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以民品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军民融合型企业,中国兵器东北工业集团在市场中完全处于竞争状态,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党的十八以来,集团工会本着“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的目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员工,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开创了一条绿色快速通道。
搭建技能型人才上升平台
一是积极与上级单位联系,承办企业技能(特殊工种)竞赛。四年来,承办省级技能大赛2次、市级技能大赛7次,摒弃以往的传统模式,多方位的考核技能人才的综合水平,创新的将技能大赛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竞赛活动和人才选拔相结合,竞赛包括了理论测试、生产实际操作和规定工件加工操作,规定工件加工更多考核的是技能人才在实际生产中的多方面素质,在综合考核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获得推荐申报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资格。将技能提高、人才选拔有机融入实际生产当中,通过竞赛促进了员工技能水平普遍提升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同时减少了竞赛成本。
二是积极组织技能人才参加省市、兵器集团、国家级技能大赛,推动技能人才刻苦钻研技能,对外提升集团公司技能专业领域的美誉度。近年来,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的技能人才均取得了了优异的名次,4人荣获兵器集团技能带头人称号,20余人晋级,100余人受到表彰。
三是各级工会组织紧密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要求,采取各种方式,先后组织员工参加了安全知识、岗位技能、班组管理、劳动法律等各类专题培训。通过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地开展培训,将教育培训工作与选拔骨干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建立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职称晋升相结合,为扩大员工知识面、优化员工知识结构、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建立“主力军”岗位练兵机制
一是工会通过开展不同层级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着力培育造就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员工队伍,开展了“强技能、提素质、保安全、提效益”等各具特色的劳动竞赛、攻关竞赛等。通过劳动竞赛逐步实现了技能人才队伍由“速度型”向“精细型”、由“体力型”向“智慧型”、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通过开展以精益、质量、安全、降成本等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各级工会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氛围,鼓励员工学技術、争一流、创效益、做贡献,乐于创新、敢于创业、勤于创优,争做创新、创业、创优的表率。探索竞赛活动的新途径,形成主题多元、机制完善的工作格局,竞赛感召力、吸引力持续增强。
三是建立劳动竞赛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劳动竞赛促产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深化竞赛内容和形式,围绕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短程劳动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效益和目标的实现。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作为劳动竞赛主要目标,重视员工赛前培训和赛后交流,劳动竞赛已经成为员工提升技能的重要通道和平台。帮助员工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将劳动竞赛打造成增强员工荣誉感、拓展成长成才空间、增加劳动收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解决高层次人才断层隐患
一是以劳模高技能传承工作室为依托,完成“导师带徒”工作。开展多层次的员工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帮助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形成技能人才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力搭建平台,坚持有先进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固定场所、有工会组织的“六有”模式,在“高、精、尖、特”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目前,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15个,其中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行业级工作室2个、市级工作室8个,获得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业书籍2本。集团公司工会荣获长春市重工机电系统“劳模高技能传承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二是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编制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标准、管理流程和考核评价标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传承工作室与班组建设结合,依托班组管理,将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纳入工作室的规划中,定期培训、开展攻关和课题研究。研究制定培养工人的具体政策等措施,营造和激励“大国工匠”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13人被授予“长春工匠”,吴宏立被授予“最具影响力的长春工匠”和首批吉林工匠。
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作用
一是组织开展劳模选树和“东工工匠”选树工作,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激发内生动力。抓典型带动,抓机制创新,建长效机制,形成独具东工特色的活动品牌,引领一线员工在企业经济主战场和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制定《劳动模范管理办法》,建立了劳动模范档案,不断完善劳动模范管理体系。各级工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凝聚起员工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多种渠道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工会在全总《当代劳模》等媒体上,对国模、省模、工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员工之家进行宣传,展示了东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对外形象。运用网站、微信平台、内外报刊、板报橱窗和班组园地等宣传阵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主旋律。各级工会组织弘扬先进人物优秀品质和“工匠精神”,倡导学习劳模、争做工匠的良好风尚。
三是多方面关爱劳模和先进人物。每年“两节”期间加大对困难劳模走访慰问力度,做到“有了困难及时帮、两节期间重点访”,使劳模切实感受到集团公司的关爱。定期组织在岗劳模进行健康体检。每两年组织集团公司级以上劳动模范进行疗休养活动,使劳模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休息调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创建精益化全员激励机制
合理化建议工作作为企业九年来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始终是企业文化中强调的精益文化“人人参与改善、事事追求提高”的重要手段,更是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站战略的重要途径。合理化建议工作始终秉承着“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助推、全员参与”的工作方针,本着“快速反应、持续改进”的组织实施理念。各分会根据自身情况以合理化建议抽奖、“一事一奖”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评比考核、评审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积极性,真正把员工献计献策融入到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到在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与员工共享改善成果,将员工收入与生产效率改善挂钩。近四年来,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69万多条,参与率98.2%,实施率100%,节创价值2.6亿元,发放奖励993万元。
