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温暖了我的一生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年零7个月。但是,父亲的爱却温暖了我的一生。
  1938年12月8日,我出生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当时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1940年春,父母同时返国,把我留在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当时,我只有1岁零两个月,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丝毫印象。
  1948年,当国内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有条件了,我开始和父亲通信了。从那时起,父亲走进了我的生活。
  1948年8月30日,不满10岁的我用俄文第一次给家里写信,讲述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1949年1月20日,我收到了父亲的第一封来信。因父亲知道我不会中文,信也是用俄文写的。从这封信中我第一次感受到父母的宠爱,第一次从照片中见到了父母、姐弟,看到了家人,第一次有了“我的家”的概念,尽管很抽象。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亲情,对我是那么新奇,父亲盼望看到10年来未曾谋面的女儿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亲爱的卡佳……从信中获悉你生活很好,学习也不错。我们为此而欣慰。可你为什么没给我们寄来一张你的照片呢?你大概已经长大了,我们多想看看你呀!哪怕是你的一张照片。”今天再读这封信,对那份溢于言表的父爱更感珍贵。
  1949年8月,父亲又来信叮咛我“亲爱的女儿,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再三询问我“这学期你考得如何?暑假你干什么?到哪儿过暑假了?”“我们非常想知道(你)学习和身体情况,一定要给我们寄照片来”。
  接了父亲这封信,我马上把照片寄回家。是年11月11日,父母亲联名寄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亲爱的卡佳:
  你的近况如何?8月30日来信和照片均已收到。我们都很高兴,你这学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卡佳,我们也生活得不错。爸爸有点病,目前正在疗养院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你的两个姐姐和弟弟都在北京上学。
  卡佳,中国已经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手中解放出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任弼时与家人合影

  不久以前,新的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民今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为此,需要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专家和干部,望你更加努力学习,并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
  望你常来信。
  你的父亲陈林(任弼时)
  你的母亲陈松(陈琮英)
  有记忆以来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巴拉维赫疗养院。
  自16岁始,近30年艰苦的革命生涯摧毁了父亲的健康,才四十五六岁的他就被高血压、糖尿病折磨垮了。1949年12月初组织上让他来到莫斯科治疗。父亲先住在克里姆林宫皇宫医院,治疗了一阶段即转到巴拉维赫疗养院。在这里,才可能接我去见面。
  1950年元旦,我在国际儿童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疗养院。我和他一起生活了仅8天,我就再也不想离开他了。这一个多星期,是我有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全新的生活。父亲用他全部的爱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以父母亲情与家庭概念的启蒙。此外,父亲还是我识汉字、说汉语的第一位老师。他会讲一口流利的俄语,更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为教我准确发音,他还在每个汉字右下角用俄文字母注明拼读。每天,在他一字一音的带读中,我学习读写汉语基本语汇。
1950年,任弼时与任远芳在苏联巴拉维赫疗养院

  当时,我正读小学四年级,父亲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当他看到我的记分册上各科全优的成绩时,十分高兴,称赞夸奖的同时又告诫我:不要骄傲,学习一定要踏踏实实。
  一个多星期一眨眼就过去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我感到自己确实舍不得离开他,多么想在疗养院多待几天啊!可是,父亲要我以学业为重,我只得回国际儿童院。临走的头一天,我哭了。这是我长到10多岁,第一次因为离开父亲而落泪。
