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蓝爵影友会成立事件
谈资:从《猜火车》看文化的差异与人性的共鸣
映场:海甸四东路蓝爵CLUB
影迷:陈清华 作家、《南国都市报》编辑
马? 良 文艺评论家、《海南特区报》编辑
李奕桦 英语培训学校负责人
谌? 墨 《海南日报》编辑
Doven王 蓝爵老板、蓝光收藏爱好者
开场锣:一场英伦奥运开幕式,让更多人认识了丹尼·博伊尔。其实,中国影迷对这位英国导演并不陌生:喜欢探险的大都看过《127小时》《海滩》,科幻迷肯定都看过《惊变28天》和《太阳浩劫》,连路边卖菜的,可能都知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相反,说起丹尼的巅峰之作——《猜火车》,很多人反而觉得陌生。2012年深秋,几位超级影迷聚在电影主题CLUB——蓝爵,赶在“世界毁灭”前,重温了这部16年前的经典之后,开始漫无边际的闲扯——
陈清华:你说奇怪哈,看着《猜火车》,我就想在边上一起放《白鹿原》,对着看,那多够味,东西方社会环境的反差,太强烈了!田小娥要是生活在他们那个自由的环境里,成女神了。
马良:也不尽然。至少当代中国,也许更接近《猜火车》中的西方环境,更远离《白鹿原》中的中国传统环境。
陈清华:当然是闲扯哈~我是第一次看这个片子,压抑感还是有。但感触最深的还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选择。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大段关于“选择”的台词,“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选择坐在睡椅上看让脑浆变成稀屎的电视节目,一边往嘴里塞他妈的垃圾食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要说里面的主角,他就是人渣,他已经放弃,爱咋的咋的,吸毒,犯罪。对于他的这种“选择不选择”,父母依然是宽容他,照顾他,爱他,并不干涉他的私生活,尊重他的一切选择。在中国,这几乎不可能。虽然说人性是相通的,但看来东西方人种不一样,文化差异也不小。
李奕桦:他父母的表现,主要应该是宗教原因。
Doven王:我化用王全安的一句话:“我们的胃远远比思想挑剔。”有些民族吃粮食为主,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有些民族肉食,主要吃动物蛋白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宗教也大不一样。《猜火车》诞生在英国,表现的是英国,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摇滚乐的发源地也在英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乐队。它有更重视个人自由的文化背景。
主人公马克并非一直堕落,他还是尝试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吸毒、恋爱、戒毒、工作……尝试了那么多的生活方式之后,他觉得人生还是没有意义。虽然影片结局是积极向上的,他背弃了狐朋狗友,背弃了垃圾一样的生活,能够过上向往的正常人的生活:买保险、开好车、打高尔夫……但是,如果把结局展开来看——这样的生活就有意义吗?所以在我看《猜火车》涉及了哲学的中心问题:人生并无意义。叔本华和尼采都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但尼采和叔本华的差异,是他最后得到了积极的一面,所以他说要通过“艺术拯救人生”,或者是在通过“哲学拯救人生”。
马良:最后也不行(笑)。人生就是两难。每个选择,都是两难。
Doven王:至少他们还有犯错的权利,我们连犯错的权利都没有。
陈清华:对,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想做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做什么。听说上海新颁布了一个《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里面提示在家宅一周就有精神病嫌疑,社区要进行登记。
马良:在座还有两位女士从英国回来,你们的感受会不会更多一些?
