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秋拍过半。在今年7月春拍的最后一场大戏中,西泠印社的中国油画首拍,不仅老油画流标连连,就连正红火的当代艺术也频频流标。回顾今年春拍,包括北京嘉德、匡时、保利、翰海、华辰,上海朵云轩、天衡、道明等北京、上海西画拍卖都传来成交不理想的消息,不仅成交量、成交率出现下滑,一大批曾经成为市场“香饽饽”的名家作品出现流拍,如靳尚谊、陈逸飞、杨飞云、夏俊娜、刘小东、段正渠、孙为民、詹建俊、罗中立等等。在2006年的秋拍开始之前,许多业内人士都惴惴不安,认为形势不妙——书画市场已经趋向平淡,刚刚整体启动、崛起才半年的油画市场难道就要重蹈覆辙?本刊此期截稿时,拍场传来的消息是:在香港,徐悲鸿1924年创作的油画《奴隶与狮》,以5380万港元的成交价再次将中国油画的世界纪录打破;在北京,画家刘小东的一幅长达10米的画作《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的高价被某企业收购,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价新纪录。现在虽没到进行整体盘点之时,但今年秋拍油画已呈现出的“非一般”面貌还是值得大家好好思量。
就总体情况而言,在一片“油画掘金论”的大环境下,中国油画的拍卖额却呈整体下滑趋势。就已结束秋拍的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华辰而言,其油画类春季成交31505.4万元,秋季成交12604.4万元,减少了18901万元,而今年秋季成交额,比2005秋季成交额28373万元,还减少了15768万元,其连续下滑的走势,令人担忧。当然,2005年的油画市场突然整体启动,的确令人颇多困惑。在雅昌网的当代油画指数中,自有统计的2000年以来,100位样本油画家的作品平均价的确一直呈上涨趋势,但速度十分缓慢。到2005年,心电图一样的指数曲线图猛然拉高——2005年前,该指数从1000点涨到了2300点整整花了五年时、司,2005年后,指数从2300点涨到了6700点却用不了一年。个中原因,大家莫衷一是。但随之形成的显著效应,就是油画市场的确被带动起来,引来各方关注;而另一方面,原先一直在拍卖场占据主动地位的中国当代书画从2005秋开始一蹶不振,指数在去年年底的尚在3800点,而到了今年8月,已跌至2300点,所用的时间仅约半年!在有着如此鲜明反差的大环境下,国内的拍卖行纷纷减少书画业务,竭尽所能搜罗原先被自己忽略的油画业务。这就形成了某些名头的画家,画作没创作完,就在考虑如何从众多期盼者中选择买方的畸形现象。以秋拍而论,内地两大拍行北京嘉德、翰海都把油画拍卖扩大到两本图录,华辰、诚轩、保利、中贸等知名拍卖公司都加大力度于今秋油画拍卖上,其他纷繁芜杂的小拍行更不愿错过这个看上去如此美好的香饽饽。于是,突如其来的扩张、庞大的拍品数量,市场投放量过大,众多拍卖公司蜂拥而上举办拍卖会,创造者大量提供作品,收藏家大量提供藏品,画廊大量清仓出货——结果,拍卖市场上,临时性、快速性、粗糙化的组织特色,把市场搅淤了,而刚刚出现的好势头,也被弄得蔫蔫然。
尽管存在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但不可否认,油画还是作为今年最强势的拍品类项在带动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2005年将油画市场整体启动,在吸引到足够关注度的大背景下,在2006年我们的确看到了一批优秀的油画作品在拍卖场上引领风骚,无论是老画还是新画,是金子终究会发光发亮,我们不妨以秋拍中各大拍行成交的顶尖作品来探究其含金量。
秋拍伊始,油画的世界纪录就被改写。改写纪录的作品叫《淡水》,作者是陈澄波,第一个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台湾本土艺术家。陈澄波经常表示“自然就是我的画室”,他非常喜欢以台湾的美景为题材,更是对台湾的水情有独钟。而在他所画的淡水风光中,有三张取景相同的作品,其中一件被美术馆收藏,拍卖的这件也是其中之一。虽然很多竞买者甚至是在预展现场第一次听说这位艺术家的名字,但马上被绝妙的画面吸引。苏富比专家曾说陈的作品数量并不多,这么大尺幅的更是罕见。结果,其登场后受到现场近十位买家的追捧。这些买家中既有来自中国台湾的,也有来自韩国、日本的,这件作品经过几十轮的竞拍后最终以3484万港元成交,最终的成功者是一位亚洲的私人收藏家。
秋拍过半,中国油画的纪录再次被改写。改写纪录的是徐悲鸿于1924年创作的《奴隶与狮》。《奴隶与狮》画中的情境取材自古罗马时期的一个故事:一名奴隶为逃避灾难而躲藏到洞穴,却遇上受伤的狮子,奴隶非常惧怕,但仍然为狮子疗伤。后来,奴隶与狮子在斗兽场上相遇,狮子为报恩而不肯伤害奴隶。画作吸取了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特色,在画面注入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中人物呈现如雕塑般的立体感。此外,画家巧妙地把素描灵活运用在油画上,透过结合西方素描的观念及中国传统白描、勾勒等技法,发展出一种中西融合的艺术特色。在香港佳土得秋拍上,一位“神秘人”以电话“遥控”现场的专家竞投。此画原估价3200多万元,拍卖的第一口价是2000万元,经过十多口价后,最终以5380万成交,比10月份刚刚诞生的中国油画的拍卖纪录,高出近半。
吴冠中长509厘米,高22.5厘米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可能是下一幅产生天价成交额的作品,将于12月中旬在北京翰海拍卖。《长江万里图》为纸上油画,是件存世30多年的油画巨作,采用传统中国水墨画长卷的形式,用油画的笔触将长江万里风光按空间顺序徐徐展开,雪域青松、天府梯田、巫峡女神、黄山云雾、金陵大桥、水乡粉墙、滨江灯火,——魂入画中,中西美术风格在此融为一体。据介绍,1973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北京饭店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创作,从上海溯江而上至重庆,一路写生,积累了大量艺术素材,但后来壁画创作计划流产,吴冠中只留下了这件综合性成稿,30余年来一直为当时北京饭店壁画创作项目负责人奚小彭秘藏。
