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李安拍摄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推手》时,聘请了作曲家瞿小松为他完成影片的配乐部分。如果把这部影片的影像:太极视作名词。那李安需要它的音乐就是那个形容词:静寂。李安找到瞿小松。不仅因为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当年的“四大才子”之一。与谭盾并称一时俊彦,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兼融中国古典与现代技法的作曲家,与自己的电影风格一脉相承。更因为他的静——瞿小松被西方乐评人称作是“寂静大师”,他的音乐,有一种来自自然界的虚空味。最能体现人类同自然浑然无间的宁静。
《推手》中的主人公朱师傅是太极高手,练太极练的就是静,悉心静气,存神养性。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影片开场,郎雄饰演的朱师傅在自家的客厅练着太极,圆转如意,进退均衡,这时音乐缓然而至。寂静的音符仿佛是气流动于朱师傅的指掌之间。只不过人生,其实并不那么平静。
如果给导演们定义另一种身份的话,李安给人的感觉就像诗人一样,内敛、谦逊、温厚、执着,这些东方文人的气质伴随着他走过自己闯荡西方世界的电影道路。著名音乐人谭盾曾说李安是一个天才。是艺术家中的阿甘,说他身上“永远有一种在世界文化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长处、优势的能力”。谭盾的形容也打开了我们欣赏李安的另一条思路,那就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李安电影作品东西合璧的艺术特色。
《冰风暴》是李安的第二部英语片,也是李安对自己影片中最为满意的—部。鞍运用娴熟的电影技巧恰如其分地诠释了70年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微妙的一面。该片的音乐尤其令人称道。
李安说:“《冰风暴》的音乐是由极简风格与大自然的呼唤,两种方式交相出现。”与李安合作过《冰风暴》《与魔鬼共骑》《选择》等三部影片的极简主义配乐大师迈克尔·丹纳,最擅长把东南亚的民族音乐和西方的交响乐搭配在一起,李安希望在自己的影片中找到两种音乐元素:“机械化的”和“原始的属于大自然的呼唤”。迈克尔·丹纳便找来了印尼的打击乐器甘美兰,甘美兰是机械化的敲击节奏。音质中又带有原始的风味,与交响乐搭配在一起。非常符合李安的要求。
李安坦言:“至今我每部片子的配乐大都采用东西合壁的方式:民族乐加交响乐。只有《理智与情感》除外,包括《与魔鬼共骑》都是用美国的五弦琴、竹笛和交响乐搭配……东西合璧好像最能配合我的需要。” 影片《喜宴》的主人公伟同是一个在中西文化夹缝间生存的男子。在他身上既有开放的酷儿文化的痕迹,又有保守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因而每当他出场,相伴而来的音乐总是轻快诙谐的,充满了善意的嘲讽:李安本身并不是一个幽默的人,但在他影片中音乐元素的运用,却充满了诙谐、调侃的味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喜宴》原本是中国味十足的影片,但李安却请来法国作曲家米歇尔用充满中国风情的民乐元素为影片作曲。这就好比让大山说相声,在不和谐中找到一种奇特的平衡。
当素来擅长执导文艺片的李安,要执导《卧虎藏龙》这部由一把青冥剑失窃引发的江湖恩怨和两代人对爱情的追求的影片时,因为他谙熟东西合璧的音乐剑法,遂将这部影片拍出了跟其他传统武侠片全然不同的味道来。
“《卧虎藏龙》的配乐,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歌剧来做”。虽然这次李安起用了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中的另一位——谭盾,但他仍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谭盾的创作中:一是“在打斗中放入打击乐”,另外就是启用巴乌这种音色很神秘的乐器,结果两个尝试都异常成功,尤其在飞檐走壁时配上紧密有致的击鼓声的那一段。更被称作是中国电影配乐中的极品。
影片中李慕白对俞秀莲说:“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而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就呈现出这样一种“很深的寂静”,忧伤而深沉的旋律贯穿了整部影片。李安后来承认:“把马友友拉进来融合中西,十分成功。” 李安电影的好,好在他总是擅长把影片的人文气息与商业因素糅合得天衣无缝。在《断背山》这部把边缘题材化为主流视点的作品中,除了以对白传达微妙的感情以外。李安还借助配乐延伸出一些无法一语道破的含义。猛然读懂,即心领神会。在本片中,阿根廷草根配乐大师古斯塔沃·桑托拉拉一洗过去华丽繁复的拉丁音乐风格,收敛起浓烈的情绪,以三段式主题音乐,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协奏。筑起了—个与大山的自然风光相辉映的纯净音乐世界,在行云流水的乐声中,他们爱。别,离……
金球奖配乐大师迪斯普拉特在《色戒》中开始与李安的第一次合作,李安的要求是:“我希望它是一个对人性很幽微、很新鲜角度的探索。”在《色戒》的电影配乐中,主奏的大提琴紧紧牵系着爱杀的情绪,而陪衬的乐器,无论是钢琴或是弦乐,又暗暗涌动着情感的浪潮,迪斯普拉特的配乐成了人物的旁白,道出了角色心中无法言喻的欲念,与挥之不去的感伤。
李安在2009年即将推出的新作《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目前为止我还只看到预告片,那真是一场关于嬉皮士的摇滚狂欢节,相信李安这一次会过足他的音乐瘾,就是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展示他所擅长的音乐剑法?
