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冬以来,高中同学微信群就被我们嵊州特产——豆腐馒头占领了,每天都会有人提到豆腐馒头,后来有个在上海的同学说:“我今天吃到速冻豆腐馒头了”,引起嘘声一片,速冻的怎么可能好吃,怎么比得上回到老家,坐在熟悉的豆腐馒头店里,热热地来两笼呢?嵊州豆腐馒头是紧身不发面的皮子,我觉得皮子能那么透明又有韧性,估计还该有高筋烫面的成分,只不过这一点,每家豆腐馒头店店主都有自己秘而不宣的配方,得不到求证。
汪曾祺在书里提到他小时候读的《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个炒米,我们老家嵊州也有,根据米是蓬发开的或者不发的分别叫“米胖”跟“米扁”,都可以用来泡糖水茶,这个似乎是正月里走亲戚必须喝的。我小时候嫌甜腻并没有特别喜欢吃,可是前不久在一个农家乐菜馆里偶然吃到,味蕾的记忆被打开,似乎从中看到了早已去世的奶奶裹着小脚颤颤巍巍端出米胖茶、米扁茶的样子,那时候关于年的仪式感,天极冷,而茶滚烫的甜香味,竟然让我眼眶湿润起来。
每年冬至回家,也有一种吃食是我念想并必然要吃的,那就是现做年糕时,还未被机器压制成型前的那种热乎乎的米团,嵊州人叫“糕花”,随意捏个元宝,或者啥造型也不做,就是裹一点红糖或咸菜,手一握,在打年糕的现场开吃。嵊州年糕是晚米(粳米)做的,所以稍冷就硬了,这个“糕花”必须现场吃,拿回家不论用微波炉还是电蒸锅都没办法回软,真的是一年就吃那么一回。味蕾记得,这样的滋味过后,年就即将到来。
嵊州还有米果,在我们父母辈,物资匮乏,米果只在孩子做周岁的时候出现,而等到我们小时候,米果已经不再那么有仪式感,成为可以用来做早餐的糕点。我奶奶家对面就有一个米果工场,老板是人称“老三爷爷”的白胡子老头,每天他就在院子里,一锤一锤地打着米果,在我印象中,大冬天也见他光着膀子。现在他儿子接下了他的米果铺,我回嵊州也会买,送朋友都说好吃,可是我更怀念老三爷爷做的米果。有一次我忍不住跟他儿子说:“我就是想念你爸爸做的米果中常常能吃到的硬硬的米粒。”他儿子淡淡地答:“那时候人工锤米不那么均匀,现在都是机器,再说我爸爸后来年纪也大,更打得不好所以才有米粒。”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哭,我的味蕾那么忠诚地记录着的、最正宗的米果该有的滋味,原来只是因为老三爷爷已经年老体弱,做得不那么完美。
可见,我们对故乡吃食的眷恋,真的不是爱他们的完美,爱的,更多的只是记忆,还有“故乡”这个词语在食物上的具体体现。上个月差点很幼稚地跟一个供应商老总翻脸,原因是说到包子的时候,他说“鼎泰丰”最好吃,我说:“如果你吃过嵊州豆腐馒头就不会这样说。”他马上说:“馒头?听听也不好吃。”他不知道,我们浙江人从来没有“包子”这个词,没有馅的就叫淡馒头,有馅的就根据馅料叫什么馒头。其实,嵊州豆腐馒头的晶莹剔透、吹弹欲破绝非馒头可以形容。再后来,看到嵊州豆腐馒头上了“中国十大名小吃”,我又用处女座特有的纠结把这个链接发给了这位老总,他终于不再反驳。总之,我在做这一切的时候,隐隐有种捍卫了故乡荣誉的堂吉柯德式快感。
汪曾祺在书里提到他小时候读的《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个炒米,我们老家嵊州也有,根据米是蓬发开的或者不发的分别叫“米胖”跟“米扁”,都可以用来泡糖水茶,这个似乎是正月里走亲戚必须喝的。我小时候嫌甜腻并没有特别喜欢吃,可是前不久在一个农家乐菜馆里偶然吃到,味蕾的记忆被打开,似乎从中看到了早已去世的奶奶裹着小脚颤颤巍巍端出米胖茶、米扁茶的样子,那时候关于年的仪式感,天极冷,而茶滚烫的甜香味,竟然让我眼眶湿润起来。
每年冬至回家,也有一种吃食是我念想并必然要吃的,那就是现做年糕时,还未被机器压制成型前的那种热乎乎的米团,嵊州人叫“糕花”,随意捏个元宝,或者啥造型也不做,就是裹一点红糖或咸菜,手一握,在打年糕的现场开吃。嵊州年糕是晚米(粳米)做的,所以稍冷就硬了,这个“糕花”必须现场吃,拿回家不论用微波炉还是电蒸锅都没办法回软,真的是一年就吃那么一回。味蕾记得,这样的滋味过后,年就即将到来。
嵊州还有米果,在我们父母辈,物资匮乏,米果只在孩子做周岁的时候出现,而等到我们小时候,米果已经不再那么有仪式感,成为可以用来做早餐的糕点。我奶奶家对面就有一个米果工场,老板是人称“老三爷爷”的白胡子老头,每天他就在院子里,一锤一锤地打着米果,在我印象中,大冬天也见他光着膀子。现在他儿子接下了他的米果铺,我回嵊州也会买,送朋友都说好吃,可是我更怀念老三爷爷做的米果。有一次我忍不住跟他儿子说:“我就是想念你爸爸做的米果中常常能吃到的硬硬的米粒。”他儿子淡淡地答:“那时候人工锤米不那么均匀,现在都是机器,再说我爸爸后来年纪也大,更打得不好所以才有米粒。”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哭,我的味蕾那么忠诚地记录着的、最正宗的米果该有的滋味,原来只是因为老三爷爷已经年老体弱,做得不那么完美。
可见,我们对故乡吃食的眷恋,真的不是爱他们的完美,爱的,更多的只是记忆,还有“故乡”这个词语在食物上的具体体现。上个月差点很幼稚地跟一个供应商老总翻脸,原因是说到包子的时候,他说“鼎泰丰”最好吃,我说:“如果你吃过嵊州豆腐馒头就不会这样说。”他马上说:“馒头?听听也不好吃。”他不知道,我们浙江人从来没有“包子”这个词,没有馅的就叫淡馒头,有馅的就根据馅料叫什么馒头。其实,嵊州豆腐馒头的晶莹剔透、吹弹欲破绝非馒头可以形容。再后来,看到嵊州豆腐馒头上了“中国十大名小吃”,我又用处女座特有的纠结把这个链接发给了这位老总,他终于不再反驳。总之,我在做这一切的时候,隐隐有种捍卫了故乡荣誉的堂吉柯德式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