  回到国际儿童院,我第一次体会到思念亲人、思念父亲的感觉,很深、很深。过去没有和父亲接触过,我根本不觉得,如今,我每天晚上都想父亲,老想到他那儿去,想得很苦,没有办法,就给父亲写信,差不多隔一天写一封,有时甚至天天写。父亲也很想我,我刚离开疗养院4天,在尚未收到我的来信时,父亲就先给我写信了:“你走了4天,但还没收到你的信,我估计你能按时到达。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火车上比较冷。你走以后,我很寂寞。……卡佳你在伊万诺沃生活得好吗?11号赶到那儿了吗?功课落下了吗?落下多少?你写信告诉我。卡佳,你别忘了你说过的,每两天给我写一封信。这样不会影响你的学习,我也可以不寂寞。”最后又叮咛我一句,“接到我的信,马上回信。”两天后,父亲收到我的第一封信后又回信写道:“卡佳,这几天我生活照旧,就是比你在时寂寞一些。”连接这两封信,我才知道父亲也很想我,他已习惯我生活在他身边了。
  这一阶段父亲和我书信往返频频,特别是讨论我是否回国一事,父亲把我当作大人一样与我严肃认真地分析利弊,其间充满了民主意识的循循善诱。
  当时,我由于年龄小,对许多问题根本考虑不到,对于回国与否,全是孩子式的凭习惯和感觉:出于习惯在国际儿童院的生活,舍不得离开同学们,我不想走;出于和父亲的感情,我又想和他一起回国。父亲在1950年1月20日的信中写道:
  关于回国还是留在苏联这个问题,我还想和你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作決定。
  一、回国当然有有利的一面。第一,对你作为中国姑娘可以尽快学会中国话,这对你今后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第二,你将更多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对你也非常重要;第三,你将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这对你看来也是需要的。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因为你不会讲中国话,你回国后第一年只能学中文,然后才能上学(当然也可以在学校里学中文),你将耽误一年的学习。   二、你如留在苏联学习,这也有好的一面:第一,你不会耽误一年的学习;第二,你大学毕业之后,不仅完成了高等教育,而且将精通俄语。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你无法学会中文,这对你今后来讲是莫大的困难,此外你完全脱离国内的生活。
  这就是供你选择的具体情况。我想你最好留在苏联继续学习,完成大学教育,然后带着专业知识回国,这就是你在这里的时候我向你说的。
  但这一意见绝不是最后决定,你完全可以自己考虑对你怎样更合适。如果你坚决要回国,并像你在最后一封信中所说的,如果我不带你回国,你将永远哭泣、思念,而且还会影响学习,那我将在莫斯科治疗后带你一起回国。
  你接到这封信后,再想一下,然后告诉我你对这一问题的最后决定。……
  至今,我保存下的父親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是他从巴拉维赫疗养院去黑海疗养院后寄给我的,那已经是1950年春天了。父亲的心情很愉快,他告诉我:“我在3月30日和刘佳武同志一起,坐了两天的火车,4月1日到达黑海疗养院。我们疗养院在黑海边,那里很漂亮,可以看到海,并且可以在海里游泳。这里比莫斯科暖和,树绿了,花开了,我每天在这里散步。”随信附来一张黑海的照片。信末再次询问我:“你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希望你详细告诉我。”父亲恨不得我每天都向他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苏联,经过近半年来的诊治与疗养,父亲的病情有所缓解,我们决定启程了。临行,父亲什么珍贵的东西也没买,只给我买了几本苏联小说和几本课本,给姐姐弟弟们买了一些学习用品。
  从回国至进育英小学的5个多月时间,是我一生中连续生活在父亲身边最长的日子。父亲既是我的汉语教师,也是我在家中的“大翻译”。我是靠着父亲这座语言大桥和母亲、姐弟们开始了最初的交流。
  父亲疼爱我,却不溺爱。每到休息时,他爱和秘书(我们称呼赖叔叔)下象棋、跳棋。后来,赖叔叔也常和我下着玩。开始,我经常因为输棋而发脾气、耍赖。父亲并不因为我年龄小就迁就我,而是严肃地批评我。这样不但纠正了我的毛病,而且促使我棋艺快速进步。不久,我的跳棋就经常能赢赖叔叔了。在学校参加跳棋比赛我常得第一名。这当然有父亲的功劳。
  父亲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刚回国没几天,他就带着我去看望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郭仁。当时,郭仁叔叔和兰春阿姨刚刚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女孩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尽管那时的我还不能用汉语和他们交谈。
  病魔无情,我和父亲回国不足半年,它就残酷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我曾掰着手指计算过,有记忆以来,我也只是1950年5月至9月,这短短的5个月有幸和父亲生活在一起。12岁时我才见到父亲,不足一年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这不能不说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而得以欣慰的是,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成长了,成熟了,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其他文献
