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美好的恋爱故事,总是发生在些特定的人身上,而对于大多数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建立友谊比恋爱更为合适。他们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早早地把心思固定在两个人之问,往往束缚了身心的成长。
而友谊是个更为真挚、宽广的人生天地。
夏树小学时只跟男孩子有相同的情趣,他们都喜欢玩具、游戏,有时还会联合起来,对付女孩子。
这是孩子们普遍都要经历的性别确认和对比。
初中时,班里就有男女同学恋爱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总有一些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这些同学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恋爱,他们只是特别地喜欢上了个男同学,或者是女同学,便写一些纸条,传来传去的,或者是放学的时候,你等着我我等着你,一起做伴回家。
中学时期的恋爱,还只是朦胧的爱情,是进入青春期的种演习和尝试,因为这个时期,他们的人生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生存的标准还不确定,经济上也没有自立,很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一时的决定,更没有能力承担恋爱以后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
高二的时候,老师说有女孩给夏树写信了,我不怎么相信。后来看到夏树带回来的一大堆试卷、旧课本中,夹着五六封女孩子的信。信都拆开了,看过以后又整齐地装了进去。这是同一个女孩子写的,她在精美的信纸上,画了一些幽默画,写了一些交流学习、激励人生的格言。由于夏树没有回过信,她甚至写道她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心情,不期望回信。
女孩子的信很单纯,夏树一定感觉到了,所以他整齐地放着,没有交给老师,也没有宣扬。他可能是没有喜欢上这个女孩子,所以也就没有回信。
高中的最后一个新年晚会,夏树已经被北大提前录取了。那一天他背着吉他,要在晚会上演奏。特别理解学生们的班主任刘老师事后告诉我:“班里的一个女孩一直在给夏树做发型,做了两个多小时,看上去两人关系不一般。女孩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晚会结束后,我问夏树是不是演奏得很成功,夏树竟然说:“咳,都把时问浪费在做发型上了,我这头发又多又硬,什么发胶也不管用!”
优秀的男孩子和美丽的女孩子之问互相有些好感,是很正常的。这种美好的情感,温暖和调剂着他们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只是不要过于去发展它们,影响到学习。让它们停留在朦朦胧胧的状态,在友谊的边缘上,等待一个更为适当的时机再去发展,更为纯洁和动人。
记得每次家长会上,班主任总会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谈恋爱。恋爱与上网吧、玩游戏并称为校园“三大害”。有一次回家以后,我也想跟夏树谈谈这件事情。我找了一本杂志给夏树看,里面有一个优秀男孩子的真实经历:
高一时,我和H就恋爱了,我是班长,她是宣传委员,是班里最美丽的女孩子。我们经常借口开班会留在教室里。到老师和家长发现我们的关系以后,我们已经难以控制这种感情了。为了逃避周围人的议论,开始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各自从家里带上一点钱就出走了。我们来到一个遥远偏僻的地方,一开始的生活真是倍感幸福。我们租了一间房子,每天相守在一起,无拘无束,跟家里完全断绝了联系,没有人认识我们。
只是从家里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完了,我们不得不想法去挣钱。由于不足十八岁,也没有学历,根本就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能到饭店做帮工,或者在街头修鞋,来挣一口饭吃。H怀了孕,都没有钱去流产,孩子就生了下来。有了孩子,生活就更为艰难了,H的性情开始焦躁,经常抱怨我,与我吵闹,严重的时候甚至打骂孩子、撕扯自己的头发。我也没有能力改变生活,只有自暴自弃,不时地靠汹酒麻醉自己。我们俩都开始悔恨自己当初的决定。
五年以后,在艰难的处境和对父母的思念双重驱使下,我们抱着孩子回到了家乡。才二十三岁,我的头上就有了白发,H也憔悴得失去了当年的模样,我们是一对早恋、早育,也早早失去了美好青春和前途的人。而我们当年的同学,有一大半上了大学,其他的也上了护校、技校,有一些已经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我的母亲因为我和H放弃学业、离家出走,忧虑过度,患了忧郁症;父亲也因为四处寻找我们失去了稳定的工作。
夏树看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们没有谈很多。他自己去体会些事情,比我的空谈更好一些。 恋爱、婚姻、养育后代,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过程,这是生物正当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使命。在人类交通和信息不很发达的时代,英国、俄国的贵族,都在家里举行舞会,让开始成年的男女孩子,互相认识,以便缔结姻缘。美国的男孩子女孩子,在十五六岁以后,也可以随意地结交男女朋友,开始恋爱。
但是在中国,由于人口密集,孩子们总是面临些升学、就业方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去参与竞争,运用最好的人生策略。美国的孩子可以在中学自由恋爱,甚至生下孩子,中国的孩子就不能这样,这样就会影响到学业,上不了大学,进而找不到好的工作,接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生存。就是在美国,没有成年的男孩子女孩子的恋爱,能够在成年以后组成家庭,继续维持他们美好感情的,也不到10%。
恋爱是美好的,但是它需要个适当的阶段、适宜的环境,就像玩耍是快乐的,我们却要用大部分的时问来学习样。在生存的前提下,鱼与熊掌经常不可兼得,我们只能调整那些奢侈和不成熟的步伐。
