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傲慢与偏见》的平静之美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偏见与傲慢》主要讲述了伊丽莎白五姐妹的婚姻故事,反映了当时农村的阶级关系、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简奥斯汀的一生短暂,却留下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等驰名中外的著作。她终生未嫁,情感不幸,却在作品中体现了完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她出身乡村本应平凡嫁人了此一生,却博览群书,不甘束缚,自立自强,相信能以自己的笔作为谋生工具和实现自身价值。她在年轻时曾与年轻的律师汤姆勒弗洛伊有过一段短暂却唯美浪漫的爱情,并以自身经历写下了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文学名著。
  关键词:英国;人物形象;多元主题;语言
  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偏见的象征——伊丽莎白
  与其说伊丽莎白充满偏见,倒不如说她卓尔不群、聪明得体。理论上她就是简奥斯汀的化身。她出身并不高贵,但却优雅脱俗,有着丰富的底蕴和颇为得体的交际能力,幽默风趣的她在众人面前大方得体而受人喜爱,这样优秀的伊丽莎白也在悄悄吸引着达西。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她认为人即使穷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人嫌弃,以至于她有胆量和卡若琳夫人对峙,她对傲慢的达西充满偏见,她为自己的姐姐和彬格莱被拆散而深感不满与不公。反映出作者对女性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2.傲慢的象征——达西
  他是一位严肃高傲、不苟言笑的英国绅士的形象。如果认为他高傲的让人讨厌,那就偏向于伊丽莎白的个人倾向了。就像卢卡斯小姐评价达西:“这么英俊潇洒的一个年轻人,有那么好的家庭,那么多的财产,事事顺心如意,把他自己看的高一点也不足为怪。”这正应正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一个出身并不算富有的女人必须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生活才算幸福。另外书中讲到彬格莱非常看重和达西的友情,对达西见解也十分佩服,在智力方面达西比他强。
  3.其他人物形象
  除了两个主人公经典的形象外,其他人物形象与性格也让作品熠熠生辉。最典型的班纳特夫人,她巴结有钱人,希望女儿嫁给富豪,情绪又极不稳定,而作者最后安排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有钱人,巧妙而又反讽地证明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想娶一位太太”这种班纳特夫人式的观点的正确的。而班纳特先生则为不同,他虽然依顺他的太太,但在伊丽莎白的婚事上他还是鼓励女儿追求真爱:“如果你不嫁给柯林斯你母亲就不理你了,但如果你嫁给他我就不理你了。”他爱自己的每一个女儿,希望他们幸福。吉英貌美如花,为人含蓄内向,这使得她和彬格莱的爱情受到阻碍,而是坦率诚恳的彬格莱勇敢地追求才得以圆满。
  二、多角度的主题切入
  另一方面,丰富的主题从多个方面切入。多角度地展现了当时英国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心理,让作品的价值意义深远。
  1.爱情与生活
  爱情与生活,总归是有冲突的。一个梦想,一个现实,总归是有一个环节是错误的,用金钱来填补贫穷女子,注定是不快乐的。奥斯汀为我们描绘了19世纪时英国社会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观念:金钱至上。
  2.独立与自由的呼唤
  独立和自由始终是人们追求的主题。伊丽莎白敢于大胆地表明自己的思想,她违背母亲意愿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她锋芒毕露地指出达西的缺点并拒绝他的表白,她坚持自己的观念要嫁就嫁自己真正爱的人,这充分变现了她爱情至上与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包括彬格莱不顾姐姐对吉英家庭的不满毅然决然地娶了吉英,达西拜托了卡若琳夫人的订婚而选择自己深爱的伊丽莎白。
  3.人物的命运思索
  简奥斯汀将她的人物给予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引人深思。伊丽莎白和达西,吉英和彬格莱两对情人在经历曲折磨难后终于有情人成眷属,爱情至上的婚姻得到了幸福。而琳迪和威科汉不顾一切私奔,虽然某一角度也可以认为他们追求自由,但大多是琳迪年轻任性而威科汉风流败家引起,这样的婚姻即使彼此愿意但时间一长,这种危险不牢固的婚姻终有一天会崩裂坍塌。而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可以说是一场命运悲剧。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不同的命运,有的幸福,有的悲惨。
  三、幽默而细腻的语言风格
  另外,幽默反讽而又细腻朴实的语言也给作品增添了不少浓墨重彩。简奥斯汀的文笔细腻,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真实的描绘的十九世纪的英国乡村生活,无论是女性的感情生活还是乡民们的嬉笑怒骂,都由她的笔尖娓娓道来,自然顺畅,清丽脱俗。由于出身小乡绅家庭,简能接触到的人有限所以其作品也存在目光狭小,过于局限等问题但这并不影响简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在某些程度她与莎士比亚齐名。
  青春舞台来来往往很多人,偏见与傲慢轮番拜访方式不详。尘世的喧嚣掩盖了所有迷失的梦,成长中的曲折改变了每一个人的心态。《偏见与傲慢》像是像是一首壮美的歌,用幽默而理智的文字展现了展现了19世纪的英国以及作者的婚姻观。静美又不乏波澜,朴实无华却细水长流。
  四、结语
  在简奥斯汀作品中,我们通常会看到美丽的英国乡村恬静,安逸美丽的田园风光,乡绅家庭的生活以及年轻女性的爱情故事。作品通常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对此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有时还会伴随着对一些假丑恶现象的讽刺和嘲笑。作为在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交接时代的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工业革命前夕的乡村生活,对后世影响很大。
  简奥斯汀的作品没有波澜不惊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太轰轰烈烈的大起大落。而结局大多圆满幸福。一切都归于平淡却又如同老酒,细细品味,味美香醇。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值得回味而永不凋零。
