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诱导植物信息化合物介导的植物间交流及机制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遭受植食性昆虫取食时,植物会释放复杂和多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虫害诱导的挥发物在调控植物与不同营养层昆虫群落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邻近植物也能感知这种虫害诱导挥发物,对可能即将到来的虫害威胁做出防御准备.获得防御准备的植物在受到虫害损伤时,会立即启动相应的防御反应.为了应对植物的这种害虫防御策略,某些昆虫可通过调控植物挥发物信号来传递“假信息”,从而抑制相邻植物的防御反应.这种信息交流既可发生在同种植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科属的植物之间.近年,植物间的信息交流现象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相关的生化和分子机制及生态学意义尚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了虫害诱导信息化合物介导的植物间交流类型、机制和生态学意义,以及影响植物间交流的生物或非生物因子,分析了利用植物间信息交流开展害虫绿色防控的前景.
其他文献
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目前已在江苏苏州的河道、湖塘等水体中广泛发生,并呈现向北入侵趋势.及时准确地监测小管福寿螺在水体中的入侵扩散是有效防控其为害的关键.传统观察法受其生活史、发生状况及环境等影响,难以在入侵早期及时监测.新兴的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技术可实现对入侵生物快速、灵敏的监测.本文分别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和传统观察方法对苏州地区河流、湖泊和运河共38个样点的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