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生研讨课,加快新生适应性转变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内外都在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作为一种方兴未艾、深受大学新生欢迎的新型课程方式,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大学的关注,并被快速推广。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适应性转换;学术性转换;推行研究
   一、新生研讨课的发展背景和教学价值
   新生研讨课由哈佛大学于1959年首创,期初是为了帮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适应全新的环境,顺利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过渡,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开设的。如今,它已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普遍开设的一种课程。目前,美国超过80%的大学开设了此类课程。新生研讨课传入国内后,清华大学于2003年11月首先推行,随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纷纷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生研讨课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体现出其具有的与传统课程不同的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1.通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认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与一般课程不同,新生研讨课不仅能让新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新生体验认知过程,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交流,启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新生研讨课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下,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掌握必要的学术研究方法,使其善于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提出问题。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研讨课,强调讨论、论文写作和课堂表述,而不是测验和考试。通过这些环节,有利于将新生和世界连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自己所喜爱的主题里迎接富有新奇感和挑战性的新事物,培养自主的科学研究能力。
   2.增进师生互动,形成合作型、研究型教学模式
   新生研讨课不是传统上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而是讨论研究的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充满正能量的同学关系得以在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中形成。对授课教师而言,通过课上交流,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宽视野,而且也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学习阶段的转换。
   二、新生研讨课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的考察
   新生研讨课的使命是帮助新生实现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但国内外高校之间以及国内不同高校之间,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各具特点。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生研讨课有两类独特的课程方式值得推荐:一类是“同读一本书”,另一类是“思想午餐”。前者作为一门新生研讨课,核心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围绕共同研读一本近年来的畅销图书展开,同时,通过组织有关主题的大班讲座报告,邀请作者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能够面对面地与作者交流体会,这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为学生读书提供动力。“思想午餐”的形式是学生和教授有机会共进午餐,通过共同讨论一些看似轻松的问题,让新生了解大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特点、感兴趣的领域和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基本品格。
   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新生研讨课也颇具特点。该校的新生研讨课分为“普通研讨课”和“主题研讨课”两大类课程。普通研讨课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适应性转换,其内容不仅包括对新生阅读速度、效率和计算能力的训练,还包括帮助新生学会管理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对付压力以在新的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等。与普通研讨课相比,主题研讨课则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跨学科问题,大到宇宙空间、国际社会,小到身体机能、细胞分子,都是这类研讨课涉及的内容。
   国内高校如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则是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生研讨课在教学模式、授课方法、教学媒介、考核手段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和突破。这些新生研讨课多以探索和研究学术问题为指向,更多强调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由此可见,新生研讨课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师生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帮助新生更好地实现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
   三、新生研讨课的功能构造与特点
   1.新生研讨课的功能构造
   (1)适应学习阶段转换功能。新生研讨课的首要功能是帮助大一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模式。大学新生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环境,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自由生活和学习方式。通过新生研讨课,不仅可以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2)转变学习方法功能。新生研讨课通过开放的、灵活轻松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通过该学习方法,使新生能够获得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体验,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形成更富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3)综合素质培养功能。新生研讨课的课程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搜索信息资料的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2.新生研讨课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专题性和探索性。新生研讨课相比选修课和必修课,一般课时较少,具有专题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知名教授可以选择自己深入研究或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带领渴望得到启发和体验新知识的新生一起去探索,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乐趣、获得知识,这是新生研讨课普遍受新生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学形式的小型性和灵活性。新生研讨课以人数严格限制的小班为教学单位,人数通常控制在8至20人左右。采用小班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加深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和获得教师点评的机会,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3)学习课程的兴趣性和自主性。在学生选课之前,由知名教授向教务处提供开课介绍等有关材料,然后由教务处将相关材料(包括该知名教授的科研成果、研究领域、该研讨课的内容介绍等)编印成册,向新生发放,由新生根据其兴趣而非单纯以学分为目的自主选择课程。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原则上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新生研讨课。
   四、新生研讨课的推行研究
