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实施标记电网运行状态,实现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的实时监测。用技术设备对电网故障进行预测、诊断和数据分析,对简单的异常状态及时处理,实现快速远程恢复供电。基于此,对电力物联网在同期线损管理中的建设与应用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同期线损管理;精益化管理
引言
以往线损指标主要是人工统计,由于统计周期的影响,线损指标管理工作存在线损异常周期处理长、核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难度大、业务数据集成度不高、专业融合不足、线损率波动大等问题,且线损管理存在工作界面不明确的问题。当前应用的國网同期线损管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期线损管理水平,但存在跨专业业务流程不明确、线损异常处理缓慢、人机交互不友好、现场排查异常困难、缺乏窃电行为预防手段、降损与规划衔接不足等问题。
1用电检查与控制线损
在电力企业发展进程中,做好用电检查工作,不仅是有利于控制线损问题的产生,同时还有利于整个企业的良好发展。就实际情况来看,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与管理,并对线损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能降低电力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此外,结合客户的用电评价还能便于电力工作人员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提升电力产品质量以及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供电工作的可靠性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之外,在用电检查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线损问题的分析与管控,还能有效增强电气企业的线损检查及管控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供电安全,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与价值。
2平台建设
2.1人工神经网络智能分析
以往对故障进行分析研判时主要是多专业会诊,其效率不高,要求不同专业的专家都来参与会诊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对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智能分析,利用大量线损异动案例、故障原因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来智能识别各种故障的典型特征,建立分区域、分台区、分电压、分线的线损。
2.2线损“分层”管理构架
智慧台区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分支线路出线侧、电能表箱进线侧均安装了智能物联断路器,该设备集断路器、电能计量表、采集器功能于一体,对台区运行状态进行全量监视。台区状态全感知使线损考核单元进一步分解成为可能。在台区线损整体管理的基础上,将单只电能表箱、多只电能表箱集合、单条分支线路作为独立的线损考核单元,分别进行供入电能量、供出电能量、线损电能量和线损率的统计计算。线损管理构架由单层单维度变为多层多维度,这就是所谓的“分层”管理。
3用电检查中发现的线损产生原因
电阻作用,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在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因电阻因素造成线损问题发生的比例也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电线电源接通之后,有的导体就会对电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并且无法完全消除,这种阻力就是电阻,电阻会导致导体发热,进而出现损耗。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电阻大小与导线的材质、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为了克服传输过程中的电阻,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流就会采用损耗电能的方式来传输,使得导线出现发热现象,进而产生线损。
4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
4.1进一步完善分单位、分电压等级、分专业的线损分析机制
贯通分析线损全业务链条,实现平稳降低综合线损率,有序提高线损合格率,提高数据治理及降损策略的针对性;建立各级人员、各系统、切,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将会愈加广泛。导入操作票损耗的时间对变电站来说十分宝贵,损耗的时间越多,变电站巡检的时间便越少,许多电厂出现意外都是缺乏足够的巡检时间而导致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操作票复核系统,服务器平台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高拍仪采集的操作票实时视频进行文字识别、内容分析和关键词:提取,服务器将提取后的文字进行生成巡检任务列表,并导入机器人巡检任务中。整个过程工作人员只需将操作票放置于高拍仪下,在服务器平台侧点击图像识别与任务执行即可,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测点任务导入节约了大量时间。
4.2信息共享
管理经验全覆盖“线损治理如果单靠营销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困难太大。”松江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戴人杰说,“我们必须让信息共享,无论是遇到个性还是共性问题,各级线损管理人员都要及时知道解决办法。
4.3改善电力结构与电力组织架构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阻和磁场的作用都会导致线损的增加,为了降低这一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对当前的电力结构以及电力组织进行改进与完善,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线损的产生,同时也能优化电网运行效率与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基于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电力负荷以及供电状况,合理地设计供电半径,确保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的前提下,也能通过缩小半径来达到控制线路损耗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对一些老旧的线路进行及时维修与更换,以减少不必要的线损,同时还要对变压器进行科学选型和使用,以此来降低对线路的损耗。
4.4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
基于低压拓扑关系和各层级节点智能感知终端,物联监测单元计量芯片进行电能量采集信息,实现分段、分相、分时多维度线损自动计算,提升低压台区线损精益管理,实现对于台区更细粒度的线损感知,为线损治理提供可靠依据;低压故障定位和精准抢修。
结束语
电网工程对电力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线损问题是影响电力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对线损的控制是当前电力工作人员迫切需要开展与落实的项目内容。只有降低线损的产生,才能提高电网的运行质量,更好地为人们输送电力,同时也能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东娟,李蒙赞.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理论线损精益管理创新实践[J].农电管理,2019(10):39-40.
[2]方晴,张若昱,刘景延,张羽舒,王昊婧,张欣,叶国桐.基于同期线损管理中台的多业务生态系统[J].农村电气化,2019(08):14-17.
