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其中师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本文尝试从作文本质,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出发找出病因,探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怎样写作,只要认清作文规律,做到三个放开,学生就会不再惧怕作文,乐于写作,作文水平会提高很快的。同样老师也将乐于评阅学生作文,享受语文教学的多姿多彩的乐趣。还快乐给作文
[关键词]:故事 说话与作文 认识作文 三个放开 快乐作文
故事?不仅仅是故事!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也是作文教学的热门话题。从作文所占语文试卷的分值比例来看作文已经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但是客观的评论目前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等客观问题外,主观上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老师怕上作文,更怕改作文(目前,对于作文批改的要求太多、太细)。
有这样一个故事,但它不仅仅是故事。有一老教师病故气绝而僵坐不倒。家人以为其有遗愿未了,于是讲尽他可能未了之事,然其坚坐而不卧。家人正痛苦焦急之际,其一多年老教友赶到,问后答曰:"他无遗愿,只是留恋人世。唉!怎奈你老兄阳寿如此......我有法子让他躺下。"老友凑上前去大声喝道:"你命如此,还不快走,要不我搬一堆作文给你批改......"话音未落,其轰然倒下......故事几分戏说,也有几分辛酸。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的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重现生活、畅谈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同样,作为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任务只是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欣赏他们多彩的世界,聆听他们稚嫩的情绪,以童心去欣赏童心又何惧怕?作文与快乐难道无缘?想说爱你真的很难吗?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习作内容开放,与学生的生活无缝衔接
1、发掘学校生活。学生每天在学校生活6个多小时。他们与老师、同学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参与各项活动,其中有各种见闻、切身体验和不同的感受。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摸准他们的兴趣脉搏,迎合学生的兴趣布置写作,学生自然会乐于写作。文章写出了种种观感、新意。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从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作为练笔基础,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情动而辞发"的作文境界。
2、融入社会生活。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联系社会生活进行练笔,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校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时,要求学生走向社会,采访身边的人。这种活动可使他们获得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能把自己的收获倾泻出来。学生接触了社会,注意了观察,了解了社会,在车上亲眼目睹了一幕幕,在公共场合碰到了一桩桩事......这些都成了学生手中的"囊物",为习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
习作文体开放,与学生的表达自由融合
1、随机作文训练。教学内容是对课程、教材内容的具体体现,课程和教材制约着教学内容。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社会以及学生,教材总是滞后的。平时教学中,我不拘泥于教材规定的几种应用文写作,而是结合学生的班队活动、兴趣活动等,灵活地多方联系、系统思考,鼓励他们及时练笔,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他们随机尽情地倾吐。例如:2002年一个年轻的师范毕业生老师任课三个月六年级语文后应征入伍,由我临时兼任他们的语文,作为农村学生,他们的作文基础可想而知,但是他们身上有农村孩子特有的质朴情感。学生对于他们的入伍老师真诚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我发现他们有强烈的情感交流需求,虽然当时并没有相应的作文训练,但是我仍及时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信的格式、表达、投寄等知识。通过相互通讯的成功,情感交流的实现,学生自然的把握了书信这种作文形式。
2、自由表达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规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写作模式走。如今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察顺序,不同的切入点,甚至不同的体裁去进行写作。这样,学生习作的自由度大了,想象的空间广了,他们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文章更生动、更真实、更感人。看似简单的"一次小小练笔",却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独具匠心地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平时,我还抓住各种教学契机,灵活地引入学生习作训练。在这样习作中,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十分令人惊讶。
习作程序开放,随学生的思绪畅快飞翔
传统的作文课上,常常是老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回忆习作方法,然后归纳出几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条对照完成习作。为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还必须开放习作程序。首先可创设情境再动笔。根据实际情形,先作指导再让学生写。也可先让学生自由静想,或者组织讨论给予相应指导。总之,要尽量让学生的写作不受别人的思路束缚,以促进他们别具一格地表达。由于没有过多束缚,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闸门。有的把它想象成了一个童话故事,有的讲了它的功能,还有的生动地描绘了它的可爱样子。学生争着想把自己喜欢的原因讲给大家听。交流中老师给予及时的点拨,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上课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如学校正在进行"六有工程",教室的北面正好在施工,施工工人用一根绳子吊着在外面涂墙。难得的一幕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惊呆了。面对这种情况,我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仔细观察了许久,引导他们感受真实的生活。此时学生感慨万千,就有了表达的需求。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写作状态,产生了很好的写作效果。开放习作程序,使写作在有序与无序训练中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而且还夯实了他们的习作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着力借鉴口语习得的优越条件,着重研究快乐习作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儿童、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与习作训练的教学规律,力求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儿童生活,进入儿童内心,研究语言运用(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情感表达(认识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的训练策略,使课堂训练性习作与儿童在生活中自由写意趣作文的距离逐渐拉近。从作文教学拓展到语文教育,从作文技法训练拓展到对儿童生活于情感的关注,这样的小学作文教学就克服了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学科本位的弊端,构建向生活开放、向教材以外的课外读物开放、向其它学科开放、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系统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洽的语文教育体系。"的基本精神,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欣赏他们多彩的世界,聆听他们稚嫩的心声,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从而快乐地作文。