  作者简介:王杉(1994-6-16),女,汉族,现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2012级广播影视编导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信息技术的价值日益凸显,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相较于传统学科,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范畴,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成为诸多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基于合理的教学方式,探究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攻鼓子是甘肃武威凉州的民间一种鼓舞表演艺术形式。是《西凉乐舞》的遗存,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属于古代西凉少数民族的一种鼓乐舞,它在《凉州曲》中属“健舞”,是一支群体性的鼓乐舞蹈,重点在重大节日和佛教、祭祀活动中表演。本文通过攻鼓子“滚法”之音与“攻城”之意关系以及服饰、道具、音乐、表演、技术等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进一步的挖掘、研究攻鼓子历史文化,对其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史研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自90年代“美国热”以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不断的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新的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不断的出现。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要求下,对其研究愈发的现代化。本文在对美国史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现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视角及其侧重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以后的美国史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现代化;视野;美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战争时期,始终重视并推进着《法兰西内战》的出版和传播。在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活动中,回顾《法兰西内战》在中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版和传播的历史,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兰西内战》;翻译版本;传播  一、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法兰西内
期刊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的生力军,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妥善解决农民工急需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巩固执政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本文描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问题,以及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
期刊
摘 要: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非常具有独特思想的德国哲学家。他的超人哲学思想对近代西方哲学思想的转换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存在有孤僻、敏感、脆弱等不良心理。而超人哲学概念中有着乐观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研究对我们处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尼采;超人哲学;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超人哲学的主要内涵  超人意味着超越,超出一般人的思维模式,
期刊
摘 要:《聊斋志异》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本文通过对其《花姑子》的解读,进而阐释蒲松龄的爱情观,并试图沟通古今中外,层层阐明文学体裁中人妖之恋的另类答案。  关键词:花姑子;孤独;爱情;生死  《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开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这话多像一阵烟,呛得红男绿女鼻酸泪流。《花姑子》,读罢泪沾襟,爱上的是那句“
期刊
摘 要:赫斯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马克思在18世纪40年代开始与之交往、合作。赫斯作为德国社会主义之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转向;赫斯早年的《论货币的本质》也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经济学转向。要公正地评价赫斯对马克思的影响,也要注意到二人思想的差别和分歧,客观看待赫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地位,才能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逻辑发展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赫斯;异化;共产主义  赫斯作为马克思早期
期刊
摘 要:游文辉所绘的《利玛窦像》是中国人画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此画与洋人油画在技法表现上相比丝毫不逊色。这幅画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碰撞,而且是西洋美术进入中国的源头,在中国油画史上具有不可小视的地位。本文把此画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从中了解到游文辉的艺术人生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艺术进行利用,艺术也在影响着宗教深入的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宗教与艺术的
期刊
摘 要:聊斋红楼,一文一白,一短一长,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聊斋志异》是部神奇小说,其中有太多的现实揭露,也有太多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贾奉雉;聊斋  《贾奉雉》文章不长,却是以荒诞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一个文人的故事和他的精神遭遇,更让我透过了贾奉雉看到了蒲松龄的一生。平凉才子贾奉雉,屡试不中,而平庸之辈却能连中三元,他百思不得其解。挚友郎生为他指点迷津。但贾奉雉血气方刚,不愿苟且偷生猎取功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