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营养学科,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学(学科)是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对社会进步、居民健康、相关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营养学会(简称CNS)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在学会活动中遵守我国宪法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促进我国营养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在国际同行业的影响力逐年提高。
  在此背景下,根据营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营养学会于2009年成立了学科发展与学术道德工作委员会;作为现任主任委员,马爱国认为:“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根据国内外营养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本学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先后成立多个相关工作委员会、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设立营养科技奖励、推动基础研究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科发展。”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营养发展策略
  在中国营养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营养学会建言献策,通过分析国内外营养学发展情况,论证我国营养学科的发展目标和主要研究方向,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营养学发展策略。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根据我国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和需求,中国营养学会先后成立了6个专业(组)分会(1981年-1988年),开展了妇幼营养、临床营养、公共营养、老年营养、特殊营养以及微量元素等领域研究,在改善全民营养,促进全民健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有效降低我国儿童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病率,防治癞皮病、核黄素缺乏、碘缺乏病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营养学会又增设了三个分会,分别是营养与保健食品、基础营养和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由此进一步拓展了营养学研究领域,由早年的营养缺乏防治延伸到营养过剩(或不平衡)的控制,使我国的营养事业能更加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目前,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营养学会正组织专家起草十三五营养与健康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营养学科建设应重点发展基础营养学、食物营养、人类营养、特殊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营养与慢性病防控、营养毒理、动物营养、营养评价与技术、营养信息化等领域。
  设立学术及贡献奖励
  为促进营养学的健康发展,调动营养学工作者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国营养学会设立了包括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杰出学科贡献奖、营养学科传播奖、杰出青年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国际友人贡献奖、营养促进贡献奖(企业)、先进营养工作者奖、优秀论文/论著奖等。通过这些奖项的设立,中国营养学会希望能够支持和鼓励团体和个人积极为我国营养事业作出贡献,奖励和表彰为我国营养事业作出贡献的老专家、国际友人、青年学者、基层营养工作者,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
  建立和完善营养学家专家库及加强人才培养
  为加强队伍建设,中国营养学会不断建立和完善营养学专家库,在国内外的营养学术领域广泛收集有关专家的资料,形成较大规模、内容齐全、使用方便的营养学专家库,为学会今后组织开展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专业评价、技术服务构筑良好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营养学专业队伍提出和组织编写了重要的学术著作,包括在已完成编写《营养科学词典》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工作。
  与此同时,营养学会还积极组织营养人才培训。这其中包括营养知识更新班,与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合作开展的“营养领导人才培训项目(Nutrition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等。借着上述多种途径,中国营养学会为营养界人才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营养人才素质。
  编写重要学术著作
  中国营养学会作为学术团体,注重坚持持续推进学科建设,总结学科发展成果、研究学科发展规律、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定期组织专家编写营养学科发展报告,以强化和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科发展动力,提升创新能力。
  2000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以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以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已经成为了中国营养学会的标签之一。
  中国营养学会一直致力于编写重要学术著作,《营养科学词典》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本著作。随着我国营养科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及群众科普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营养学词汇的使用日趋频繁,有一些营养学的核心词汇缺少统一的定义和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专业人员,对同一词语的解释和使用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迫切需要统一认识。
  营养学家们早已意识到我国缺少一部综合性的营养科学名词和常用术语的工具书,于是从2002年就开始了相关专著的编著工作。在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编写过程后,《营养科学词典》于2013年问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将更加突出。
  所以作为我国国民的膳食指导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行修订。2014年,2月21日下午,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启动修订工作,这是我国展开的第三次修订工作。
  加强营养学专家团队学风教育
  随着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专家队伍的不断扩大,科学领域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出现,中国营养学会一贯遵照中国科协制定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加强营养学专家队伍的优秀学风教育。同时,对营养科学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督、批评。
其他文献
目前,科学家宣称,世界上首个克隆骆驼现已怀孕,能够像普通骆驼一样繁殖。  这头即将成为母亲的克隆骆驼叫做“因贾兹(Injaz)”,2009年科学家将一头被屠宰骆驼的卵巢细胞植入另一头代孕骆驼,最终生下了因贾兹。现在这头克隆骆驼已有6岁,前几日以自然方式交配怀孕。  迪拜繁殖生物技术中心科学主管尼萨尔-瓦尼(Nisar Wani)博士说:“我们非常高兴,因为因贾兹现已怀孕,我们期望今年年底它能够生育
期刊
“中国营养学会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在中国营养学会的旗帜下,营养工作者从四面八方聚合在一起,团结、奋斗,为营养学的发展,为人民健康,实现着我们共同的梦想。”杨月欣理事长说,“中国营养学会既是一座桥梁,也是一个平台,她加强了科学家与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为科学家提供相互交流和促进学科进步展示的舞台。”  中国营养学会的起源  20世纪40年代,国难当头,西南大后方成为全国科技、文化的中心。著名生物化学家
期刊
日本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一种荧光试剂能够与癌干细胞结合,不仅可以让癌干细胞发光可见,还具有遏制癌干细胞的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促进开发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癌干细胞是指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癌细胞,有“自我复制”以及“多细胞分化”等能力。这类细胞被认为有形成肿瘤乃至发展成癌症的潜力。现在的癌症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放疗等方法杀死癌细胞。但是,如果有癌干细胞残留,癌细胞就会再次增殖。  虽然迄今也发现过几种具
期刊
中国营养学会是一个由营养科技工作者和从事营养研究的科研、教学及设有营养研究机构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科技工作者要献身科学技术的发展,献身经济建设,在科技强国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整体的科技工作不只是科学技术本身,还有许多社会性的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要做,例如科技工作对社会环境要求等问题,这些只靠科技工作者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所以必须有一个专门协助科技工作者
期刊
极具创意的微型人像摄影
期刊
“中国营养学会一直致力于团结科技界知识分子、做好营养学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学会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郭长江说道,“中国营养学会国际交流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促进了解、增强沟通,为教育和科研合作铺路搭桥。”中国营养学会所进行的国际交流活动,主要是通过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和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来实现的。“要紧密围绕营养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
期刊
据英国环境机构分析,随着海岸线的不断侵蚀接下来的20年里预计将有超过800个家庭遭受财产损失,而保护这些家庭的成本被认为有点太高。据环境机构评估,海平面的上升将带来的财产损失将超过10亿英镑。  英格兰和威尔士海岸正在被海浪不断侵蚀,气候变化将在增加海平面的同时增加暴风雨的强度。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包含大雅茅斯、南安普顿、康沃尔、北诺福克、东赖丁和斯卡伯勒在内的6个地区,预计每个地区将有200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和教育水平逐渐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新世纪推进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科普工作一直是中国营养学会的工作重点之一。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学会领导的带领下,以围绕百姓日常生活为中心完成科普宣传
期刊
《纽约时报》盘点各国地铁的超现实之美
期刊
中国营养学会是由营养科技工作者和从事营养研究的科技、教学及设有营养研究机构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科协的指导精神和重要指示,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的工作原则,努力成为中国科协创新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想事干、创新招、求人帮、务实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