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新冠疫情后,以提高抵抗能力和免疫力为目标的健康养生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素有“黄海明珠”之称的盐城,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江苏沿海中心枢纽城市,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依据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现实条件,努力将盐城黄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盐城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以盐城市为例,对我国沿海康养旅游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盐城打造优质康养城市的基础与机遇
盐城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便利条件。随着苏通大桥、沪崇苏过江通道、新长铁路、连云港-盐城-上海铁路的建成,目前,盐城正在加快推进高铁网络建设,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等方向的5条高铁和1个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正同步开展。沿海高速的建成和沿海铁路的建设以及与各相关高速公路的连接,将进一步改变本盐城沿海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从此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盐城市生态优势突出,沿海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是黄海湿地,西部是湖荡湿地,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交相映衬,丹顶鹤、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闻名于世。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素有“金滩银荡”的美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让盐城成为世界生态的焦点,被称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吹响了“铁军”号角。盐城,作为唯一一座以“盐”命名的城市,广袤滩涂盛产海盐珍宝。
借助国家级和江苏省各级政策的扶持,盐城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康养城市建设水平。2018年7月27日,第七届市委六次全会上,盐城首次提出“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两海”是指“开放沿海、接轨上海”,“两绿”是指“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是指盐城发展的资源禀赋、最大空间和潜力在沿海,要充分发挥盐城“对外开放的沿海区位优势”,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是指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投入、跟随式发展的传统模式,努力将盐城黄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当前,盐城主力于做好“生态+”大文章,打造湿地旅游金名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中华麋鹿园为龙头,新建改造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加强景点间的空间连接,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景区开发建设,有效整合331省道沿线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拉长生态产业链。瞄准上海市场需求,积极争取上海康养基地项目落地,推动上海休闲、旅游、康养等社会服务同城化,打响盐城“全国优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学习借鉴浙江成功经验,突出水乡水韵风采,创塑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在扮靓生态城市高颜值,打造景城交融、引人入胜的生态城市上下功夫。
二、盐城打造优质康养城市的发展瓶颈与竞争劣势
一是康养特色不鲜明,与沿海观光休闲旅游缺少差异。传统旅游项目同质化强,且游客驻足停留时间短、消费少、对经济的拉动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是康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盐城市的旅游景点与大多旅游景点大同小异,集中表现在一般景区销售的传统手工艺品、小吃,传统景区娱乐项目等等,缺乏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而且反映区域特色不鲜明,未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禀赋,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康养旅游本应是突出本地特色,提升游客消费水平的,但盐城目前对此投入不够、塑造不足,使得其推出的康养旅游产品及服务与传统观光旅游区分度不够,无法让游客从中体验到盐城康养旅游的独特魅力。
二是市场影响力低,康养设施的缺乏。康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不仅仅是康养旅游理念的简单体现,更多的是强调康养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充分融合。虽然盐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康养设施还较为缺乏。此外,现有康养设施缺乏有效整合,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各旅游景区附近的康养设施又比较老旧、功能单一,与旅游资源、医疗资源缺乏对接,同时也缺少专业人才,既难以引导观光游客参与康养项目,也难以满足其高要求的康养服务诉求和难忘的康养体验。
三、盐城如何打造优质康养城市
一是紧扣“康养”主题,做好旅游资源的转化工作。盐城东部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水产丰富,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应对这些海洋资源进行多领域开发利用,构建海产食疗、海钓精心养生、滨海居住养等等康养旅游产品,打造盐城临海养生旅游带。盐城不仅有海洋湿地资源,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既能够调节城市湿度、平衡生态,有着突出的避暑疗养的功能,也孕育着众多珍稀物种和名贵中草药材,为医疗产业的研发提供了丰富资源。应以盐城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森林避暑、野生动物园等项目为主题,积极拓展医药研发产业链,打造具有康养功能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度假地。盐城是红色文化之都,拥有着丰富的红色铁军文化,也拥有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对于康养旅游的引流作用,打造一批精品红色现场教学线路,推出新四军老兵养老院、新四军老兵摄影会等等康养旅游活动。
二是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康养旅游品牌化发展。应针对康养旅居群体的生活习惯与保健理念,以打造各具特色的以健康为核心,将医疗、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康养小镇”。在适宜创建康养小镇的地区,一般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发展出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养小镇。例如,以东台市为例,上海(东台)的康养小镇项目,主要是依托东台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发挥上海品牌医疗资源、高品质开发建设和先进城市管理理念优势,打造世界级健康理想城市和健康新地标。项目选址市沿海经济区,以健康服务业为切入点,重点发展“医、养、游、健、学”五大特色功能,构建服务全生命周期、满足全年龄段健康需求的产业平台,开创“以养助医、以医促产、以游為媒、以健为本、产学相融”健康发展新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健康之城、活力之城、产业之城。
三是推动康养小镇过程中,应尤其关注医旅融合、体旅融合的发展。以海南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开展了健康管理、特需医疗、照护康复、医疗美容等特色服务,并积极推动异地就医结算和医疗保险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当地康养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同样,盐城应依托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探索医院、养老服务机构协作发展模式,打造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创新及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化建设,设计定制化疗养项目,并将丰富的海洋资源、湿地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小镇、康复养生度假区、长寿膳食疗养中心、森林度假村等康养旅游产品。在体旅融合方面,应重点解决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整合景区不到、住宿交通、安全防护等硬件资源,打造滨水骑行绿道、环海旅游公路等健身基础设施,举办沿海马拉松比赛、沿海公路自行车赛、僧林射箭比赛、海洋帆船竞赛等体育赛事,吸引全国各地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体育爱好者前来训练、参赛,并以此增强各地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一、盐城打造优质康养城市的基础与机遇
