新闻专业领域的“公众形象”,甚少谈及个人,但人们对她的种种想象依然不止。最近的一次,她被传言描述成“央视最穷主持人”,说她买不起房子,租房居住。柴静写博客澄清:“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个人隐私,我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这事跟能力和道德都没关系,没什么可自惭的,也没什么可自得的。”澄清又引起另一种情绪反弹,有人指责造神者把她塑造成了一朵“白莲花”。
  而柴静自己,最最警惕的,正是把人符号化、标签化。“世界也好,人也好,本来都是丰富多彩,参差多态的,为什么要通过标签去认识呢?”
  去掉标签,柴静是谁,我们能否“看见”?
  跟自己较劲
  见到柴静时,她穿牛仔裤和深蓝针织衫,淡妆,脖子上一条标志性的围巾,与她在电视中的样子极为一致。回答提问时她目光直视记者,音量很小,小到有时会听不清,但却有种掌控全局的强大气场。
  这不禁让人想起柴静进入电视圈的第一位“伯乐”、前湖南卫视《新青年》节目制片人杨晖对她的评价:“柴静让人觉得很舒服,但同时又能形成一种隐隐的压迫感。”在杨晖看来,柴静气场的来源,一是眼神“干净笃定”,二是语言“有思考有逻辑”,让人不由对她说出的话多了份重视。
  翻看柴静的履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年少成名”“顺风顺水”这类词语。18岁时她已因《夜色温柔》成为湖南当红电台主持,22岁就有了一档自己的电视节目《新青年》。2001年,柴静25岁,被时任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选中成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搭档白岩松。两年后她进《新闻调查》,迅速因“非典”报道闻名全国……
  但在好友范铭眼中,“世俗标准的‘成名’不是柴静的目的,她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接近自身的极限’。”柴静从小到大都是班上最普通的孩子,只喜欢在本子上抄诗词,“她不跟别人竞争,但跟自己较劲。她的从不懈怠,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期待’或‘要求’,她只为自己内心的标准一日一拱卒。”
  往往在外界对柴静没有期待和要求之处,她的表现反而格外耀眼。比如北京奥运会,台里给她的任务是报道例行发布会,没人要她拍运动员,而她却采访了那些令人尊敬的“失败者”,感动无数观众。
  不久前一期《看见》,讲77岁台湾老人把同乡骨灰带回大陆安葬的《归去来兮》里,一句“不曾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让很多观众落泪。但其实当初因话题涉及两岸,稍有敏感,拍摄时节目组对能否播出全无把握,柴静便自费在台湾当地找摄像帮忙,她想:先做出来再说。
  “她身上有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头。”柴静在《新闻调查》时的同事郝俊英说,“她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意志力最强的人。一般人被困于城中,往往试着爬两下城墙,被上面扔下来的石头砸疼了就放弃了,但柴静不是,她看到一条路堵死,不会绝望,而是会继续四处摸索,往往能找到别人没留心的隐秘出口。”
  郝俊英回忆,有段时间《新闻调查》里权力监督这种硬性选题不好做,大家情绪受挫,想“凑合凑合”,柴静却不,立马转个方向去关注弱势群体,同性恋者、重度精神病者、犯罪的流浪少年、因家暴杀夫的女犯……她让那些沉默群体进入镜头,出现在央视屏幕上。
  长天大地,用力摔打
  柴静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刚进央视《时空连线》,从没做过新闻的她无所适从。她不會写评论,眼神缺少和嘉宾的交流,节目内容缺乏深度……问题太多,不断被狠批,改都不知从哪儿改起。
  在新书里她回忆这段艰难转型的日子,“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经开始散发失败者的味儿,再这样下去谁都会闻出来了”。
  她不想干了。但领导一问:“今天带子能交吗?”鬼使神差的,她张口就答“能”。
  她发狠,每天上午报三个选题,下午联系,晚上录演播室,凌晨剪辑送审。熬着熬着,慢慢也拿到些奖,日子过得宽松点,有了喘气的间歇。但疑问又开始滋长:“我正做的真是我喜欢干的吗?”
