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19-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所采用,它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细细品味某些精心设计的情境却不得不令人费解和深思,所创设的情境存在着“虚伪”、“虚假”、“流于形式”等诸多的现象和问题,于是我尝试就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反思。
一、让情境由“虚伪”回归“真诚”
“虚伪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不真实,不实在,做假。比如:一位老师在上《平均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
引入新课:
师:谁能将这16个大小一样的苹果分给你喜欢的小朋友,并且使每位小朋友分得的个数一样多呢?如果大家能解决分苹果的难题,老师下课后就将这些苹果送给大家解解馋,好吗?此时学生们欢呼雀跃:“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老师让学生一一上来把不同的分法呈现出来。
方法有:
1.让16个学生上来,每人分1个。
2.让8个学生上来,每人分2上。
……
在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津津有味……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的兴奋达到了最高点,他们互相看看,用眼神交流快要分享成功的喜悦(吃苹果),一双双渴望得到苹果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但是这位老师迅速地将16个苹果装进袋子,提出了教室, 全班50多双眼睛可怜巴巴地目送快到嘴边的苹果就这样跟着老师走了。
老师们,不要忘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学如何做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虚伪的情境教学去萌动学生虚伪的劣性呢?
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那么什么是“真诚的情境”?所谓“真诚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真实诚恳,没有半点虚假。
比如:一位老师在上《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托一个透明的容器,内装了许多奶糖。师:喜欢吃奶糖的同学请举手,伸进去感受一下,估计奶糖的颗数。
生1:大约450颗;
生2:大约380颗;
师:有办法知道它有多少颗吗?
生4:数一数。
师:一颗一颗地数吗?
生(考虑一会儿),这些奶糖太多了,一颗一颗数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
师:如何较快地数出这么多的奶糖?我为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份与我同样多的奶糖,哪一组数得正确,奶糖就送给你们。
于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数数……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课的最后这位老师肯定了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共同分享了成功后的喜悦——把奶糖分给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创设“真诚的”、“成功的”情境,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
二、让情境由“虚假”回归“真实”
“虚假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没有现实依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有背于生活常理,是教师随意编造的;
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畫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
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这样的问题情境严重违背了生活常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数学离生活太遥远了,数学知识是可以随意编出来的。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三、让情境由“形式”回归“内容”
我们所要提倡的“务实”,是要丢掉课堂中“华而不实”追求“形式”的情境装饰,发扬真实、朴实与扎实的情境创设。这种情境创设不过于注重形式,而注重所创设的情境要简单、实在、实用、有实效,同时要便于操作,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条湾湾的小河,两岸绿草茵茵,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岸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老师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情趣陡增,也跟随着老师一起手舞足蹈,一曲终了,学生仍然陶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
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于数学学习内容之外,不能只看表面的花哨,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的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而应用务实的眼光去审视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上述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鸭子,右边有5只鸭子,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可以这样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借助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简洁、高效。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真诚”、“真实”、 “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所采用,它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细细品味某些精心设计的情境却不得不令人费解和深思,所创设的情境存在着“虚伪”、“虚假”、“流于形式”等诸多的现象和问题,于是我尝试就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反思。
一、让情境由“虚伪”回归“真诚”
“虚伪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不真实,不实在,做假。比如:一位老师在上《平均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
引入新课:
师:谁能将这16个大小一样的苹果分给你喜欢的小朋友,并且使每位小朋友分得的个数一样多呢?如果大家能解决分苹果的难题,老师下课后就将这些苹果送给大家解解馋,好吗?此时学生们欢呼雀跃:“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老师让学生一一上来把不同的分法呈现出来。
方法有:
1.让16个学生上来,每人分1个。
2.让8个学生上来,每人分2上。
……
在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津津有味……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的兴奋达到了最高点,他们互相看看,用眼神交流快要分享成功的喜悦(吃苹果),一双双渴望得到苹果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但是这位老师迅速地将16个苹果装进袋子,提出了教室, 全班50多双眼睛可怜巴巴地目送快到嘴边的苹果就这样跟着老师走了。
老师们,不要忘记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学如何做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虚伪的情境教学去萌动学生虚伪的劣性呢?
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那么什么是“真诚的情境”?所谓“真诚的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真实诚恳,没有半点虚假。
比如:一位老师在上《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托一个透明的容器,内装了许多奶糖。师:喜欢吃奶糖的同学请举手,伸进去感受一下,估计奶糖的颗数。
生1:大约450颗;
生2:大约380颗;
师:有办法知道它有多少颗吗?
生4:数一数。
师:一颗一颗地数吗?
生(考虑一会儿),这些奶糖太多了,一颗一颗数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
师:如何较快地数出这么多的奶糖?我为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份与我同样多的奶糖,哪一组数得正确,奶糖就送给你们。
于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数数……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动手操作中,在课的最后这位老师肯定了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共同分享了成功后的喜悦——把奶糖分给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创设“真诚的”、“成功的”情境,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
二、让情境由“虚假”回归“真实”
“虚假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没有现实依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有背于生活常理,是教师随意编造的;
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畫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
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这样的问题情境严重违背了生活常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数学离生活太遥远了,数学知识是可以随意编出来的。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三、让情境由“形式”回归“内容”
我们所要提倡的“务实”,是要丢掉课堂中“华而不实”追求“形式”的情境装饰,发扬真实、朴实与扎实的情境创设。这种情境创设不过于注重形式,而注重所创设的情境要简单、实在、实用、有实效,同时要便于操作,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条湾湾的小河,两岸绿草茵茵,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岸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老师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情趣陡增,也跟随着老师一起手舞足蹈,一曲终了,学生仍然陶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
情境的创设不能游离于数学学习内容之外,不能只看表面的花哨,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的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而应用务实的眼光去审视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上述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鸭子,右边有5只鸭子,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可以这样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借助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简洁、高效。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真诚”、“真实”、 “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