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格曼狄诺说:“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英国的王尔德也说过:“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的确,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让一个个好习惯伴随你开启成功的大名吧!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广大的中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优化社会风气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一、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应该提高对它的认识。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难免要同别人打交道,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社会的发展需要礼仪,社会成员的交往需要礼仪。良好的礼仪是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礼仪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
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与训练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谈举止、施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现有的行为转变成应有的行为,是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工作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中学生礼仪教育应重视实施方法。
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以讲文明、讲礼貌著称于世。中学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似训练,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等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仿效,使“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礼仪规范方面的认识,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得以纠正。
加强平时习惯养成教育,使之习惯成自然。首先应该注重个人礼仪的教育,教育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爱护,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父母养育子女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孟郊有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不仅是为了报恩,也不仅是一种义务、责任,而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地美德。一个具有美好道德的人,才是真正有社会责任心地公民。
其次,应注重中学生集体礼仪的培养。教师应随时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仪表及礼节等。在语言方面,要求学生使用好礼貌用语。比如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在举止方面,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举止和风度。比如正确的坐姿、站姿等;在仪表方面要求学生着装要得体,仪容要整洁;在礼节方面;要结合在各种场合的礼节要求,向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学校见到老师要向老师问好,在公共场所,对待老幼、残疾军人,行走要让路,乘车要让座等。
为此,班里要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同学日常的礼仪规范。每周一的升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开展评比。学校还可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因为群体的礼仪行为是社会的行为,通常是先有了群体礼仪规范,然后每个人在执行规范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认识,以适应礼仪规范的要求。总之,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生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
三、全体教师身先示范引导,学生在浓重的礼仪文化中得到熏陶。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与人们自身修养密切相关。修养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教师要示范及帮助每一名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及提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史实和现实的一些事例对学生进行包括正直、忠诚、谦逊、自尊、热忱、宽容、庄重等教育,以追求至善的思想境界,塑造美好的心灵。
另外思想政治课上还要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作品。如读诗歌、散文、听音乐、看舞蹈、欣赏书法美术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倾心于艺术作品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愉快和感情的升华,思想得到启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理论和鉴赏性的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就是说,读书和人的气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是培养中学生“礼仪”的主要途径,这个过程会使人的礼仪素质与礼仪水平相应得到提高。也就是说礼仪只是具备了一种深层的稳固的理性思维基础,才能升华为生动完美的形象。
礼仪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教育关键所在。礼仪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完善自我形象,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远的意义。中学生礼仪教育要从一点一滴抓起,比如“五讲四美”中的讲卫生,这不是一件小事,它包含着民族道德传统的要求,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养成卫生的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等。总之,只要切实注重中学生礼仪教育,坚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礼仪之花就会在在校园处处盛开。
一、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应该提高对它的认识。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难免要同别人打交道,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社会的发展需要礼仪,社会成员的交往需要礼仪。良好的礼仪是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礼仪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
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与训练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违背礼仪规范的言谈举止、施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使现有的行为转变成应有的行为,是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工作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中学生礼仪教育应重视实施方法。
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以讲文明、讲礼貌著称于世。中学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似训练,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等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仿效,使“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礼仪规范方面的认识,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得以纠正。
加强平时习惯养成教育,使之习惯成自然。首先应该注重个人礼仪的教育,教育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爱护,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父母养育子女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孟郊有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不仅是为了报恩,也不仅是一种义务、责任,而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地美德。一个具有美好道德的人,才是真正有社会责任心地公民。
其次,应注重中学生集体礼仪的培养。教师应随时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仪表及礼节等。在语言方面,要求学生使用好礼貌用语。比如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在举止方面,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举止和风度。比如正确的坐姿、站姿等;在仪表方面要求学生着装要得体,仪容要整洁;在礼节方面;要结合在各种场合的礼节要求,向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学校见到老师要向老师问好,在公共场所,对待老幼、残疾军人,行走要让路,乘车要让座等。
为此,班里要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同学日常的礼仪规范。每周一的升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开展评比。学校还可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因为群体的礼仪行为是社会的行为,通常是先有了群体礼仪规范,然后每个人在执行规范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认识,以适应礼仪规范的要求。总之,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生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
三、全体教师身先示范引导,学生在浓重的礼仪文化中得到熏陶。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与人们自身修养密切相关。修养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教师要示范及帮助每一名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及提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史实和现实的一些事例对学生进行包括正直、忠诚、谦逊、自尊、热忱、宽容、庄重等教育,以追求至善的思想境界,塑造美好的心灵。
另外思想政治课上还要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作品。如读诗歌、散文、听音乐、看舞蹈、欣赏书法美术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倾心于艺术作品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愉快和感情的升华,思想得到启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理论和鉴赏性的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就是说,读书和人的气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是培养中学生“礼仪”的主要途径,这个过程会使人的礼仪素质与礼仪水平相应得到提高。也就是说礼仪只是具备了一种深层的稳固的理性思维基础,才能升华为生动完美的形象。
礼仪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教育关键所在。礼仪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完善自我形象,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远的意义。中学生礼仪教育要从一点一滴抓起,比如“五讲四美”中的讲卫生,这不是一件小事,它包含着民族道德传统的要求,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养成卫生的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等。总之,只要切实注重中学生礼仪教育,坚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礼仪之花就会在在校园处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