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从而推动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体讲就是要达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标准。从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看,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与创新,特别是要注重联动集成,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制度立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五个必须”,第一个就是“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行动统一”。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必须在制度建设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制度建设要聚焦于强化监督职责,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特别是突出政治监督。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制度重心:从“有没有”到“完善不完善”再到“管用不管用”
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从来都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实现的。“有没有”主要解决的是建章立制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大创新力度,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点带面,发现问题、制定制度、解决问题。“完善不完善”主要解决的是制度质量的问题。完善并不是一个绝对静态指标,而是一个从不尽完善到更加完善的动态过程。要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及时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哪个环节薄弱就加强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容易出问题就改进和完善哪里,查漏补缺,不断把制度笼子织密织牢。“管用不管用”主要解决的是制度效能的问题。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生命力和执行力。应本着“科学合理、务实管用、适应需要、便于执行”原则,对制度该“瘦身”的“瘦身”、该“健身”的“健身”、该“强身”的“强身”,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制度,形成制度群、规范网,真正做到制度执行起来实用、管用、好用。
制度价值:砥砺初心和使命
制度哲学研究表明,制度不是中性的。一方面,制度设计的主体是人,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诉求必然灌注于制度;另一方面,制度与文化是一体两面,文化具有价值属性,反映特定伦理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必然為制度逻辑染上价值色彩。在一定意义上讲,恰恰是制度价值决定着制度形态。纪检监察各项制度建设同样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砥砺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强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此,纪委要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围绕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严格日常监督,实事求是运用“四种形态”,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并在遵规守纪中砥砺初心和使命。
制度绩效:激发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制度是要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碍事的。因此,制度绩效成为评价一个制度优劣的关键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来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下,努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促发展”作用,督促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义无反顾攻坚克难,专心致志推动发展,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制度约束不是要管死干部、束缚手脚,不是要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因此,不仅要有制度性严管,也有要制度性关爱。要通过制度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让党员干部干净干事、有守有为、知止知进。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从而推动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体讲就是要达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标准。从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看,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与创新,特别是要注重联动集成,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制度立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五个必须”,第一个就是“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行动统一”。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必须在制度建设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制度建设要聚焦于强化监督职责,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特别是突出政治监督。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制度重心:从“有没有”到“完善不完善”再到“管用不管用”
制度体系的自我完善,从来都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实现的。“有没有”主要解决的是建章立制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大创新力度,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点带面,发现问题、制定制度、解决问题。“完善不完善”主要解决的是制度质量的问题。完善并不是一个绝对静态指标,而是一个从不尽完善到更加完善的动态过程。要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及时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哪个环节薄弱就加强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容易出问题就改进和完善哪里,查漏补缺,不断把制度笼子织密织牢。“管用不管用”主要解决的是制度效能的问题。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生命力和执行力。应本着“科学合理、务实管用、适应需要、便于执行”原则,对制度该“瘦身”的“瘦身”、该“健身”的“健身”、该“强身”的“强身”,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制度,形成制度群、规范网,真正做到制度执行起来实用、管用、好用。
制度价值:砥砺初心和使命
制度哲学研究表明,制度不是中性的。一方面,制度设计的主体是人,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诉求必然灌注于制度;另一方面,制度与文化是一体两面,文化具有价值属性,反映特定伦理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必然為制度逻辑染上价值色彩。在一定意义上讲,恰恰是制度价值决定着制度形态。纪检监察各项制度建设同样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砥砺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强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此,纪委要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围绕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严格日常监督,实事求是运用“四种形态”,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并在遵规守纪中砥砺初心和使命。
制度绩效:激发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制度是要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碍事的。因此,制度绩效成为评价一个制度优劣的关键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于纪检监察工作来说,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下,努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促发展”作用,督促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义无反顾攻坚克难,专心致志推动发展,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制度约束不是要管死干部、束缚手脚,不是要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因此,不仅要有制度性严管,也有要制度性关爱。要通过制度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让党员干部干净干事、有守有为、知止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