[关键词]:故事 说话与作文 认识作文 三个放开 快乐作文
故事?不仅仅是故事!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也是作文教学的热门话题。从作文所占语文试卷的分值比例来看作文已经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但是客观的评论目前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等客观问题外,主观上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老师怕上作文,更怕改作文(目前,对于作文批改的要求太多、太细)。
有这样一个故事,但它不仅仅是故事。有一老教师病故气绝而僵坐不倒。家人以为其有遗愿未了,于是讲尽他可能未了之事,然其坚坐而不卧。家人正痛苦焦急之际,其一多年老教友赶到,问后答曰:"他无遗愿,只是留恋人世。唉!怎奈你老兄阳寿如此......我有法子让他躺下。"老友凑上前去大声喝道:"你命如此,还不快走,要不我搬一堆作文给你批改......"话音未落,其轰然倒下......故事几分戏说,也有几分辛酸。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的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重现生活、畅谈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同样,作为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任务只是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欣赏他们多彩的世界,聆听他们稚嫩的情绪,以童心去欣赏童心又何惧怕?作文与快乐难道无缘?想说爱你真的很难吗?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习作内容开放,与学生的生活无缝衔接
1、发掘学校生活。学生每天在学校生活6个多小时。他们与老师、同学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参与各项活动,其中有各种见闻、切身体验和不同的感受。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摸准他们的兴趣脉搏,迎合学生的兴趣布置写作,学生自然会乐于写作。文章写出了种种观感、新意。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从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作为练笔基础,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情动而辞发"的作文境界。
2、融入社会生活。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联系社会生活进行练笔,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校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时,要求学生走向社会,采访身边的人。这种活动可使他们获得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能把自己的收获倾泻出来。学生接触了社会,注意了观察,了解了社会,在车上亲眼目睹了一幕幕,在公共场合碰到了一桩桩事......这些都成了学生手中的"囊物",为习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
习作文体开放,与学生的表达自由融合
1、随机作文训练。教学内容是对课程、教材内容的具体体现,课程和教材制约着教学内容。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社会以及学生,教材总是滞后的。平时教学中,我不拘泥于教材规定的几种应用文写作,而是结合学生的班队活动、兴趣活动等,灵活地多方联系、系统思考,鼓励他们及时练笔,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他们随机尽情地倾吐。例如:2002年一个年轻的师范毕业生老师任课三个月六年级语文后应征入伍,由我临时兼任他们的语文,作为农村学生,他们的作文基础可想而知,但是他们身上有农村孩子特有的质朴情感。学生对于他们的入伍老师真诚地表达了他们的情感。我发现他们有强烈的情感交流需求,虽然当时并没有相应的作文训练,但是我仍及时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信的格式、表达、投寄等知识。通过相互通讯的成功,情感交流的实现,学生自然的把握了书信这种作文形式。
2、自由表达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规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写作模式走。如今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察顺序,不同的切入点,甚至不同的体裁去进行写作。这样,学生习作的自由度大了,想象的空间广了,他们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文章更生动、更真实、更感人。看似简单的"一次小小练笔",却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独具匠心地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平时,我还抓住各种教学契机,灵活地引入学生习作训练。在这样习作中,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十分令人惊讶。
习作程序开放,随学生的思绪畅快飞翔
传统的作文课上,常常是老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回忆习作方法,然后归纳出几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条对照完成习作。为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还必须开放习作程序。首先可创设情境再动笔。根据实际情形,先作指导再让学生写。也可先让学生自由静想,或者组织讨论给予相应指导。总之,要尽量让学生的写作不受别人的思路束缚,以促进他们别具一格地表达。由于没有过多束缚,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闸门。有的把它想象成了一个童话故事,有的讲了它的功能,还有的生动地描绘了它的可爱样子。学生争着想把自己喜欢的原因讲给大家听。交流中老师给予及时的点拨,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上课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如学校正在进行"六有工程",教室的北面正好在施工,施工工人用一根绳子吊着在外面涂墙。难得的一幕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惊呆了。面对这种情况,我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仔细观察了许久,引导他们感受真实的生活。此时学生感慨万千,就有了表达的需求。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写作状态,产生了很好的写作效果。开放习作程序,使写作在有序与无序训练中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而且还夯实了他们的习作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着力借鉴口语习得的优越条件,着重研究快乐习作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儿童、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与习作训练的教学规律,力求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儿童生活,进入儿童内心,研究语言运用(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情感表达(认识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的训练策略,使课堂训练性习作与儿童在生活中自由写意趣作文的距离逐渐拉近。从作文教学拓展到语文教育,从作文技法训练拓展到对儿童生活于情感的关注,这样的小学作文教学就克服了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学科本位的弊端,构建向生活开放、向教材以外的课外读物开放、向其它学科开放、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系统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洽的语文教育体系。"的基本精神,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欣赏他们多彩的世界,聆听他们稚嫩的心声,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从而快乐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