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间 德馨如兰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木人间”,是方家汪曾祺一本经典散文集的书名,也是林恩葆的孙女林星宇缅怀纪念爷爷的奠文题目。笔者为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所逮,在此将其植入拙文题目之中。
  2020年底的前一天,我们可敬的市老促会副会长林恩葆同志走了。平素里,全市老促会系统同仁上上下下都昵称他“葆叔”,他是离休干部,人缘好,亦有福气,是名符其实的“五福”俱全之人。“五福”者,乃长寿、尊贵、康宁、好德、善终也。其中,“好德”是主要的,对第一、二、三、五个“福”起决定作用。分享林恩葆之“好德”,如入芝兰之室,令人欣慰有加。
  汪曾祺在序言中说,《草木人间》是一杯茶,但“人走茶不凉” 。这是“形而上”的,是社会底草根阶层挚诚意念,属精神境界的东西。林星宇说,爷爷没走远,呼唤会回来。显然是亲情神思所致。她所思所想,茶还热,热气冉冉的,那能就凉?
  的确,他走的太突然了。2020年10月31日开始他没回复微信给笔者。知其身体出了问题,笔者自此便将每天发送的内容“祝早安”改为“祝康复”字样。仅仅过了两个月,至12月31日,其第三儿子林慧莹便代母亲何玉兰发来讣告,称其于12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90岁。
  他走是走了。然而,按照汪曾祺或林星宇的“思想”倒是回来了:大家于是想念他,回忆他种种好处。他的影响力或者说他的精神是永存的啊。这就诠释了“人走茶不凉”的深刻内涵。
  笔者也因他走了,就回想起写过他的一篇文字《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于2015年第01期《源流》雜志上发表。记得,那是2014年12月,笔者随同市老促会杨大欣会长到湛江参加全省老促会长座谈会,早餐时拿出这个稿子给《源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谢佚芳看。文章发表后,内容曾时不时被本埠媒体作者转发引用。
  2014年07月28日《阳江日报》记者吴晓霞以《八旬葆叔:心中有个老区梦》为题,报道了林恩葆的事迹。文章一开头就感情洋溢地写道:“在阳江热心革命老区发展事业的群体中,今年83岁高龄的林恩葆,在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已经22个年头了。1991年离休以来,为了帮助老区群众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在老促会负责人的带动下,他和老同志们一道走遍了阳江数以千计的老区自然村,爬过数不清的山路,趟过无数次河流……”
  林恩葆也是社会活动家,有传道授业、唱歌跳舞擅长技能,曾任市委老干局老干活动中心舞蹈音乐队长、讲师团副团长职。他腹有诗书,胸怀坦荡,每次讲座讲学,给人启迪深刻。
  电影《寻梦环游记》说,一个人的去世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死亡,当世上已经没有人记念他时,他才是真正死去。善哉斯言。林恩葆精神不死。许多老区人民和老促会人对他的记念便是见证。
其他文献
7月12日上午,由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的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省委常委叶贞琴,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出席首发式并讲话。省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市老促会,部分地市党史文献研究室、农业农村局,以及丛书编撰单位、出版单位、受赠单位有关方面负责
期刊
走进赤山村,美丽乡村气息扑面而来。道路宽敞,广场宽阔,红色建筑与民居错落有致,革命遗址保护得宜,各种农作物连片种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赤山村位于海丰县城东镇东南方部,东临黄江,西与龙山村相邻,北面是县城三环路。村区域面积3.1平方公里,现辖有1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741户、3829人,耕地面积230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务商,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番薯、芭乐等。
期刊
英德地处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縣级行政区。旧京汉铁路沿北江东岸抵达广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4年9月至1925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特派员、共产党员侯凤墀、王蔚垣先后到英德建立党组织。1926年9月,省农民协会、中共广东区委调派共产党员刘裕光从梅县回到家乡英德,加强党组织领导并开展农民运动。以刘裕光为首的英德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各乡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到1
期刊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等的引领下,伴随着革命洪流而开始觉醒的海陆丰妇女,努力挣脱封建束缚,走出家门,走进学堂,解放思想,自立自强,参加农会,参加妇女武装。她们不畏生死,信念坚定,用生命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在海陆丰革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5年6月,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正式成立,彭铿为会长,章行、高云、张威、陈新、敖琼、庄启芳
期刊
南粤春来早。  3月的清远,街头处处弥漫着春的气息,葱茏的绿意扑面而来。  这是总书记走过的大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这里落地生根。  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让老区精神永远传承。  携手共进 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老区宣传  3月29日至4月1日,全省老区宣传通讯员培训班(第三期)在清远市举行,来自广州、佛山、韶关、河源、惠州、肇庆、清远等市、县级老促会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宣传的人员、通讯员、
期刊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难忘的一年,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收官之年。我们牢记使命,不畏艰难,主动担当,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苏区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目标,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了促进老区苏区的
期刊
董朗(1894—1932),原名董嘉智,号仲明。四川省简阳县(今属成都市)平安乡董家河村人。1919年到上海,入大中华纱厂做工,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4年3月,董朗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在教导团任排长。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以及平定军阀 杨希闵、刘镇寰叛乱的作战。11月调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后通
期刊
“去来庐”,是陆丰市大安镇翰田村委艳墩村一座民居,杉木瓦盖楼房,“上三下三”,中间一天井,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1915年由归国侨商姜文生所建。门匾“去来庐”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姜文生长子、时读广州国立大学的姜英毅亲手书写,意取“过去与未来”,不忘先辈创业艰辛,矢志开拓美好未来。这座屹立在偏僻山庄的去来庐,以及相邻的同时兴建的“天水流芳”祠堂,是姜家当年家境殷实的佐证。  去来庐,走出姜文生、姜
期刊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清远抽水蓄能电站(2016年全面投产)属国家重点工程、广东省重大能源保障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48.78亿元,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共安装4台32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在系统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任务。电站坐落在革命老区小秦村,老区人民为支持电站建设实行了整村搬迁。  电站投产后,每年减少因燃煤发电排放的温室气体约1801.09噸,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粉尘、
期刊
1928年2月初,红四师经过连日奋战,攻克了地主民团、县保安队驻守的普宁县果陇。战斗结束后,转战千里的红军战士朱道南患了重病,谢拙民同志将他送往后方山坑医治。自此,朱道南踏上了在海陆丰艰苦难忘的战斗历程。  死里逃生  海陆丰军事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广东军阀李济深部队从四面八方包围根据地,红军活动区域越来越小,生存越来越困难。疯狂的敌人对撤退到山区的红军实行全面围剿,村村封锁,路路设岗,天天烧山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