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运动特点,以及学生自己的特长,指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掌握技能技术的目标,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掌握技能技术的尝试状态,引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体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意识 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课改实施中重要的学习手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断挖掘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源泉。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才能获得其内在动力的支持,才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使学生循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下去。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身心统一的状态中进行自主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意识先导,更需要教师的优良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学生观”,必需认同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当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去,而这种主动参与的运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理,运动者往往达到一种身心两忘的境界。
2.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学习起来积极主动,愿意进行探索和尝试,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对培育体育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舒畅地进行体育学习。
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能够不断给学生带来新信息,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游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恰当地采用竞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战术的掌握。
4.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丰富学生的快乐体验
体育教师必须让教学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别,课课有异”,使学生保持新奇感和强烈地求知欲、保持兴奋和快乐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好动的天性,在教学组织上给学生一个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夯实基础,提高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
1.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独立思考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是最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是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使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在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学生为了能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茫然的猜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反复练习,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过程,经历一个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学习,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只有抓住时机给学生多一点动脑筋思考的时间,激发他们的灵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的效果,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2.扎实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育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上下工夫,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认识能力;结合练习的组织和方法培养应用、调控能力;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技术与技能,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身体锻炼的实践中去,为终身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有效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看,运动技能是实体性目标,是其他目标的载体。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技能,学生是难以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其他目标的达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建立一定知识与技能经验,才能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目前的体育教学多数仍是“教”的成份多,“学”的成份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提倡“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把讲的时间压缩下来,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让他们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运动特点,以及学生自己的特长,指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掌握技能技术的目标,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掌握技能技术的尝试状态,引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体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意识 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课改实施中重要的学习手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断挖掘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源泉。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才能获得其内在动力的支持,才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使学生循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下去。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身心统一的状态中进行自主学习
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意识先导,更需要教师的优良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学生观”,必需认同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当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去,而这种主动参与的运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理,运动者往往达到一种身心两忘的境界。
2.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学习起来积极主动,愿意进行探索和尝试,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对培育体育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舒畅地进行体育学习。
3.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能够不断给学生带来新信息,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游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恰当地采用竞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战术的掌握。
4.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丰富学生的快乐体验
体育教师必须让教学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别,课课有异”,使学生保持新奇感和强烈地求知欲、保持兴奋和快乐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好动的天性,在教学组织上给学生一个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夯实基础,提高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
1.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独立思考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是最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是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使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敢问、敢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在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学生为了能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茫然的猜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反复练习,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过程,经历一个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学习,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只有抓住时机给学生多一点动脑筋思考的时间,激发他们的灵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的效果,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2.扎实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育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上下工夫,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认识能力;结合练习的组织和方法培养应用、调控能力;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技术与技能,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身体锻炼的实践中去,为终身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有效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看,运动技能是实体性目标,是其他目标的载体。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技能,学生是难以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其他目标的达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建立一定知识与技能经验,才能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目前的体育教学多数仍是“教”的成份多,“学”的成份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提倡“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把讲的时间压缩下来,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让他们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运动特点,以及学生自己的特长,指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掌握技能技术的目标,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掌握技能技术的尝试状态,引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体育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