将上述天价油画的光环置顾一边,应冷静察觉的是在中国嘉德、华辰和保利的油画拍卖中,去年集体走高的写实画派价格成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05秋拍,陈丹青的《进城之三》在华辰获价418万元;王沂东的《深山里的太阳》在中国嘉德获价506万元。今年秋拍,靳尚谊的《塔吉克姑娘》成交385万元,陈丹青的《康巴汉子》成交352万元,吴大羽的《无题》成交192.5万元,潘世勋的《芒康牧民》成交110万元;华辰的何多苓、艾轩1984年作《第三代人》估价300万一500万,以330万成交;王沂东1991年作《肖像》估价120万—150万元,以132万元成交,均与估价相当。而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中,艾轩的《极远的歌声》、杨飞云的《畅然》和陈衍宁《仲夏夜的微风》也基本以220万元成交。
先锋前卫的画作是目前整个拍卖市场竞相上拍的关注焦点。其在拍卖场上的确有强势的号召力,但一定 不能忽视大前提:要看艺术家作品是否有亚洲及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及知名度。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中,刘小东创作的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300×1000cm)在拍卖前便受到了各地艺术品收藏者的广泛关注。当中国导演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在威尼斯捧起“金狮奖”的时候,社会各界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幅与《三峡好人》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无论所涉及的题材和绘制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800万到1000万元的估价更是令人对这幅中国当代艺术巨作的拍卖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画从1000万起拍,最终以2000万成交,这个价格也最终锁定了中国当代油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在香港,张晓刚《天安门》以1804万港元成交,创下张晓刚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此画作于1993年,其构图、意境及表现方式上,是画家以天安门为题材的作品中,最为重要和具有深度的一幅,极为珍罕。1993年是张晓刚艺术创作中之关键年份——在同期发展的“政治波普”及“玩世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潮中,他从自己的世界中醒过来,更深切地了解到艺术家的个人观点作为反映当代生活和人民情感的重要性,继而开始努力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此画中,天安门象征着中国的权力核心,此画的天安门以明亮黄色为主调,与灰白的天空和云朵形成强烈对比;广场地面上如血脉般的红线,把天安门和广场两端连接起来,暗示人民与国家问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带出地标建筑和肖像式的政治符号,反映出长存在中国人潜意识里的典型形象。
上叙以天价成交的拍品,在题材、体例方面个个有着“过人”之处,在现在买家成长迅速,眼光精准的环境下,是好东西,没人愿意错过。但,我们不能以个别拍品掀起的高额成交价去判定整个油画拍卖的市场走势。既然从单件判别容易“以偏盖全”遮蔽双眼,那么各大专场的总成交额和成交率应该能比较说明目前的油画状况。在2006年的春季拍卖中,嘉德中国油画、雕塑专场总成交额1.22亿元,成交率为88%;匡时油画专场总成交额2959.99万元,成交率95%;荣宝拍卖油画专场总成交额5318.5万元,成交率为78%;北京华辰油画专场总成交额12264.78万元,成交率88%;北京保利油画专场总成交额14350.93万元,成交率为87%;北京诚轩油画专场总成交额4105.09万元,成交率91%。萧瑟秋风吹又起时,嘉德秋拍“油画雕塑”的总成交额为5737.49万元,成交率为61%,“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总成交额为5741.34万元,成交率为66%;北京华辰的油画总成交额为4272.18万元,成交率为54%;北京诚轩的“油画及雕塑”总成交额为3213.54万元,成交率在79%左右;北京匡时的“中国油画雕塑”专场总成交额为4392.52万元,成交率为70%;北京保利约三场的油画拍卖均成交率也只维持在73%左右。如果我们只面对油画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频频被刷新这一现象,也许目前“油画到了掘金年代”的口号依旧能激动人心;但若面对秋拍各大油画专场成交率的差强人意,我们难道不应该审视明察:刚刚整体启动一年的油画市场,在2006年被媒体追捧赞誉为“金矿”的中国油画,其金矿之金,成色到底几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