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胸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分析胸肌间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结果

胸肌间淋巴结检出率、胸肌间淋巴结总体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5%(20/148),4.7%(7/148)和10.9%(7/64)。不同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未见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并未降低肿瘤局部偏晚患者的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胸肌间淋巴结转移者表现为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

结论

胸肌间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以及适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常规进行胸肌间淋巴结的手术清扫和单独送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0例,按照RHR分为RHR1组(52例):RHR <70次/min;RHR2组(168例):RHR 70~ 85次/min;RHR3组(120例):RHR >85次/min。各组患者均行血压、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孕晚期孕妇中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95例慢性乙肝孕妇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服药患者从孕2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分娩后1个月,对照组不服用药物。主要观察指标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透镜残留的处理及其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行SMILE术864例(1 71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基质透镜残留分为透镜残留组和正常手术组,分析透镜残留其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其效果。结果SMILE术中透镜残留的发生率为0.29%,屈光度低及透镜分离困难是主要原因。残留透镜取出后效果良好,术后1个月视力和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