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0年代开始,寻找敌人就成为冷战时代最为有名的西方间谍“007”系列电影最大的挑战,以至于曾经的旧敌人、冷战对手前苏联地区依然被“007”“招募”为全球化时代的恐怖分子。“007”虽然是英国作家创作的大英帝国的间谍,但“007”电影却是标准的好莱坞制作,或者说,“007”以保护西方自由世界的皇家间谍身份登场时,已然是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在二战后被美国取代之时。在这部《007大破天幕危机》中,与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出现相参照的则是“007”的“过时”及其上司M女士的年迈,影片多次渲染“007”作为一个老间谍与网络时代的恐怖分子相比之下的落伍和守旧。如果说“007”被书写为擅长孤军深入、近身肉搏的老男人,那么作为高科技犯罪的恐怖分子则是无影无踪、老谋深算的IT男,以至于“007”只有开着昔日的经典座驾宾利轿车“绑架”M女士回到自己的出身之地,一个坐落在幽静山谷之中的天幕庄园,这个前工业时代遗留下的城堡成为当下英国及西方世界的自我想象。“007”曾经作为最值得炫耀的各种高科技武器都消失不见,只有老式雷管、土枪和匕首。不仅仅如此,“007”、忠实的老男仆和M女士要从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老地道逃亡到一个家庭天主教教堂之中,用一把匕首给对手致命一击。这种带着“老骥伏枥”精神的“007”,总有一种英雄迟暮之感。
与“007”的“不服老”相似的是,2012年还有一部重磅炸弹《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同样讲述了一个死而复生的黑色蝙蝠侠的故事,而敌手依然是内部的敌人,与蝙蝠侠一样师出同门的影武者,这种兄弟式的同门相残呈现了危机时代西方社会的自我否定。这部电影不仅直接把恐怖分子占领下的哥谭市书写为一种对金融寡头们的暴动,而且一贯在夜幕中伸张正义、维护城市秩序的蝙蝠侠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值得注意的不是蝙蝠侠重出江湖拯救了世界,而是蝙蝠侠身兼超级英雄与大资本家/慈善家的双重身份,尽管剧中蝙蝠侠的家族企业也受到金融资本的冲击而破产,但是正在遭受危机之苦的中产阶级真的会相信蝙蝠侠的个人义举就可以拯救被金融资本洗劫下的满目疮痍的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