一位智慧的父亲这样开导他早恋的女儿:“你一定要在成长起来以后,走进大森林,然后才去拥抱棵树木。”
我们也这样告诉孩子吧,先成长起来,在有能力走进一片大森林了,再考虑和决定那些随之而来的事情。
而友谊是个更为真挚、宽广的人生天地。
夏树小学时只跟男孩子有相同的情趣,他们都喜欢玩具、游戏,有时还会联合起来,对付女孩子。
这是孩子们普遍都要经历的性别确认和对比。
初中时,班里就有男女同学恋爱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总有一些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这些同学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恋爱,他们只是特别地喜欢上了个男同学,或者是女同学,便写一些纸条,传来传去的,或者是放学的时候,你等着我我等着你,一起做伴回家。
中学时期的恋爱,还只是朦胧的爱情,是进入青春期的种演习和尝试,因为这个时期,他们的人生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生存的标准还不确定,经济上也没有自立,很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一时的决定,更没有能力承担恋爱以后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
高二的时候,老师说有女孩给夏树写信了,我不怎么相信。后来看到夏树带回来的一大堆试卷、旧课本中,夹着五六封女孩子的信。信都拆开了,看过以后又整齐地装了进去。这是同一个女孩子写的,她在精美的信纸上,画了一些幽默画,写了一些交流学习、激励人生的格言。由于夏树没有回过信,她甚至写道她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心情,不期望回信。
女孩子的信很单纯,夏树一定感觉到了,所以他整齐地放着,没有交给老师,也没有宣扬。他可能是没有喜欢上这个女孩子,所以也就没有回信。
高中的最后一个新年晚会,夏树已经被北大提前录取了。那一天他背着吉他,要在晚会上演奏。特别理解学生们的班主任刘老师事后告诉我:“班里的一个女孩一直在给夏树做发型,做了两个多小时,看上去两人关系不一般。女孩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晚会结束后,我问夏树是不是演奏得很成功,夏树竟然说:“咳,都把时问浪费在做发型上了,我这头发又多又硬,什么发胶也不管用!”
优秀的男孩子和美丽的女孩子之问互相有些好感,是很正常的。这种美好的情感,温暖和调剂着他们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只是不要过于去发展它们,影响到学习。让它们停留在朦朦胧胧的状态,在友谊的边缘上,等待一个更为适当的时机再去发展,更为纯洁和动人。
记得每次家长会上,班主任总会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谈恋爱。恋爱与上网吧、玩游戏并称为校园“三大害”。有一次回家以后,我也想跟夏树谈谈这件事情。我找了一本杂志给夏树看,里面有一个优秀男孩子的真实经历:
高一时,我和H就恋爱了,我是班长,她是宣传委员,是班里最美丽的女孩子。我们经常借口开班会留在教室里。到老师和家长发现我们的关系以后,我们已经难以控制这种感情了。为了逃避周围人的议论,开始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各自从家里带上一点钱就出走了。我们来到一个遥远偏僻的地方,一开始的生活真是倍感幸福。我们租了一间房子,每天相守在一起,无拘无束,跟家里完全断绝了联系,没有人认识我们。
只是从家里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完了,我们不得不想法去挣钱。由于不足十八岁,也没有学历,根本就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能到饭店做帮工,或者在街头修鞋,来挣一口饭吃。H怀了孕,都没有钱去流产,孩子就生了下来。有了孩子,生活就更为艰难了,H的性情开始焦躁,经常抱怨我,与我吵闹,严重的时候甚至打骂孩子、撕扯自己的头发。我也没有能力改变生活,只有自暴自弃,不时地靠汹酒麻醉自己。我们俩都开始悔恨自己当初的决定。
五年以后,在艰难的处境和对父母的思念双重驱使下,我们抱着孩子回到了家乡。才二十三岁,我的头上就有了白发,H也憔悴得失去了当年的模样,我们是一对早恋、早育,也早早失去了美好青春和前途的人。而我们当年的同学,有一大半上了大学,其他的也上了护校、技校,有一些已经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我的母亲因为我和H放弃学业、离家出走,忧虑过度,患了忧郁症;父亲也因为四处寻找我们失去了稳定的工作。
夏树看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们没有谈很多。他自己去体会些事情,比我的空谈更好一些。 恋爱、婚姻、养育后代,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过程,这是生物正当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使命。在人类交通和信息不很发达的时代,英国、俄国的贵族,都在家里举行舞会,让开始成年的男女孩子,互相认识,以便缔结姻缘。美国的男孩子女孩子,在十五六岁以后,也可以随意地结交男女朋友,开始恋爱。
但是在中国,由于人口密集,孩子们总是面临些升学、就业方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去参与竞争,运用最好的人生策略。美国的孩子可以在中学自由恋爱,甚至生下孩子,中国的孩子就不能这样,这样就会影响到学业,上不了大学,进而找不到好的工作,接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生存。就是在美国,没有成年的男孩子女孩子的恋爱,能够在成年以后组成家庭,继续维持他们美好感情的,也不到10%。
恋爱是美好的,但是它需要个适当的阶段、适宜的环境,就像玩耍是快乐的,我们却要用大部分的时问来学习样。在生存的前提下,鱼与熊掌经常不可兼得,我们只能调整那些奢侈和不成熟的步伐。
一位智慧的父亲这样开导他早恋的女儿:“你一定要在成长起来以后,走进大森林,然后才去拥抱棵树木。”
我们也这样告诉孩子吧,先成长起来,在有能力走进一片大森林了,再考虑和决定那些随之而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