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实训操作课题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契合等诸多因素有关。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化教学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而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多为学校内部评价,企业参与的缺失比较严重。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标准和方式多元的323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即企业、社会、学校三元评价主体、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两个评价标准、分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阶段”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 三元评价主体 两个评价标准 三阶段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02-02
我国的人才类型一般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已非常明晰。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是由职业教育来培养的,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优化教学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 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评价现状
(1)评价主体有缺失。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有多种类型。按评价的组织者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硬件及人力资源质量的评估,另一类是学校内部对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评价。按被评价的对象来分,也有两类,一类是对教师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另一类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职业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职业教育是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教学质量的评定依据。目前众多学校都很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而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多为学校内部评价,企业缺位比较严重,评价活动的开展是学校单方面进行的,学校既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又是教学质量的评价者。缺乏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参与和监督,整个评价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学校意愿进行,很难保证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从而造成整个评价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而对教学质量需求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的期望、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众多相关因素缺少关注。
(2)评价的标准简单。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大多采用教师考核评价的学习成绩,学生居于评价的客体地位,被动的“被评”。教师、教育管理部门成为主要评价主体,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以学校自行组织实施的考试为主,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系统性、标准性、规范性。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忽略了社会、行业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且重“终末评价”轻“过程评价”,评价结果更注重在评比、选优方面的运用,而较少用于对质量问题的诊断和预警,对如何帮助学生能力形成、教学实施工作的改进提供的服务不够。
(3)评价方法不丰富。尤其是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践学习的管理,基本是散养,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规范性有待提高。这种只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只重视当前成绩而忽视发展水平等弊端的评价必须优化。这样才能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家长放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职业教育构建323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中要加大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构建一个企业、社会、学校三元评价主体、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两个评价标准、分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阶段”评价的“323”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健全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其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就业成功与否,要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必须让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分析来自于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毕业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者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从业人员的无缝对接,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将职业学校教学的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将政府、行业、毕业生、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共同确定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和相关制度,其评价体系才是多元立体健全的。
(2)提高教学评价的改进激励功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实现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学生学习评价应体现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学校内部的监控和评价机制等,多出自于管理的需要,更多的体现了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评价所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来自于社会、企业、已毕业学生等外部的看法和见解,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利于教育者明确改进的目标,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紧跟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激励学生努力成才。
3 职业教育“323”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之路。职业学校工学融合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质量接受来自于政府、行业、企业等学校外部和学校内部的评价,构建一个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标准内容、符合学生能力形成过程的323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确定企业、学校、社会三方评价主体,以行业为主导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要把与学校紧密相连的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也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控制的多元化评价和管理主体,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和职业教育教学人员组成的教学评价小组,直接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评价和监控,并通过双向互动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质量状况等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各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保障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沿着企业、行业和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2)确定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包括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的两个评价标准和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要相衔接,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如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可分工种工长、施工技术管理两个层次考核评价,按照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重点考察学生能力的变化提升情况。测量、钢筋、砌筑等技能课程的考核,引入国家技能鉴定,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以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并提高高级工的考取比例,引导学生步入技术工人行列。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引入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岗位资格准入考核,实现实习单位考核鉴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行业主管部门的岗位资格考核的综合评价,实施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制度。
(3)确定以改进和激励为目标的“三阶段”评价,丰富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对学生按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阶段”过程性评价。还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测量工、钢筋工等技能等级证书和施工员、资料员等上岗证书考核,对学生进行测量、钢筋等专项技能训练、识图、施工管理等综合技能训练和施工员、监理员等顶岗实习“三阶段”过程性评价。
同时针对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具体课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评价方法,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评价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种。具体来讲学生社会调查、科技服务、顶岗实习等校外社会实践应根据教学计划,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服务,可采取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学习方法记录、并完成调查报告或总结。校内学习阶段可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作品评价、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考核可采取考试、考查、技术等级鉴定等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成华.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方法初探[J].OCCUPATIO,2014 (7):68-70.
[2] 吴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230.
[3] 赵蕴珍.马菲菲.蔡安.等.基于多方评价的开放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47,117
[4] 王向才.王学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探究[J].企业导报,2014(7):168.
[5] 李永宁.高职示范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11):21-23.
