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读当下年轻人追剧“新姿势”,3月末开始,《综艺报》对16-35岁受众进行了 “年轻人如何追剧”的相关调查。截至4月19日,共搜集有效问卷一千余份。此外,记者又走访了10名年龄在16-35岁的剧集受众,并结合爱奇艺、优酷、乐视、芒果TV、B站5家网站及新浪微博、百度沸点搜索等平台的2016全年及2017年一季度剧目TOP10的相关数据,勾勒出当下受年轻人喜爱的剧集素描图。
移动互联网改变收看方式
好剧被埋没的几率减少
在“主要通过何种渠道观剧”一题中,选择通过手机、Ipad等下载APP观看的年轻受众(45.87%)以微弱优势超过选择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的受众(45.7%),远超过选择通过电视观看的受众(8.43%)。表1中所列视频平台都有各自APP,由此可见,视频网站及APP是年轻受众观剧的主要渠道。而通过APP观剧有望在未来成为受众最主要的观看渠道。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换代,移动互联时代来临,受众利用大段时间“观剧”的行为如今可以随时随处发生,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伴随社交媒体的普及化,68.83%的受访者表示,“看到一部好作品会在朋友圈、微博等渠道分享”。好剧“刷屏”现象频现,分享和二次创作让作品屡屡曝光,形成二轮、三轮的观剧热潮,以2017年一季度网络平台剧目点击量TOP10为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和乐视分别位列第一、第一和第二,而在社交平台新浪搜索排名中同样位于首位。在这个人人充当“义务宣传员”的网络时代,优秀作品被埋没的机会大大减少。
不过,除了少有的几部“爆款”能够引发当下“追剧”热潮外,86.18%的受访者都表示,会选择“囤积起来几天内看完”。一位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85后研究生表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没有耐心追剧,一般都是等电视台全部演完之后再从视频网站上看。不过,这种方式也并非绝对,“主要还是看作品,比如现在刷爆朋友圈的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我每天都会准时守在电视前(编者注:该剧在卫视播完后,当天24点于网络平台播放)”。
“受欢迎剧集”画像
从统计结果来看,集数较短、多线叙事的悬疑现代剧更受欢迎。选择现代剧的受众占比49.6%,相较古装正剧(33.3%)和其他古装剧(17.1%)有明显优势。例如,优酷点击量排名前十的作品中,现代剧比例达70%。横向对比来看,各大平台排名第一的剧集除乐视视频外,其余皆为现代剧。
对于“看剧的目的”,选择“消遣、娱乐、放松”的选项占比94.31%。结合“2016年部分网络平台剧目点击/搜索量TOP10”数据,除《麻雀》《老九门》《他来了,请闭眼》《余罪》4部被广大观众大呼烧脑的作品外,其余30部作品都较为轻松,这从另一层面验证了年轻受众观剧时“娱乐放松”的需求。
具体类别中,青少、革命、励志以及悬疑、侦破题材都各有拥趸。相对而言,悬疑、侦破等剧集内容更受青睐,这一比例达43.92%,超过很多人认为年轻人最喜欢小人物的励志成长故事、玄幻剧、玛丽苏剧等的固有印象。年轻受众看剧的目的是轻松、娱乐,但悬疑类题材更受追捧,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对此的解释是,这也很合理,因为年轻人都是“既要娱乐,又要有营养”。
与2015年点击量位于前十的剧目相比,2016年,悬疑类题材作品从数量和受关注度上都明显增长。从“2015年剧目点击量TOP10”的数据来看,仅《伪装者》属于悬疑类型。到了2016年,该类型剧目达到5部(《麻雀》《老九门》《他来了,请闭眼》《余罪》《寻找爱的冒险》)。其中《麻雀》和《老九门》分列2016年新浪微博和百度沸点搜索第三位。
集数方面,短剧集更受青睐,选择30集以内的受众占比75.77%,远高于选择31-50集(20.2%)和51集以上(4.03%)的受众。在2016年剧目TOP10中,除去重复的剧目外,共有34部作品上榜。有18部剧目集数在31-50范围内,比例超过一半。30集以内有9部,51集以上有7部。在此方面年轻受众的“理想”与现实出现差异或有对全剧质量容忍度的考量。
叙事方式方面,多线、多视角叙事更受欢迎,占比达72.28%。相较单一叙事,多线叙事在剧集情节方面更能增加受众黏性。同时,较电影而言,时长更长的剧集为多线叙事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年轻受众选剧更具主动性
在“选片参考”调查中,50.35%的受众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这一比例比位列第2的“亲友推荐”(25.17%)多出一倍。至于IMDb、豆瓣等的评分影响出乎意料,只占24.48%。由此可见,年轻受众在观剧选择方面更具主动性。
国外剧目方面,从统计结果来看,美剧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具体为,美剧(37.36%)>韩剧(24.01%)>英剧(17.13%)>日剧(14.88%),美剧的受喜爱程度接近2/5。