  直到她离开《时空连线》去了《新闻调查》,这个问题才有了极其明确的答案。
  柴静在书中回忆,为采访被超期羁押二十八年的人,夏天大日头下,她步行5公里去山里的看守所;要找失踪的贩卖假古董的犯罪嫌疑人,她深冬坐车去江西,半夜车熄火了,她冻得哆哆嗦嗦在后头推车,身上都是泥点;为了找被戒毒所卖去卖淫的吸毒女阿文,她在垃圾一直淹没到小腿、皮条客出没的小巷里一家一家地问;汶川地震,她坐在村民摩托车后座上进灾区采访,采访结束回北京后,她的胸脯和胳膊完全变成棕黑色。
  她觉得自己终于接了地气,参与了世界。长天大地,用力摔打,过瘾非常。“妈的,我真喜欢这工作。”
  电台时期的她爱穿深紫浅红烟蓝竹青长裙,在节目末尾处会对听众说“盖好被子,乖”,同事唤她“柴宝”。《新闻调查》让她换了一个人,过去那点小女生的娇气被一层层剥下。   七情不上脸
  工作的额外收获是朋友。范铭、郝俊英被柴静称作老范、老郝,三人就是在《新闻调查》结下的战友情谊。
  “我们一年到头出差,在一起呆的时间比家人还长。”老郝印象里,在《新闻调查》那几年,大家都没啥私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但乐在其中。出差路上她们会一首一首唱老歌;休息时在一起玩的多是小孩子的游戏,丢沙包、踢毽子……有时也一起喝点小酒,通常都是范、郝两人喝High了,泪眼汪汪,而柴静只是抿一小口意思意思,拍拍两人说,不早了咱走吧。老范、老郝就上火,覺得柴静“真没劲”。
  其实柴静从小就这样。大人逗她,她都是面无表情,让大人很无趣,不像别的小孩一逗就笑。
  在老范眼里,柴静不是一个“七情上面”的人,她在做节目时可以胆大心细脸皮厚,但在私人生活中,尤其在人情世故方面颇为羞涩,脸皮薄,怕张罗。这次新书首发会,出版社给柴静三十张亲友票让她随意送人,她除去送爸妈、妹妹、妹夫的外,其他票临到发布会前两天还揣在手里,直到老范催她。
  这样一个人会让人尊敬,但不那么容易心生亲近,老有种距离感。“外冷内热”,老同事杨晖用四个字评价柴静。
  老范一次因为做节目,惹了一些麻烦,当时她身处非常境地,一些旧时朋友怕扯上干系,和她断绝来往,柴静和老郝则挺身而出,四处打听求助,“她们俩为了帮我,倾尽全力。人生经历一次‘灾难’就是一次朋友的‘洗牌’,人只有一起‘过过事儿’,才知道谁值得你终生托付。”老范说。等风波平息,老范终于安全回来,她们仨找了个地方,开了瓶龙舌兰。那次柴静一反常态,三人里属她喝得最多。
  “柴小静,勇于自省,
  永远任性”
  “原来有凌厉之气,如今越来越宽厚。”《看见》制片人李伦评价柴静这十年的变化时说,“过去她像把闪亮的刀子,现在更像一个温度计。”
  2012年2月,柴静做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调查,采访归真堂创办人邱淑花。邱一上来就哭哭啼啼说了不少带情绪的话。换成十年前在《新闻调查》,柴静可能就这么播了。但如今柴静会停下来,告诉邱,她话里的情绪会导致网民反感,问她“你愿不愿意重新梳理思路,回答问题”。
  在节目中的柴静,越来越学会了宽容。
  而镜头外,“其实我是个小暴脾气。”柴静说,“尤其是对亲近的人。”
  范铭记得的柴静最近一次“爆发”还是在去年7月份,伦敦奥运前她们在英国做《静观英伦》系列节目时。节目组原先商量,主采访用中文,即兴采访用英文。当时柴静正为即兴采访做准备,她希望尽可能多用英文沟通,于是一边准备问题,一边向翻译求教。范铭在旁看着心疼,走过去说:“即兴采访也用中文吧,不要如此辛苦每个都准备英语提问了。”柴静当场发了脾气。
  范铭事后理解:“她已经拉满弓弦,我的劝说反而是一股‘泄劲’的力量。”
  柴静在书中也写,她有时的愤怒指向的是自己,“我对自己感到愤怒,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其实原来在《新闻调查》时,有年年底开会,柴静就为自己工作中的暴躁向组里道过歉。大家笑,后来送过柴静一副对联:“勇于自省,永远任性”,横批“柴小静”。
  自省和任性的循环出现让柴静慨叹,“我怎么老没法改变自己的弱点?”在中国支教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的话安慰了她:“如果(改变弱点)那么容易的话,还要漫长的人生干什么?”