[6] 谢婧.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7] 崔相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J].硅谷,2009(1).
[8] 刘晓敏.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
关键词:教学评价 三元评价主体 两个评价标准 三阶段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02-02
我国的人才类型一般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已非常明晰。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是由职业教育来培养的,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优化教学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 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评价现状
(1)评价主体有缺失。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有多种类型。按评价的组织者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硬件及人力资源质量的评估,另一类是学校内部对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评价。按被评价的对象来分,也有两类,一类是对教师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另一类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职业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职业教育是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教学质量的评定依据。目前众多学校都很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而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多为学校内部评价,企业缺位比较严重,评价活动的开展是学校单方面进行的,学校既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又是教学质量的评价者。缺乏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参与和监督,整个评价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学校意愿进行,很难保证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从而造成整个评价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而对教学质量需求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的期望、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众多相关因素缺少关注。
(2)评价的标准简单。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大多采用教师考核评价的学习成绩,学生居于评价的客体地位,被动的“被评”。教师、教育管理部门成为主要评价主体,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以学校自行组织实施的考试为主,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系统性、标准性、规范性。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忽略了社会、行业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且重“终末评价”轻“过程评价”,评价结果更注重在评比、选优方面的运用,而较少用于对质量问题的诊断和预警,对如何帮助学生能力形成、教学实施工作的改进提供的服务不够。
(3)评价方法不丰富。尤其是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践学习的管理,基本是散养,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规范性有待提高。这种只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只重视当前成绩而忽视发展水平等弊端的评价必须优化。这样才能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家长放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职业教育构建323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中要加大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构建一个企业、社会、学校三元评价主体、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两个评价标准、分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阶段”评价的“323”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健全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其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就业成功与否,要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必须让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分析来自于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毕业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者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从业人员的无缝对接,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将职业学校教学的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将政府、行业、毕业生、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共同确定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和相关制度,其评价体系才是多元立体健全的。
(2)提高教学评价的改进激励功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实现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学生学习评价应体现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学校内部的监控和评价机制等,多出自于管理的需要,更多的体现了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评价所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来自于社会、企业、已毕业学生等外部的看法和见解,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利于教育者明确改进的目标,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紧跟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激励学生努力成才。
3 职业教育“323”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融合之路。职业学校工学融合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质量接受来自于政府、行业、企业等学校外部和学校内部的评价,构建一个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标准内容、符合学生能力形成过程的323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1)确定企业、学校、社会三方评价主体,以行业为主导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要把与学校紧密相连的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也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控制的多元化评价和管理主体,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和职业教育教学人员组成的教学评价小组,直接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评价和监控,并通过双向互动及时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质量状况等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各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保障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沿着企业、行业和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2)确定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包括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的两个评价标准和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要相衔接,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如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可分工种工长、施工技术管理两个层次考核评价,按照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重点考察学生能力的变化提升情况。测量、钢筋、砌筑等技能课程的考核,引入国家技能鉴定,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以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并提高高级工的考取比例,引导学生步入技术工人行列。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引入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岗位资格准入考核,实现实习单位考核鉴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行业主管部门的岗位资格考核的综合评价,实施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制度。
(3)确定以改进和激励为目标的“三阶段”评价,丰富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对学生按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阶段”过程性评价。还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测量工、钢筋工等技能等级证书和施工员、资料员等上岗证书考核,对学生进行测量、钢筋等专项技能训练、识图、施工管理等综合技能训练和施工员、监理员等顶岗实习“三阶段”过程性评价。
同时针对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具体课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评价方法,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评价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种。具体来讲学生社会调查、科技服务、顶岗实习等校外社会实践应根据教学计划,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服务,可采取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学习方法记录、并完成调查报告或总结。校内学习阶段可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作品评价、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考核可采取考试、考查、技术等级鉴定等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成华.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方法初探[J].OCCUPATIO,2014 (7):68-70.
[2] 吴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230.
[3] 赵蕴珍.马菲菲.蔡安.等.基于多方评价的开放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47,117
[4] 王向才.王学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探究[J].企业导报,2014(7):168.
[5] 李永宁.高职示范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11):21-23.
[6] 谢婧.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7] 崔相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J].硅谷,2009(1).
[8] 刘晓敏.高职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