李奕桦:这次去英国,有一点感触很深,英国老百姓普遍觉得伦敦奥运关我什么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宅,那也是人家愿意选择的一种生活,没有影响别人就行。你看《猜火车》里面,即便马克的选择在我们看来如此糟糕,但上帝是永远跟他在一起的,他不缺少爱。
陈清华:我们的社会有个习惯——贴标签。好人,坏人,吸毒仔,劳改犯,等等。在这部电影里,完全看不到这种标签。也许会有不良信用记录,但周围的人看他们没有标签。
谌墨:确实,片子里面,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没有悄无声息在背后盯着你的班主任,甚至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审判,而是“零观点”的叙述,你似乎站在他们中间,一下子拉近了你和影片中的世界的距离。
Doven王:引用一句话,这个世界最大的权利不是政治的权利,而是定义善恶的权利——它定义你这个做法是坏的,那种是善的。譬如某国的一个普通人,洪水来的时候去抢救领袖的画像,被淹死了,成为了全国的英雄,这就是行为的被定义。
马良:一个社会,如果对错的标准太明显,那它就是病态的,必定有问题。人生就是两难,社会也有两难,这让我想起了库布里克的经典《发条橙》:小混混,有问题;矫正他,又出现另外的问题。两难中间很难选择。而《猜火车》中的马克呢,选择正常生活,很没劲;选择这种生活,很有劲,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Doven王:马老师刚才这么一说,我想起来:其实我们身边也存在不同的选择,也存在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但这种状态不会为主流所接受,你说《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远没有《猜火车》拍的那么精彩和深刻,但还是不让演了。
李奕桦:中国人爱面子,外国人爱尊严。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马良:应该说我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抱着包容的态度。
谌墨: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特别投入,投入到几乎体会到了他吸毒时的那种美妙,但是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我感到害怕。因为投入太深,我都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了。我看电影有个习惯,倾向于寻找温暖的东西,所以,特别希望爱情对马克能有一点作用。当那个以正面形象出场、发誓决不吸毒的阳光男孩,因为女朋友的离去而堕落,主动吸毒、最终悲惨死去的时候,又触发了我的泪点。
马良:其实它也是很感性的,既深刻又感性。毒品的源头之一,可能就是很多人对生活的失望,或者太平淡,所以他陷入幻觉中。就像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现实是苏格兰最脏厕所中的一个马桶,可钻进去后是一片清澈的湖水,婴儿惬意地悬浮在水中……但毒品毕竟是一种迷幻,这期间,婴儿死了。它探讨的并不是人生的对和错,不是非黑即白,人生存在矛盾,是多种色调的。
谌墨:至少马克的几次选择,都是主动选择,证明他还是有理智、有节制的。影片五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刻画得很深刻。他们付出的努力,包括到野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我都看成是一种温暖。吸毒后幻觉的东西,都是温暖的,但现实总是冷冰冰。
李奕桦:戏剧冲突特别巧妙,驾驭起来特别熟练。
马良:他是一部很有思想的电影,也是一部很酷的电影。从中还能看出英国戏剧表演的传统,很鲜活;还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马克的生活状态形成一连串的排比,拉伯雷式的多种比喻,看着很爽。钻进马桶那一段,也源自托马斯·品钦的经典小说《万有引力之虹》;影片音乐也很棒,听得出,和这期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有共同的个人风格。
Doven王:真正好的影片就应该像《猜火车》这样,你可以把它看成零观点的叙述,也可以把它看成复杂的隐喻。再过100年,还是有无尽的探讨空间。不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探讨到这儿,毕竟“世界末日”了,大家都还有很多事情赶着处理。感谢各位老师莅临蓝爵!希望以后能和大家一起欣赏探讨更多优秀影片!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四东路伟达雅郡A栋1楼4号(寰岛泰得大酒店后面海霞路)
电话:0898—66293963
邮编:570208
谈资:从《猜火车》看文化的差异与人性的共鸣
映场:海甸四东路蓝爵CLUB
影迷:陈清华 作家、《南国都市报》编辑
马? 良 文艺评论家、《海南特区报》编辑
李奕桦 英语培训学校负责人
谌? 墨 《海南日报》编辑
Doven王 蓝爵老板、蓝光收藏爱好者
开场锣:一场英伦奥运开幕式,让更多人认识了丹尼·博伊尔。其实,中国影迷对这位英国导演并不陌生:喜欢探险的大都看过《127小时》《海滩》,科幻迷肯定都看过《惊变28天》和《太阳浩劫》,连路边卖菜的,可能都知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相反,说起丹尼的巅峰之作——《猜火车》,很多人反而觉得陌生。2012年深秋,几位超级影迷聚在电影主题CLUB——蓝爵,赶在“世界毁灭”前,重温了这部16年前的经典之后,开始漫无边际的闲扯——
陈清华:你说奇怪哈,看着《猜火车》,我就想在边上一起放《白鹿原》,对着看,那多够味,东西方社会环境的反差,太强烈了!田小娥要是生活在他们那个自由的环境里,成女神了。
马良:也不尽然。至少当代中国,也许更接近《猜火车》中的西方环境,更远离《白鹿原》中的中国传统环境。
陈清华:当然是闲扯哈~我是第一次看这个片子,压抑感还是有。但感触最深的还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选择。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大段关于“选择”的台词,“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选择坐在睡椅上看让脑浆变成稀屎的电视节目,一边往嘴里塞他妈的垃圾食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要说里面的主角,他就是人渣,他已经放弃,爱咋的咋的,吸毒,犯罪。对于他的这种“选择不选择”,父母依然是宽容他,照顾他,爱他,并不干涉他的私生活,尊重他的一切选择。在中国,这几乎不可能。虽然说人性是相通的,但看来东西方人种不一样,文化差异也不小。
李奕桦:他父母的表现,主要应该是宗教原因。
Doven王:我化用王全安的一句话:“我们的胃远远比思想挑剔。”有些民族吃粮食为主,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有些民族肉食,主要吃动物蛋白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宗教也大不一样。《猜火车》诞生在英国,表现的是英国,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摇滚乐的发源地也在英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乐队。它有更重视个人自由的文化背景。
主人公马克并非一直堕落,他还是尝试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吸毒、恋爱、戒毒、工作……尝试了那么多的生活方式之后,他觉得人生还是没有意义。虽然影片结局是积极向上的,他背弃了狐朋狗友,背弃了垃圾一样的生活,能够过上向往的正常人的生活:买保险、开好车、打高尔夫……但是,如果把结局展开来看——这样的生活就有意义吗?所以在我看《猜火车》涉及了哲学的中心问题:人生并无意义。叔本华和尼采都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但尼采和叔本华的差异,是他最后得到了积极的一面,所以他说要通过“艺术拯救人生”,或者是在通过“哲学拯救人生”。
马良:最后也不行(笑)。人生就是两难。每个选择,都是两难。
Doven王:至少他们还有犯错的权利,我们连犯错的权利都没有。
陈清华:对,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想做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做什么。听说上海新颁布了一个《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里面提示在家宅一周就有精神病嫌疑,社区要进行登记。
马良:在座还有两位女士从英国回来,你们的感受会不会更多一些?