盐城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便利条件。随着苏通大桥、沪崇苏过江通道、新长铁路、连云港-盐城-上海铁路的建成,目前,盐城正在加快推进高铁网络建设,通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青岛等方向的5条高铁和1个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正同步开展。沿海高速的建成和沿海铁路的建设以及与各相关高速公路的连接,将进一步改变本盐城沿海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从此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盐城市生态优势突出,沿海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是黄海湿地,西部是湖荡湿地,拥有长三角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最多的珍稀鸟类,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交相映衬,丹顶鹤、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闻名于世。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素有“金滩银荡”的美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让盐城成为世界生态的焦点,被称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吹响了“铁军”号角。盐城,作为唯一一座以“盐”命名的城市,广袤滩涂盛产海盐珍宝。
借助国家级和江苏省各级政策的扶持,盐城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康养城市建设水平。2018年7月27日,第七届市委六次全会上,盐城首次提出“两海两绿”发展路径。“两海”是指“开放沿海、接轨上海”,“两绿”是指“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开放沿海、接轨上海”,是指盐城发展的资源禀赋、最大空间和潜力在沿海,要充分发挥盐城“对外开放的沿海区位优势”,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是指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投入、跟随式发展的传统模式,努力将盐城黄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当前,盐城主力于做好“生态+”大文章,打造湿地旅游金名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中华麋鹿园为龙头,新建改造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加强景点间的空间连接,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景区开发建设,有效整合331省道沿线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拉长生态产业链。瞄准上海市场需求,积极争取上海康养基地项目落地,推动上海休闲、旅游、康养等社会服务同城化,打响盐城“全国优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学习借鉴浙江成功经验,突出水乡水韵风采,创塑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在扮靓生态城市高颜值,打造景城交融、引人入胜的生态城市上下功夫。
二、盐城打造优质康养城市的发展瓶颈与竞争劣势
一是康养特色不鲜明,与沿海观光休闲旅游缺少差异。传统旅游项目同质化强,且游客驻足停留时间短、消费少、对经济的拉动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是康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盐城市的旅游景点与大多旅游景点大同小异,集中表现在一般景区销售的传统手工艺品、小吃,传统景区娱乐项目等等,缺乏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而且反映区域特色不鲜明,未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禀赋,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康养旅游本应是突出本地特色,提升游客消费水平的,但盐城目前对此投入不够、塑造不足,使得其推出的康养旅游产品及服务与传统观光旅游区分度不够,无法让游客从中体验到盐城康养旅游的独特魅力。
二是市场影响力低,康养设施的缺乏。康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不仅仅是康养旅游理念的简单体现,更多的是强调康养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充分融合。虽然盐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康养设施还较为缺乏。此外,现有康养设施缺乏有效整合,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各旅游景区附近的康养设施又比较老旧、功能单一,与旅游资源、医疗资源缺乏对接,同时也缺少专业人才,既难以引导观光游客参与康养项目,也难以满足其高要求的康养服务诉求和难忘的康养体验。
三、盐城如何打造优质康养城市
一是紧扣“康养”主题,做好旅游资源的转化工作。盐城东部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水产丰富,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应对这些海洋资源进行多领域开发利用,构建海产食疗、海钓精心养生、滨海居住养等等康养旅游产品,打造盐城临海养生旅游带。盐城不仅有海洋湿地资源,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既能够调节城市湿度、平衡生态,有着突出的避暑疗养的功能,也孕育着众多珍稀物种和名贵中草药材,为医疗产业的研发提供了丰富资源。应以盐城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森林避暑、野生动物园等项目为主题,积极拓展医药研发产业链,打造具有康养功能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度假地。盐城是红色文化之都,拥有着丰富的红色铁军文化,也拥有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对于康养旅游的引流作用,打造一批精品红色现场教学线路,推出新四军老兵养老院、新四军老兵摄影会等等康养旅游活动。
二是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康养旅游品牌化发展。应针对康养旅居群体的生活习惯与保健理念,以打造各具特色的以健康为核心,将医疗、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康养小镇”。在适宜创建康养小镇的地区,一般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发展出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养小镇。例如,以东台市为例,上海(东台)的康养小镇项目,主要是依托东台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发挥上海品牌医疗资源、高品质开发建设和先进城市管理理念优势,打造世界级健康理想城市和健康新地标。项目选址市沿海经济区,以健康服务业为切入点,重点发展“医、养、游、健、学”五大特色功能,构建服务全生命周期、满足全年龄段健康需求的产业平台,开创“以养助医、以医促产、以游為媒、以健为本、产学相融”健康发展新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健康之城、活力之城、产业之城。
三是推动康养小镇过程中,应尤其关注医旅融合、体旅融合的发展。以海南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开展了健康管理、特需医疗、照护康复、医疗美容等特色服务,并积极推动异地就医结算和医疗保险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当地康养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同样,盐城应依托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探索医院、养老服务机构协作发展模式,打造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创新及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化建设,设计定制化疗养项目,并将丰富的海洋资源、湿地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小镇、康复养生度假区、长寿膳食疗养中心、森林度假村等康养旅游产品。在体旅融合方面,应重点解决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整合景区不到、住宿交通、安全防护等硬件资源,打造滨水骑行绿道、环海旅游公路等健身基础设施,举办沿海马拉松比赛、沿海公路自行车赛、僧林射箭比赛、海洋帆船竞赛等体育赛事,吸引全国各地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体育爱好者前来训练、参赛,并以此增强各地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