[3]郑君.“互联网”背景下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建议[J].低碳世界,2017(25):134-135.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同期线损管理;精益化管理
引言
以往线损指标主要是人工统计,由于统计周期的影响,线损指标管理工作存在线损异常周期处理长、核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难度大、业务数据集成度不高、专业融合不足、线损率波动大等问题,且线损管理存在工作界面不明确的问题。当前应用的國网同期线损管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期线损管理水平,但存在跨专业业务流程不明确、线损异常处理缓慢、人机交互不友好、现场排查异常困难、缺乏窃电行为预防手段、降损与规划衔接不足等问题。
1用电检查与控制线损
在电力企业发展进程中,做好用电检查工作,不仅是有利于控制线损问题的产生,同时还有利于整个企业的良好发展。就实际情况来看,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与管理,并对线损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能降低电力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此外,结合客户的用电评价还能便于电力工作人员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提升电力产品质量以及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供电工作的可靠性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之外,在用电检查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线损问题的分析与管控,还能有效增强电气企业的线损检查及管控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供电安全,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与价值。
2平台建设
2.1人工神经网络智能分析
以往对故障进行分析研判时主要是多专业会诊,其效率不高,要求不同专业的专家都来参与会诊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对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智能分析,利用大量线损异动案例、故障原因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来智能识别各种故障的典型特征,建立分区域、分台区、分电压、分线的线损。
2.2线损“分层”管理构架
智慧台区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分支线路出线侧、电能表箱进线侧均安装了智能物联断路器,该设备集断路器、电能计量表、采集器功能于一体,对台区运行状态进行全量监视。台区状态全感知使线损考核单元进一步分解成为可能。在台区线损整体管理的基础上,将单只电能表箱、多只电能表箱集合、单条分支线路作为独立的线损考核单元,分别进行供入电能量、供出电能量、线损电能量和线损率的统计计算。线损管理构架由单层单维度变为多层多维度,这就是所谓的“分层”管理。
3用电检查中发现的线损产生原因
电阻作用,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在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因电阻因素造成线损问题发生的比例也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电线电源接通之后,有的导体就会对电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并且无法完全消除,这种阻力就是电阻,电阻会导致导体发热,进而出现损耗。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电阻大小与导线的材质、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为了克服传输过程中的电阻,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流就会采用损耗电能的方式来传输,使得导线出现发热现象,进而产生线损。
4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
4.1进一步完善分单位、分电压等级、分专业的线损分析机制
贯通分析线损全业务链条,实现平稳降低综合线损率,有序提高线损合格率,提高数据治理及降损策略的针对性;建立各级人员、各系统、切,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将会愈加广泛。导入操作票损耗的时间对变电站来说十分宝贵,损耗的时间越多,变电站巡检的时间便越少,许多电厂出现意外都是缺乏足够的巡检时间而导致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操作票复核系统,服务器平台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高拍仪采集的操作票实时视频进行文字识别、内容分析和关键词:提取,服务器将提取后的文字进行生成巡检任务列表,并导入机器人巡检任务中。整个过程工作人员只需将操作票放置于高拍仪下,在服务器平台侧点击图像识别与任务执行即可,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测点任务导入节约了大量时间。
4.2信息共享
管理经验全覆盖“线损治理如果单靠营销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困难太大。”松江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戴人杰说,“我们必须让信息共享,无论是遇到个性还是共性问题,各级线损管理人员都要及时知道解决办法。
4.3改善电力结构与电力组织架构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阻和磁场的作用都会导致线损的增加,为了降低这一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对当前的电力结构以及电力组织进行改进与完善,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线损的产生,同时也能优化电网运行效率与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基于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电力负荷以及供电状况,合理地设计供电半径,确保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的前提下,也能通过缩小半径来达到控制线路损耗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对一些老旧的线路进行及时维修与更换,以减少不必要的线损,同时还要对变压器进行科学选型和使用,以此来降低对线路的损耗。
4.4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
基于低压拓扑关系和各层级节点智能感知终端,物联监测单元计量芯片进行电能量采集信息,实现分段、分相、分时多维度线损自动计算,提升低压台区线损精益管理,实现对于台区更细粒度的线损感知,为线损治理提供可靠依据;低压故障定位和精准抢修。
结束语
电网工程对电力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线损问题是影响电力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对线损的控制是当前电力工作人员迫切需要开展与落实的项目内容。只有降低线损的产生,才能提高电网的运行质量,更好地为人们输送电力,同时也能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东娟,李蒙赞.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理论线损精益管理创新实践[J].农电管理,2019(10):39-40.
[2]方晴,张若昱,刘景延,张羽舒,王昊婧,张欣,叶国桐.基于同期线损管理中台的多业务生态系统[J].农村电气化,2019(08):14-17.
[3]郑君.“互联网”背景下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建议[J].低碳世界,2017(2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