李奕桦:这次去英国,有一点感触很深,英国老百姓普遍觉得伦敦奥运关我什么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宅,那也是人家愿意选择的一种生活,没有影响别人就行。你看《猜火车》里面,即便马克的选择在我们看来如此糟糕,但上帝是永远跟他在一起的,他不缺少爱。
陈清华:我们的社会有个习惯——贴标签。好人,坏人,吸毒仔,劳改犯,等等。在这部电影里,完全看不到这种标签。也许会有不良信用记录,但周围的人看他们没有标签。
谌墨:确实,片子里面,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没有悄无声息在背后盯着你的班主任,甚至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审判,而是“零观点”的叙述,你似乎站在他们中间,一下子拉近了你和影片中的世界的距离。
Doven王:引用一句话,这个世界最大的权利不是政治的权利,而是定义善恶的权利——它定义你这个做法是坏的,那种是善的。譬如某国的一个普通人,洪水来的时候去抢救领袖的画像,被淹死了,成为了全国的英雄,这就是行为的被定义。
马良:一个社会,如果对错的标准太明显,那它就是病态的,必定有问题。人生就是两难,社会也有两难,这让我想起了库布里克的经典《发条橙》:小混混,有问题;矫正他,又出现另外的问题。两难中间很难选择。而《猜火车》中的马克呢,选择正常生活,很没劲;选择这种生活,很有劲,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Doven王:马老师刚才这么一说,我想起来:其实我们身边也存在不同的选择,也存在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但这种状态不会为主流所接受,你说《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远没有《猜火车》拍的那么精彩和深刻,但还是不让演了。
李奕桦:中国人爱面子,外国人爱尊严。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马良:应该说我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抱着包容的态度。
谌墨: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特别投入,投入到几乎体会到了他吸毒时的那种美妙,但是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我感到害怕。因为投入太深,我都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了。我看电影有个习惯,倾向于寻找温暖的东西,所以,特别希望爱情对马克能有一点作用。当那个以正面形象出场、发誓决不吸毒的阳光男孩,因为女朋友的离去而堕落,主动吸毒、最终悲惨死去的时候,又触发了我的泪点。
马良:其实它也是很感性的,既深刻又感性。毒品的源头之一,可能就是很多人对生活的失望,或者太平淡,所以他陷入幻觉中。就像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现实是苏格兰最脏厕所中的一个马桶,可钻进去后是一片清澈的湖水,婴儿惬意地悬浮在水中……但毒品毕竟是一种迷幻,这期间,婴儿死了。它探讨的并不是人生的对和错,不是非黑即白,人生存在矛盾,是多种色调的。
谌墨:至少马克的几次选择,都是主动选择,证明他还是有理智、有节制的。影片五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刻画得很深刻。他们付出的努力,包括到野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我都看成是一种温暖。吸毒后幻觉的东西,都是温暖的,但现实总是冷冰冰。
李奕桦:戏剧冲突特别巧妙,驾驭起来特别熟练。
马良:他是一部很有思想的电影,也是一部很酷的电影。从中还能看出英国戏剧表演的传统,很鲜活;还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马克的生活状态形成一连串的排比,拉伯雷式的多种比喻,看着很爽。钻进马桶那一段,也源自托马斯·品钦的经典小说《万有引力之虹》;影片音乐也很棒,听得出,和这期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有共同的个人风格。
Doven王:真正好的影片就应该像《猜火车》这样,你可以把它看成零观点的叙述,也可以把它看成复杂的隐喻。再过100年,还是有无尽的探讨空间。不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探讨到这儿,毕竟“世界末日”了,大家都还有很多事情赶着处理。感谢各位老师莅临蓝爵!希望以后能和大家一起欣赏探讨更多优秀影片!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四东路伟达雅郡A栋1楼4号(寰岛泰得大酒店后面海霞路)
电话:0898—66293963
邮编:5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