内容付费比例提升 颜值让位制作
在内容付费方面,51.6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收费剧集内容”,其中,75.27%的受访者选择了“视频网站”这一购剧渠道。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以来,国内视频付费用户增长明显,2015年和2016年分别达到2200万和7500万,增速达240.9%。同时,在“因何原因付费”答案中,选择“情节”的占到40.56%,高于服化道等制作(21.13%)和演员颜值(12.95%)等选项。这一结果令不少持“颜值即正义”观念的人士大跌眼镜。
在“对画面、道具、场景、化妆等的制作水平是否看重”一题中,94.57%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而在“喜爱的创作团队”调查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及“郑晓龙”,三个制作团队佳作频出,如《琅琊榜》《欢乐颂》《甄传》等,赢得不少受眾追捧,2015年、2016年剧目TOP10的相关数据能够有效证明这一点。正是基于对已有作品的高度认可,《琅琊榜》《欢乐颂》等作品续集拍摄计划爆出时,在社交媒体网站产生了持续影响和关注,一度成为“2017年最受关注的续集系列”上榜作品。此外,在该题目中,受众提及的受欢迎制作团队或个人还有周梅森、张黎、刘和平、康红雷、王扶林、林玉芬等。这些团队或个人的共同之处在于,其代表作品皆以高水准、制作精良著称。由此可见,剧目品质成为年轻受众是否认可一部剧的重要因素。 不受欢迎剧集特征
在填空题“最不能接受的剧集”原因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表述包括“不接地气”“不真实”“幼稚”“爱情高于一切”“是非二元化明显”“不现实”等。除此之外,“三观不正”“拜金、炫富”“暴力、负能量”“低俗恶搞”也榜上有名。此外,女性观众也对涉及“性别歧视”“男尊女卑”“家庭纠纷”“男权主义”等内容的剧集多有吐槽。这从年轻受众的另一回答亦可窥见一斑,在“倾向的剧集视角”一题中,54.99%的受众选择倾向女性视角作品,比倾向男性视角作品的受众比例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这一点不难理解,相较男性观众而言,女性观众用户黏度较强、开发潜力更大,“得女性者得天下”的规律在电视剧和网剧领域同样适用,也为影视从业者一直所参考。
至于“令人反感的套路”一题,虽然有受访者表示“全是套路,那也爱看”,但更多的受访者对“手撕鬼子”“看了开头知道结尾”“男女主角永远逢凶化吉”“车祸、失忆、复仇”“煽情”等表示反感。在套路与反套路的路上,制作公司或许可以避开这些雷区,打出差异牌,赢得市场先机。
IP改编仍有市场
在“是否喜欢追知名小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一题中,54.08%的受访者选择“是”。从各平台2016剧目TOP10中可以看到,IP改编剧的比例接近60%(除去重复的剧集外,2016各平台剧目TOP10共包含34部剧集,其中IP改编剧18部)。一位90后基金行业从业女性表示,自己曾读过《锦绣未央》小说,当同名电视剧播出时,每集必看。“我就是想看看当年喜欢的小说被搬上荧屏时,电视剧对人物的塑造与自己曾经对角色的想象是否一致。”不可否认,IP已经历过一定的市场考验,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制作效率和降低收视风险。当下,尽管头部IP已被影视制作公司抢购一空,但IP改编热潮并未有降温趋势,究其原因,除了IP改编剧能够降低收视风险外,受众在这方面的观看需求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剧、反腐剧走红
2月9日,《大秦帝国之崛起》首播收视率达0.944%,豆瓣评分8.5分,被网友称为“电视剧的一股清流”。该剧完整版上线B站后,单集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百人,播放量达50万,弹幕数4.2万,在3.7-4.6电视剧“月排行”中占据第10位。这在以年轻群体为主,主流用户多在20岁以下的B站实属罕见。“弹幕把剧情解说得太逗了”“弹幕让我学到不少历史知识”“拍得好”等回答解释了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2月13日,由刘和平监制编剧,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出演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在视频平台蹿红。当日0点,优酷推出“会员抢先看全集”活动后,该剧点击量持续飙升。播出至今,该剧在优酷的播放量接近9500万,微博讨论量近2亿。豆瓣评分9.5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0年前,该剧在卫视播出时收视平平。
3月28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收视屡创新高,4月23日CSM52城收视率6.069%,截至4月24日,網络播放量突破170亿。2017年年初,历史剧、反腐剧热播。究其原因,无外乎精良的制作、跌宕起伏的剧情、符合逻辑的叙事以及主创的“演技在线”。如何吸引年轻受众,打造“爆款”剧目,这些表现不俗的作品或能给制作公司以启发。