夏河仍旧记得在家的花园中初见清水的情形,那时清水比自己还矮半个头,虽然也是西陵氏,却因为父母亡故,而在族中无人收留,娘亲觉得清水很可怜,就收留他在府中做个佣人。因为他生得瘦小,常被自己的几个哥哥所欺负。一日夏河偷着从族中的学堂偷溜回家路过花园时,见到了满脸淤青,站在池水边的清水。他看见夏河朝他走来,有点害怕得瑟瑟发抖,“小姐好。”他颤抖的说着,“你脸上的伤怎么来的!”夏河伸出小手轻轻地触碰着清水稚
期刊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一边学习一边长大,花钱这件事同样需要学习。因此,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家里的钱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花才是合理的。  在女儿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因为工作忙碌,便把她托付给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饭桌”。所谓“小饭桌”,就是中小学附近帮忙看管孩子的家庭,有的提供午饭和晚饭,有的则只在下午把孩子接到他们家,让孩子写作业,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后把孩子接走。二年级的时候,她所在那一家
期刊
从我懂事起,我就做起了幼稚的孩儿梦。看见女驾驶员开着小汽车奔驰在公路上,我就想长大了当个驾驶员,载着全家环游世界,一定好自在;看到电视里的歌唱家有那么多人为她叫好,我就想长大了当个歌星,歌迷环绕,肯定好光彩;看到女市长风度翩翩地坐在主席台上,我又想长大了当女市长,为人民谋利,一定很幸福……少女的梦多姿多彩,到底』想干什么,我自己恐怕也不明白。  春花开,秋叶落,不知不觉我已经十二岁了,我有了自己的
期刊
2002年,以色列人泰勒第一次在哈佛大学开设积极心理学选修课,“只有8个学生报名,中途还有两个退出了。”  第二年,泰勒的老师——菲利普·斯通,哈佛大学第一位积极心理学教授,建议他为这门课办一个说明性质的讲座,“这个办法看起来很有效,那个学期我的学生增加到了二  到了第三年,泰勒的教室里涌进了850人,超过了“哈佛王牌课程”曼昆的“经济学导论”。2011年初,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期刊
part19  晨曦照在清水俊朗的脸上,因为伤口带来的疼痛,即使在昏迷中,清水的眉头也紧紧的皱在一起。莫奈站在塌边透过纱质的幔帐看着依然昏迷不醒的清水。医师说,清水的伤口并不致命,但是因为被人发现的太晚,伤口极深又失血过多,所以令清水陷入了昏迷。  “是你放走了夏河。”莫奈轻轻的说着,“我们都没有洛离有福气。”说完这句话,莫奈轻轻的退出了房间,房门关上的那一刻,清水悠的睁开了双眼,他静静的望着屋顶
期刊
你的目标决定你的位置  有三只小鸟同时飞上蓝天,寻找安家立业的位置,第一只小鸟飞到树枝上,便沾沾自喜:这里多好啊,多高啊,这里可以看到地上的鸡、鸭、鹅,还有大名鼎鼎的千里马也羡慕地看着我们呢!就在这里安家吧!  另外两只小鸟摇了摇头,继续向高处飞去,飞到云端,有一只陶醉了,说:这里多好,我就在这里安家吧!  最后一只不满足的摇了摇头,没有理会,向着九宵,冲着太阳飞去…  最后,第一只小鸟变成了麻雀
期刊
文章的语言如果诙谐幽默,富有时代气息.理趣盎然,就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取的高分.  【名家片段】  他在第十二家的门口拉了铃,未了一个女房东,她的模样使他联想到一条不健康的,吃得太饱的蠕虫:蠕虫吃空了果仁,只留下一层空壳,现在想找一些可以充饥的房客来填满这个空间。  他打听有没有房间出租。  “进来。”女房东说。她的声音来自喉头,而喉头也仿佛长遍了舌苔。“我有一间三楼后房,刚空了一个星期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对“公子”的解释是:“古代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由此可见,“公子”是用来称呼男性的,如“战国四公子”“明末四公子”“民国四公子”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见,如“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公子风流嫌锦绣,新裁白纻作春衣”。(雍陶《公子行》)“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期刊
“牛人”一詞古已有之,只是意思不同。周朝的“牛人”是一种官职。《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载:“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这里的“牛人”是朝廷掌管饲养国家之牛的官员。周朝之所以设置养牛的官员,是因为那时候牛在生产、交通、祭祀等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礼记·王制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太
期刊
红军时期,在统一军旗制作时也曾设计过军徽式样,但当时受条件所限,无法在全军推广。后来,我军曾经使用过的红五星帽徽、“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等,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军徽的作用。  1948年冬,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时任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设计军旗、军徽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