记得李安曾说过:剑是很布尔乔亚的东西,“剑走轻灵,展现的就是气度、智慧及神韵美”。当李安在自己的电影中操练起东西合壁的音乐剑法时,我们就得以了解李安的另一面:急如惊鸿,静如山岳。
《推手》中的主人公朱师傅是太极高手,练太极练的就是静,悉心静气,存神养性。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影片开场,郎雄饰演的朱师傅在自家的客厅练着太极,圆转如意,进退均衡,这时音乐缓然而至。寂静的音符仿佛是气流动于朱师傅的指掌之间。只不过人生,其实并不那么平静。
如果给导演们定义另一种身份的话,李安给人的感觉就像诗人一样,内敛、谦逊、温厚、执着,这些东方文人的气质伴随着他走过自己闯荡西方世界的电影道路。著名音乐人谭盾曾说李安是一个天才。是艺术家中的阿甘,说他身上“永远有一种在世界文化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长处、优势的能力”。谭盾的形容也打开了我们欣赏李安的另一条思路,那就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李安电影作品东西合璧的艺术特色。
《冰风暴》是李安的第二部英语片,也是李安对自己影片中最为满意的—部。鞍运用娴熟的电影技巧恰如其分地诠释了70年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微妙的一面。该片的音乐尤其令人称道。
李安说:“《冰风暴》的音乐是由极简风格与大自然的呼唤,两种方式交相出现。”与李安合作过《冰风暴》《与魔鬼共骑》《选择》等三部影片的极简主义配乐大师迈克尔·丹纳,最擅长把东南亚的民族音乐和西方的交响乐搭配在一起,李安希望在自己的影片中找到两种音乐元素:“机械化的”和“原始的属于大自然的呼唤”。迈克尔·丹纳便找来了印尼的打击乐器甘美兰,甘美兰是机械化的敲击节奏。音质中又带有原始的风味,与交响乐搭配在一起。非常符合李安的要求。
李安坦言:“至今我每部片子的配乐大都采用东西合壁的方式:民族乐加交响乐。只有《理智与情感》除外,包括《与魔鬼共骑》都是用美国的五弦琴、竹笛和交响乐搭配……东西合璧好像最能配合我的需要。” 影片《喜宴》的主人公伟同是一个在中西文化夹缝间生存的男子。在他身上既有开放的酷儿文化的痕迹,又有保守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因而每当他出场,相伴而来的音乐总是轻快诙谐的,充满了善意的嘲讽:李安本身并不是一个幽默的人,但在他影片中音乐元素的运用,却充满了诙谐、调侃的味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喜宴》原本是中国味十足的影片,但李安却请来法国作曲家米歇尔用充满中国风情的民乐元素为影片作曲。这就好比让大山说相声,在不和谐中找到一种奇特的平衡。
当素来擅长执导文艺片的李安,要执导《卧虎藏龙》这部由一把青冥剑失窃引发的江湖恩怨和两代人对爱情的追求的影片时,因为他谙熟东西合璧的音乐剑法,遂将这部影片拍出了跟其他传统武侠片全然不同的味道来。
“《卧虎藏龙》的配乐,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歌剧来做”。虽然这次李安起用了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中的另一位——谭盾,但他仍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谭盾的创作中:一是“在打斗中放入打击乐”,另外就是启用巴乌这种音色很神秘的乐器,结果两个尝试都异常成功,尤其在飞檐走壁时配上紧密有致的击鼓声的那一段。更被称作是中国电影配乐中的极品。
影片中李慕白对俞秀莲说:“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而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就呈现出这样一种“很深的寂静”,忧伤而深沉的旋律贯穿了整部影片。李安后来承认:“把马友友拉进来融合中西,十分成功。” 李安电影的好,好在他总是擅长把影片的人文气息与商业因素糅合得天衣无缝。在《断背山》这部把边缘题材化为主流视点的作品中,除了以对白传达微妙的感情以外。李安还借助配乐延伸出一些无法一语道破的含义。猛然读懂,即心领神会。在本片中,阿根廷草根配乐大师古斯塔沃·桑托拉拉一洗过去华丽繁复的拉丁音乐风格,收敛起浓烈的情绪,以三段式主题音乐,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协奏。筑起了—个与大山的自然风光相辉映的纯净音乐世界,在行云流水的乐声中,他们爱。别,离……
金球奖配乐大师迪斯普拉特在《色戒》中开始与李安的第一次合作,李安的要求是:“我希望它是一个对人性很幽微、很新鲜角度的探索。”在《色戒》的电影配乐中,主奏的大提琴紧紧牵系着爱杀的情绪,而陪衬的乐器,无论是钢琴或是弦乐,又暗暗涌动着情感的浪潮,迪斯普拉特的配乐成了人物的旁白,道出了角色心中无法言喻的欲念,与挥之不去的感伤。
李安在2009年即将推出的新作《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目前为止我还只看到预告片,那真是一场关于嬉皮士的摇滚狂欢节,相信李安这一次会过足他的音乐瘾,就是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展示他所擅长的音乐剑法?
记得李安曾说过:剑是很布尔乔亚的东西,“剑走轻灵,展现的就是气度、智慧及神韵美”。当李安在自己的电影中操练起东西合壁的音乐剑法时,我们就得以了解李安的另一面:急如惊鸿,静如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