移动互联网改变收看方式
好剧被埋没的几率减少
在“主要通过何种渠道观剧”一题中,选择通过手机、Ipad等下载APP观看的年轻受众(45.87%)以微弱优势超过选择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的受众(45.7%),远超过选择通过电视观看的受众(8.43%)。表1中所列视频平台都有各自APP,由此可见,视频网站及APP是年轻受众观剧的主要渠道。而通过APP观剧有望在未来成为受众最主要的观看渠道。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换代,移动互联时代来临,受众利用大段时间“观剧”的行为如今可以随时随处发生,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伴随社交媒体的普及化,68.83%的受访者表示,“看到一部好作品会在朋友圈、微博等渠道分享”。好剧“刷屏”现象频现,分享和二次创作让作品屡屡曝光,形成二轮、三轮的观剧热潮,以2017年一季度网络平台剧目点击量TOP10为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和乐视分别位列第一、第一和第二,而在社交平台新浪搜索排名中同样位于首位。在这个人人充当“义务宣传员”的网络时代,优秀作品被埋没的机会大大减少。
不过,除了少有的几部“爆款”能够引发当下“追剧”热潮外,86.18%的受访者都表示,会选择“囤积起来几天内看完”。一位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85后研究生表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没有耐心追剧,一般都是等电视台全部演完之后再从视频网站上看。不过,这种方式也并非绝对,“主要还是看作品,比如现在刷爆朋友圈的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我每天都会准时守在电视前(编者注:该剧在卫视播完后,当天24点于网络平台播放)”。
“受欢迎剧集”画像
从统计结果来看,集数较短、多线叙事的悬疑现代剧更受欢迎。选择现代剧的受众占比49.6%,相较古装正剧(33.3%)和其他古装剧(17.1%)有明显优势。例如,优酷点击量排名前十的作品中,现代剧比例达70%。横向对比来看,各大平台排名第一的剧集除乐视视频外,其余皆为现代剧。
对于“看剧的目的”,选择“消遣、娱乐、放松”的选项占比94.31%。结合“2016年部分网络平台剧目点击/搜索量TOP10”数据,除《麻雀》《老九门》《他来了,请闭眼》《余罪》4部被广大观众大呼烧脑的作品外,其余30部作品都较为轻松,这从另一层面验证了年轻受众观剧时“娱乐放松”的需求。
具体类别中,青少、革命、励志以及悬疑、侦破题材都各有拥趸。相对而言,悬疑、侦破等剧集内容更受青睐,这一比例达43.92%,超过很多人认为年轻人最喜欢小人物的励志成长故事、玄幻剧、玛丽苏剧等的固有印象。年轻受众看剧的目的是轻松、娱乐,但悬疑类题材更受追捧,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对此的解释是,这也很合理,因为年轻人都是“既要娱乐,又要有营养”。
与2015年点击量位于前十的剧目相比,2016年,悬疑类题材作品从数量和受关注度上都明显增长。从“2015年剧目点击量TOP10”的数据来看,仅《伪装者》属于悬疑类型。到了2016年,该类型剧目达到5部(《麻雀》《老九门》《他来了,请闭眼》《余罪》《寻找爱的冒险》)。其中《麻雀》和《老九门》分列2016年新浪微博和百度沸点搜索第三位。
集数方面,短剧集更受青睐,选择30集以内的受众占比75.77%,远高于选择31-50集(20.2%)和51集以上(4.03%)的受众。在2016年剧目TOP10中,除去重复的剧目外,共有34部作品上榜。有18部剧目集数在31-50范围内,比例超过一半。30集以内有9部,51集以上有7部。在此方面年轻受众的“理想”与现实出现差异或有对全剧质量容忍度的考量。
叙事方式方面,多线、多视角叙事更受欢迎,占比达72.28%。相较单一叙事,多线叙事在剧集情节方面更能增加受众黏性。同时,较电影而言,时长更长的剧集为多线叙事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年轻受众选剧更具主动性
在“选片参考”调查中,50.35%的受众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这一比例比位列第2的“亲友推荐”(25.17%)多出一倍。至于IMDb、豆瓣等的评分影响出乎意料,只占24.48%。由此可见,年轻受众在观剧选择方面更具主动性。
国外剧目方面,从统计结果来看,美剧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具体为,美剧(37.36%)>韩剧(24.01%)>英剧(17.13%)>日剧(14.88%),美剧的受喜爱程度接近2/5。
内容付费比例提升 颜值让位制作