搭建技能型人才上升平台
一是积极与上级单位联系,承办企业技能(特殊工种)竞赛。四年来,承办省级技能大赛2次、市级技能大赛7次,摒弃以往的传统模式,多方位的考核技能人才的综合水平,创新的将技能大赛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竞赛活动和人才选拔相结合,竞赛包括了理论测试、生产实际操作和规定工件加工操作,规定工件加工更多考核的是技能人才在实际生产中的多方面素质,在综合考核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获得推荐申报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资格。将技能提高、人才选拔有机融入实际生产当中,通过竞赛促进了员工技能水平普遍提升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同时减少了竞赛成本。
二是积极组织技能人才参加省市、兵器集团、国家级技能大赛,推动技能人才刻苦钻研技能,对外提升集团公司技能专业领域的美誉度。近年来,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的技能人才均取得了了优异的名次,4人荣获兵器集团技能带头人称号,20余人晋级,100余人受到表彰。
三是各级工会组织紧密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要求,采取各种方式,先后组织员工参加了安全知识、岗位技能、班组管理、劳动法律等各类专题培训。通过分步骤、分层次、分等级地开展培训,将教育培训工作与选拔骨干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建立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职称晋升相结合,为扩大员工知识面、优化员工知识结构、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建立“主力军”岗位练兵机制
一是工会通过开展不同层级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着力培育造就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员工队伍,开展了“强技能、提素质、保安全、提效益”等各具特色的劳动竞赛、攻关竞赛等。通过劳动竞赛逐步实现了技能人才队伍由“速度型”向“精细型”、由“体力型”向“智慧型”、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通过开展以精益、质量、安全、降成本等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各级工会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氛围,鼓励员工学技術、争一流、创效益、做贡献,乐于创新、敢于创业、勤于创优,争做创新、创业、创优的表率。探索竞赛活动的新途径,形成主题多元、机制完善的工作格局,竞赛感召力、吸引力持续增强。
三是建立劳动竞赛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劳动竞赛促产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深化竞赛内容和形式,围绕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短程劳动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效益和目标的实现。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作为劳动竞赛主要目标,重视员工赛前培训和赛后交流,劳动竞赛已经成为员工提升技能的重要通道和平台。帮助员工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将劳动竞赛打造成增强员工荣誉感、拓展成长成才空间、增加劳动收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解决高层次人才断层隐患
一是以劳模高技能传承工作室为依托,完成“导师带徒”工作。开展多层次的员工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帮助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形成技能人才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力搭建平台,坚持有先进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固定场所、有工会组织的“六有”模式,在“高、精、尖、特”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目前,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15个,其中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行业级工作室2个、市级工作室8个,获得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业书籍2本。集团公司工会荣获长春市重工机电系统“劳模高技能传承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二是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编制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标准、管理流程和考核评价标准。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传承工作室与班组建设结合,依托班组管理,将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纳入工作室的规划中,定期培训、开展攻关和课题研究。研究制定培养工人的具体政策等措施,营造和激励“大国工匠”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13人被授予“长春工匠”,吴宏立被授予“最具影响力的长春工匠”和首批吉林工匠。
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作用
一是组织开展劳模选树和“东工工匠”选树工作,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激发内生动力。抓典型带动,抓机制创新,建长效机制,形成独具东工特色的活动品牌,引领一线员工在企业经济主战场和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制定《劳动模范管理办法》,建立了劳动模范档案,不断完善劳动模范管理体系。各级工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凝聚起员工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多种渠道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工会在全总《当代劳模》等媒体上,对国模、省模、工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员工之家进行宣传,展示了东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对外形象。运用网站、微信平台、内外报刊、板报橱窗和班组园地等宣传阵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主旋律。各级工会组织弘扬先进人物优秀品质和“工匠精神”,倡导学习劳模、争做工匠的良好风尚。
三是多方面关爱劳模和先进人物。每年“两节”期间加大对困难劳模走访慰问力度,做到“有了困难及时帮、两节期间重点访”,使劳模切实感受到集团公司的关爱。定期组织在岗劳模进行健康体检。每两年组织集团公司级以上劳动模范进行疗休养活动,使劳模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休息调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创建精益化全员激励机制
合理化建议工作作为企业九年来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始终是企业文化中强调的精益文化“人人参与改善、事事追求提高”的重要手段,更是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站战略的重要途径。合理化建议工作始终秉承着“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助推、全员参与”的工作方针,本着“快速反应、持续改进”的组织实施理念。各分会根据自身情况以合理化建议抽奖、“一事一奖”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信息反馈、评比考核、评审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积极性,真正把员工献计献策融入到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到在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与员工共享改善成果,将员工收入与生产效率改善挂钩。近四年来,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69万多条,参与率98.2%,实施率100%,节创价值2.6亿元,发放奖励9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