  现在的柴静把弱点当成检省自己的机会,“老老实实地面对吧。”
  “是想消费别人吗?”
  柴静最警惕的“错误”,是把采访变成对采访对象的消费,“这是最残暴的事”。
  做药家鑫案那期节目时,节目组内部曾争论过用什么编辑方式:一种是对舆论热点一一回应,另一种则是根本不去响应热点,只陈述,不解释。她觉得,还是选择后者,老老实实地说出知道的那一点就好。
  在节目中,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在楼底下带着柴静上楼,进门后,药家的陈设空间一览无遗。“我只要说这个楼建于什么年代、药庆卫工作是什么、从什么位置上退休就可以了。为什么我还要问‘官二代’这种问题?观众不是都已经看见了吗?既然看到了,为什么还要拎出来问?是想消费别人吗?”说这话时,柴静音量陡然提高。
  她在竭力为采访对象揭下标签的同时,自己也正被贴上各色标签。新书发布会上,白岩松、崔永元、张立宪、罗永浩等十多位男性朋友的现身力挺引来了一些调侃,“女神”“当代林徽因”等称号漫天飞舞。
  问及此,柴静脸色沉了沉,“这些词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至于朋友,“不过是一群因文字而相知的人,在一块儿聚会,恰好有男有女。强调性别其实是把人的本质给抹煞了,这很愚蠢。”说到“圈子”,柴静罕见地用了“讨厌”一词,“我特别讨厌所谓的俱乐部那种小圈子的感觉,就好像别人给你发个勋章你才能加入似的。”
  她不愿被人消费,被娱乐化。采访中,她不谈私人生活。
  她的工作与生活是高度重合的。朋友王小峰说,饭局上的柴静,说话也和《面对面》《看见》节目录制现场一样。而柴静自己的描述是,她把记者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清楚地活着,即使在恋爱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就算附加在爱情这么美好的状态下,盲目也是个挺可怕的词”。
其他文献
今年35岁的吴凯,在大连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企业年盈利2000万元,纯利润超过300万元。公司良好的效益,与吴凯的左膀右臂分不开——技术总监郑宇,是与他一起创业的好兄弟;行政总监陶欣妮,是他的红颜知己。但职场一旦牵扯爱情,就变了味。吴凯的天平渐渐偏向陶欣妮,结果郑宇另投门户。当吴凯打算事业再上一层楼时,却惊然发现,陶欣妮也不见了踪影……  我的好兄弟   2002年,吴凯毕业于华东一所大学应用数学
在进行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盲区,很多家庭问题没有处理得当,就会导致学生自身出现问题,这会对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也使得班主任
根据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理论,不同文化意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共读<西厢>》一段杨宪益和大卫&#183;霍克斯的两种译文的
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开端,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大科目,它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开篇先分析了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目的,接着从方法论的角度,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案例来阐述教师如何在数
2003年1月17日,赛格集团、赛格三星的管理层从韩国汉城归来,此行他们已和韩国三星集团最高层就收购赛格三星的谈判事宜进行了最后的意见交换。1月28日,也就是春节前四天,在深圳五洲大酒店,深圳赛格集团董事长孙玉麟和三星康宁(马来西亚)株式会社董事长宋容鲁在股份转让等一系列协议上签字。从2003年1月6日开始,双方近百余人日夜奋战的后期谈判以及对文件的逐字推敲工作就此告一段落。  根据协议,在深交所
“珠光的问题在于‘借钱的人不用钱,用钱的人不还钱”;用几个月的短期贷款来作回报周期极长的基础设施建设,致使资金使用缺乏效率,并最终导致多数贷款成为烂账。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不仅具备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和教学过程实践性等特点,客观还存在着教育对象基础素质薄弱的事实,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走个性化
2013年5月的一天,卢永凯像往常一样,在清华园的舞蹈社里练习舞蹈。舞池中的她时而旋转,时而跳跃,执著里透露着欢快,沉稳中蕴含着轻灵。在一旁观看良久,丈夫陈辉适时地为她递上一条毛巾,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结婚这么久,我俩现在才算是度蜜月啊!”  丈夫的话,让卢永凯的心底荡起了甜蜜的涟渏。多年前,患上抑郁症的她,人生几近崩溃,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陈辉。在陈辉不离不弃的帮助下,她最终战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