在内容付费方面,51.6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收费剧集内容”,其中,75.27%的受访者选择了“视频网站”这一购剧渠道。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以来,国内视频付费用户增长明显,2015年和2016年分别达到2200万和7500万,增速达240.9%。同时,在“因何原因付费”答案中,选择“情节”的占到40.56%,高于服化道等制作(21.13%)和演员颜值(12.95%)等选项。这一结果令不少持“颜值即正义”观念的人士大跌眼镜。
在“对画面、道具、场景、化妆等的制作水平是否看重”一题中,94.57%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而在“喜爱的创作团队”调查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及“郑晓龙”,三个制作团队佳作频出,如《琅琊榜》《欢乐颂》《甄传》等,赢得不少受眾追捧,2015年、2016年剧目TOP10的相关数据能够有效证明这一点。正是基于对已有作品的高度认可,《琅琊榜》《欢乐颂》等作品续集拍摄计划爆出时,在社交媒体网站产生了持续影响和关注,一度成为“2017年最受关注的续集系列”上榜作品。此外,在该题目中,受众提及的受欢迎制作团队或个人还有周梅森、张黎、刘和平、康红雷、王扶林、林玉芬等。这些团队或个人的共同之处在于,其代表作品皆以高水准、制作精良著称。由此可见,剧目品质成为年轻受众是否认可一部剧的重要因素。 不受欢迎剧集特征
在填空题“最不能接受的剧集”原因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表述包括“不接地气”“不真实”“幼稚”“爱情高于一切”“是非二元化明显”“不现实”等。除此之外,“三观不正”“拜金、炫富”“暴力、负能量”“低俗恶搞”也榜上有名。此外,女性观众也对涉及“性别歧视”“男尊女卑”“家庭纠纷”“男权主义”等内容的剧集多有吐槽。这从年轻受众的另一回答亦可窥见一斑,在“倾向的剧集视角”一题中,54.99%的受众选择倾向女性视角作品,比倾向男性视角作品的受众比例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这一点不难理解,相较男性观众而言,女性观众用户黏度较强、开发潜力更大,“得女性者得天下”的规律在电视剧和网剧领域同样适用,也为影视从业者一直所参考。
至于“令人反感的套路”一题,虽然有受访者表示“全是套路,那也爱看”,但更多的受访者对“手撕鬼子”“看了开头知道结尾”“男女主角永远逢凶化吉”“车祸、失忆、复仇”“煽情”等表示反感。在套路与反套路的路上,制作公司或许可以避开这些雷区,打出差异牌,赢得市场先机。
IP改编仍有市场
在“是否喜欢追知名小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一题中,54.08%的受访者选择“是”。从各平台2016剧目TOP10中可以看到,IP改编剧的比例接近60%(除去重复的剧集外,2016各平台剧目TOP10共包含34部剧集,其中IP改编剧18部)。一位90后基金行业从业女性表示,自己曾读过《锦绣未央》小说,当同名电视剧播出时,每集必看。“我就是想看看当年喜欢的小说被搬上荧屏时,电视剧对人物的塑造与自己曾经对角色的想象是否一致。”不可否认,IP已经历过一定的市场考验,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制作效率和降低收视风险。当下,尽管头部IP已被影视制作公司抢购一空,但IP改编热潮并未有降温趋势,究其原因,除了IP改编剧能够降低收视风险外,受众在这方面的观看需求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剧、反腐剧走红
2月9日,《大秦帝国之崛起》首播收视率达0.944%,豆瓣评分8.5分,被网友称为“电视剧的一股清流”。该剧完整版上线B站后,单集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百人,播放量达50万,弹幕数4.2万,在3.7-4.6电视剧“月排行”中占据第10位。这在以年轻群体为主,主流用户多在20岁以下的B站实属罕见。“弹幕把剧情解说得太逗了”“弹幕让我学到不少历史知识”“拍得好”等回答解释了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2月13日,由刘和平监制编剧,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出演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在视频平台蹿红。当日0点,优酷推出“会员抢先看全集”活动后,该剧点击量持续飙升。播出至今,该剧在优酷的播放量接近9500万,微博讨论量近2亿。豆瓣评分9.5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0年前,该剧在卫视播出时收视平平。
3月28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收视屡创新高,4月23日CSM52城收视率6.069%,截至4月24日,網络播放量突破170亿。2017年年初,历史剧、反腐剧热播。究其原因,无外乎精良的制作、跌宕起伏的剧情、符合逻辑的叙事以及主创的“演技在线”。如何吸引年轻受众,打造“爆款”剧目,这些表现不俗的作品或能给制作公司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