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新教材以崭新的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范围向我们展示了素质教育所要求达到的新目标;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重点突出,重视能力,是一套师生都喜欢的好教材。教学观念和方法的陈旧,以致完不成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新教材的施教质量。如何解决呢?我认为要在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上找出路。
一、更新教学观念,着眼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新教材的教学就必须从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树立素质教育观。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意义,克服”小科”思想。切实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上足上好历史课。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要坚决摒弃那种为中考加分而让学生死背硬记历史知识的现象。要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切实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要正确处理好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新教材内容丰富,每一课的份量较大,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就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初中生掌握历史概念,发展学科能力,无异都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获得的。但是,教师教学任务的落实,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才能实现。没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感知、思维以及消化的过程。单凭教师的灌输,是无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
二、把握教材特点,注意知识层次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钻研它,熟悉它,把握其特点,分清知识层次,浅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浅出地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首先,任课教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新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遵循了历史学科体系,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突破了编、章、节体例,以课为单位编写,体例新颖,有利于教学课时的完整性。同时,它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历史教学的目的要求,在纷繁浩瀚的史实中选出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具有思想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教材成为易教易学的课本。
其二,新教材突出了能力培养的内容。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为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方便。它用图示和表格等多种手法,展现了史实的纵横关系,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用文物、插图、地图,增加了历史真实感;恰到好处地运用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让学生阅读思考,从中体会浓郁的历史味,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新教材还选用了大量的学生阅读材料,训练其阅读能力,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训练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三,新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富有弹性,有利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教材大字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小字部分为非基本要求,既可选讲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又可让学生自学。总之,新教材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新教材。
其次,任课教师要区分好新教材的知识层次。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往往使教师难以招架。甚至每节课的任务都很难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分清知识层次进行教学。所谓分清知识层次,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注意知识深浅、难易的程度和繁简的处理,具体讲就是对丰富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剪裁的问题。具体做法有三:
一是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教好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即大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图表、原始资料等;
二是,灵活处理小字部分和一般资料,可要求自学,也可干脆甩掉;
三是,大字部分也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解释难点。重点内容,要详细说清论透,一般内容只勾勒出个轮廓,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有的内容甚至寥寥数语,点到为止,留出时间让学生去阅读。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传统教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走教学改革之路。
其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启发学生兴趣。备课不仅要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更重要的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准备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否富有启发性,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备课时,如何精心导入,启发兴趣,创设何种隋景、激发思维,如何设问、引导启发等,都要精心设计好。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给学生形、声、色的直感,创设学生显露才华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起学习兴趣。
其二,要优化讲授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所谓优化就是不断克服其弱点,吸取其他教学法的长处,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讲,就是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易于自学的特点,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努力做到重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说,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多疑,多思,多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在讲中国近代史的保路运动时,让学生讨论,铁路国有化是体现国家主权,为什么四川人民反对清政府把铁路国有化呢?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保路运动的实质。当然,教师在讲授中要引导得法,使学生能够尝到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来解决历史问题的甜头,从而培养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思”的学习习惯。
其三,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文物、图表等教具,再现或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情景之中,去体验、解决历史课题。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着眼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新教材的教学就必须从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树立素质教育观。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意义,克服”小科”思想。切实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上足上好历史课。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要坚决摒弃那种为中考加分而让学生死背硬记历史知识的现象。要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切实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要正确处理好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新教材内容丰富,每一课的份量较大,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就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初中生掌握历史概念,发展学科能力,无异都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获得的。但是,教师教学任务的落实,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才能实现。没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感知、思维以及消化的过程。单凭教师的灌输,是无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
二、把握教材特点,注意知识层次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钻研它,熟悉它,把握其特点,分清知识层次,浅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浅出地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首先,任课教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新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遵循了历史学科体系,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突破了编、章、节体例,以课为单位编写,体例新颖,有利于教学课时的完整性。同时,它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历史教学的目的要求,在纷繁浩瀚的史实中选出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具有思想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教材成为易教易学的课本。
其二,新教材突出了能力培养的内容。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为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方便。它用图示和表格等多种手法,展现了史实的纵横关系,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用文物、插图、地图,增加了历史真实感;恰到好处地运用原始资料、诗歌、民谣等,让学生阅读思考,从中体会浓郁的历史味,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新教材还选用了大量的学生阅读材料,训练其阅读能力,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训练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三,新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富有弹性,有利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教材大字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小字部分为非基本要求,既可选讲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又可让学生自学。总之,新教材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新教材。
其次,任课教师要区分好新教材的知识层次。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往往使教师难以招架。甚至每节课的任务都很难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分清知识层次进行教学。所谓分清知识层次,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注意知识深浅、难易的程度和繁简的处理,具体讲就是对丰富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剪裁的问题。具体做法有三:
一是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教好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即大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图表、原始资料等;
二是,灵活处理小字部分和一般资料,可要求自学,也可干脆甩掉;
三是,大字部分也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解释难点。重点内容,要详细说清论透,一般内容只勾勒出个轮廓,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有的内容甚至寥寥数语,点到为止,留出时间让学生去阅读。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传统教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走教学改革之路。
其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启发学生兴趣。备课不仅要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更重要的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准备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否富有启发性,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备课时,如何精心导入,启发兴趣,创设何种隋景、激发思维,如何设问、引导启发等,都要精心设计好。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给学生形、声、色的直感,创设学生显露才华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起学习兴趣。
其二,要优化讲授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所谓优化就是不断克服其弱点,吸取其他教学法的长处,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讲,就是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易于自学的特点,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努力做到重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说,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多疑,多思,多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在讲中国近代史的保路运动时,让学生讨论,铁路国有化是体现国家主权,为什么四川人民反对清政府把铁路国有化呢?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保路运动的实质。当然,教师在讲授中要引导得法,使学生能够尝到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来解决历史问题的甜头,从而培养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思”的学习习惯。
其三,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文物、图表等教具,再现或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情景之中,去体验、解决历史课题。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