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的理解应该更加理性。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组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因而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从目前课堂教学现象来看,还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与反思。
反思一:提倡师生平等,但应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人人参与、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师生平等”这一理念的有不同理解,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比如,我们在听课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发言内容明显偏离了教学内容应有的价值观念教师也不进行正确引导,有些学生读书时故意发出与整体不和谐的声音教师也不加以制止,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自行其是教师也不及时提醒……
以上这些现象看上去都是小事,但关系到在新课改下到底如何理解“师生平等”这一理念,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师生平等”是要求我们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大度的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从新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驰骋思维,畅所欲言,使整修课堂现出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生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得到提升,能力得到提高。
反思二:尊重学生体验,但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我们知道,数学课堂会经常碰到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或者是答案唯一,但得到答案的途径并不唯一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能解释其合理性,教师就允许其存在,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教师对学生说:“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等等,教师一切服从学生,这似乎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同时“让学生自主的去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但笔者思考的是通过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法有得到同一结果,这里是不是还要考虑方法最优化的问题?
反思三:讲究教学情境,但应该考虑情境的实际价值。“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我们发现有不少课堂出现过分追求”情境”、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比如,有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关系不紧密或绕得太远;有的情境让学生看了不知道老师到底是何用意:有的教学内容学生一看就懂,教师硬要创设一个让人作呕的情境,好像没有情境就不是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了;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在其情境之中,但教师克另辟蹊径,虚构模拟情境,让学生脱离实际瞎琢磨等等。当然,不管教师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它都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教学内容服务、是否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我们讲究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更应该考虑情境的实际价值。
反思四:倡导合作学习,但应该关注学习的真正效果。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现象值得思考与反思。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搭建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要充分准备,认真组织,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与交流,使自主、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
反思五:运用现代技术,但应该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随着“六有”、“校校通”等教学设施的配备,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课堂。但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看到,现在的课堂变成了多媒体的课堂,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到教学环节的过渡,从新知呈现到巩固练习,从课堂总结到课外延伸等等,都是电脑演示,有时还出现因鼠标操作不当造成教学过程暂停或回头重来的现象。有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多媒体走而忘记了课本内容,多媒体代替了教科书,有时举行课堂教学评比,教研组花费很大精力制作好课件让一名教师进行课堂表演,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好像没有现代多媒体似乎就不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了。
反思六:尊重原有教材,但应该注意内容选择与整合。
教材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资料,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不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就很难达到应有教学要求,我们在平时听课中就发现,有些教师“严格”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教学,一堂课十多分钟就完了,学生独立作业时困难很多。分析交流原因时,教师的理由很简单:书上的内容太少,没什么可讲、不好讲。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研究,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我们教师备课时,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前提下,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来教而不应该是教教材。
反思一:提倡师生平等,但应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人人参与、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师生平等”这一理念的有不同理解,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比如,我们在听课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发言内容明显偏离了教学内容应有的价值观念教师也不进行正确引导,有些学生读书时故意发出与整体不和谐的声音教师也不加以制止,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自行其是教师也不及时提醒……
以上这些现象看上去都是小事,但关系到在新课改下到底如何理解“师生平等”这一理念,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师生平等”是要求我们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大度的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从新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驰骋思维,畅所欲言,使整修课堂现出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生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得到提升,能力得到提高。
反思二:尊重学生体验,但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我们知道,数学课堂会经常碰到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或者是答案唯一,但得到答案的途径并不唯一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能解释其合理性,教师就允许其存在,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教师对学生说:“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等等,教师一切服从学生,这似乎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同时“让学生自主的去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但笔者思考的是通过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法有得到同一结果,这里是不是还要考虑方法最优化的问题?
反思三:讲究教学情境,但应该考虑情境的实际价值。“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我们发现有不少课堂出现过分追求”情境”、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比如,有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关系不紧密或绕得太远;有的情境让学生看了不知道老师到底是何用意:有的教学内容学生一看就懂,教师硬要创设一个让人作呕的情境,好像没有情境就不是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了;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在其情境之中,但教师克另辟蹊径,虚构模拟情境,让学生脱离实际瞎琢磨等等。当然,不管教师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它都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为教学内容服务、是否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我们讲究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更应该考虑情境的实际价值。
反思四:倡导合作学习,但应该关注学习的真正效果。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现象值得思考与反思。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搭建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要充分准备,认真组织,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与交流,使自主、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
反思五:运用现代技术,但应该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随着“六有”、“校校通”等教学设施的配备,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课堂。但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看到,现在的课堂变成了多媒体的课堂,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到教学环节的过渡,从新知呈现到巩固练习,从课堂总结到课外延伸等等,都是电脑演示,有时还出现因鼠标操作不当造成教学过程暂停或回头重来的现象。有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多媒体走而忘记了课本内容,多媒体代替了教科书,有时举行课堂教学评比,教研组花费很大精力制作好课件让一名教师进行课堂表演,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好像没有现代多媒体似乎就不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了。
反思六:尊重原有教材,但应该注意内容选择与整合。
教材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资料,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不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就很难达到应有教学要求,我们在平时听课中就发现,有些教师“严格”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教学,一堂课十多分钟就完了,学生独立作业时困难很多。分析交流原因时,教师的理由很简单:书上的内容太少,没什么可讲、不好讲。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研究,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我们教师备课时,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前提下,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来教而不应该是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