   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高校课程体系很多年都不曾有大的结构性变动,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的迅速变化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教学方式拘泥于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教学过程缺乏启发性、创新性和互动性,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述我国高等教育的“通病”,导致师生之间鲜有探索性双向交流,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储存器,学习过程成为教师课堂上“填鸭式”灌输、学生临考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单调过程,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此外,新生研讨课对于建立教师与学生课外联系,促进专业教师关心和帮助学生的整体发展,乃至改善大学生辍学现象、提升毕业率等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4号]提出,要“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这说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开设新生研讨课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为全面推行新生研讨课,有必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这门课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进一步进行研究,在确保其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之下,明确并解决推行过程中的一些共性认识和实际问题,从而使其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1.课程定位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刚刚进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性质的课程,但它又应当区别于与传统意义的选修课。其基本功能不是让学生学习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而应当定位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实现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
   2.课程内容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应坚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原则,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兴趣而定,课程体系宜由专题构成,而不宜由知识的系统性构成。这些专题,可以是对开课教师多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提炼,也可以是开课教师对多年大学和社会经验的总结;不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和问题,也可以涉及交叉性学科知识和问题乃至更为宽泛的知识和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别具一格的新生研讨课体系,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提供条件。
   3.教学对象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对象为全校一年级新生。为便于开展小组讨论,应采取小班化教学形式,每班人数控制在8至20人为宜,具体的人数可由各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供选择的规则可以包括:根据学生的入校成绩排名择优录取;根据授课教师事先公布的选课条件择优录取;根据选课时间的先后按照“先来先得”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喜好程度和迫切程度)录取等,或者是上述条件的综合。不管采取何种规则,都要坚持公开透明,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
   4.教学方式
   新生研讨课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学方式应当采取学生在任课教师的组织下,围绕共同感兴趣的专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互动交流。同时,辅之以小组讨论和活动的方式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探讨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行进行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写作,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5.课时学分安排
   新生研讨课的课内总学时一般安排为17或34个课时,学分数为1至2分。个别课程如果内容丰富,也可以考虑安排51课时,3学分。新生研讨课的学分可以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对于新生研讨课能否计入通识课学分或学位课学分,每个学校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从现有开设此类课程的高校看,有的计入通识课学分乃至计入学位课学分,有的则明文规定不应计入通识课学分和学位课学分。
   6.考核方式与成绩
   新生研讨课的考核方式应由任课教师确定,一般以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式代替传统的书面考试。在课程成绩的评定结果方面,宜采取“优秀”“通过”“不通过”三种形式。“不通过”的学生不能获得该研讨课的学分。同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宜由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写一份简短的书面评价,并将书面评价将和学生的成绩一起放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之中。这种设计,有利于将师生从传统的考试方式和考试成绩的约束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开展自主教学和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反映学生的学习个性。
  参考文献:
  [1]刘方珺.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与课程政策:以中美若干所研究型大学的比较为视角[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2]丁宜丽.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朱克勤,任仲泉.关于美国几所高校的流体力学新生研讨课[J].力学与实践,2005(1).
  [4]郭雷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析[J].教育科学,2012(4).
  
  注: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校级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茅铭晨(1958— ),男,浙江杭州人,博士,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法政府管制;从海燕(1988— ),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其他文献
<正>【裁判要旨】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体现的是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在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无过错情况下,应当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2.基
摘 要:受到高校连续扩招的影响,多数高校教师资源、教室资源等均无法满足高校英语教学的要需求,出现了师资缺乏的局面,英语教学多通过大班教学实现。大班教学导致英语教师任务量明显增加,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本文主要对英语大班教学的状况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扩招;大班英语教学;状况;对策    近年来,高校扩招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校扩招规模甚至是十年的二三倍,学校教学
结合某中学教学楼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裂缝的工程实例,分析、研究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确定出一种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碳纤维加固法,为处理此类结构的类似问题提出
<正>舌下腺囊肿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属中医"舌下痰包"范畴,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多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有文献报道显示,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均以外治为主,其中以手术切除囊肿并
摘 要:平法施工图识读教学,是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项关键教学工作,其能够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识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平法施工图识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形式逐渐多样化的发展形势下,施工结构图变得更加复杂,传统平法施工图识读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加快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对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成为社会公众和政府关注重点。环境信息披露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监督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来说至关重要。2010年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将石化行业定义为我国十六大重污染行业之首。唐山三友化工为河北省内大型石化企业,研究
今年是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确立战后远东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东京战犯法庭开庭60周年纪念,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4月16日,驻日盟军按照《波茨坦公告》的承诺开设了远东国际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