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科技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益性办学为方向,以“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走精品办学、特色办学之路,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以“上岗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就业心态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办学声誉显著提高。自2007年以来,学院连续蝉联“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多次荣获“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科学发展 推进人文素养教育
江西科技学院始建于1994年,前身是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1996年正式更名为江西东南进修学院。1997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并在1999年纳入国家统招计划,2005年正式成为普通本科院校,先后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2月20日,经教育部研究同意,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办学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开设了多门文化素质选修课;高度重视“两课”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两课”课程,而且进一步下发了加强“两课”建设的意见,全面进行“两课”建设和教学改革,改革力度大,效果良好;各种讲座、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丰富多彩,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和适应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社会作贡献。二是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三是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学校建立健全了学生会组织机构,指导和帮助学生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学生会定期对各班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公布评选结果,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并提供相关帮助。为让大学生顺利创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同学发挥自身能力,开创美好的未来,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以上举措,江西科技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努力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培养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统筹资源 提升师资水平
作为一所地方民办高校,江西科技学院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既包括自己培养的专职教师、引进的教师,也包括诚聘的退休教师、专聘的兼职教师以及部分其他兼职教师。近年来,随着学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比例不合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缺乏以及国际交流能力与素质偏低等问题逐步浮现,日益成为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来,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名师工程”,打造拔尖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按照“加强学科、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主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博士。对于重点建设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教师引进层次提高、计划从宽、待遇从优。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扩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青年骨干教师选拔范围,加大鼓励、支持力度,细化培养过程管理,促进早日实现培养目标。例如,先后启动了“四项人才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六项工程’”等多项人才建设项目,并通过大量的人才引进,直接推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同时,学院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让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培养一批省内及区域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并吸引更多的留学回国人员参加学科建设。不断加大对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以科技研发类项目及课题为载体,加快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孵化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加大选派青年教师出国或在国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访问学习的力度。此外,学院注重抓好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以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为依托,鼓励科研团队申报省部级重大项目,支持各学科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时俱进 增强社会贡献力
近年来,学院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南昌市科技企业多的优势,以项目咨询为载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成立相关科技研究机构,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科技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办学中,学院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西部特色案例库。无论是校内企业还是校外企业都可以进行合作,企业为师生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或者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师生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贡献。同时企业的少量专家、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学校的相关教学活动,也从一个方面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学院利用国家和江西省各级人才政策,加强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专业化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依托自身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积极搭建高科技专业人才转移基地,推动了省内高技术产业园区与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衔接。
同时,学院大力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和优秀师资,着重开发针对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逐步建立起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特聘兼职教授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学科建设,每年到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从外校和本校内聘请一些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学术水平高的离退休教授,延续他们的学术生命;若干学校联合申请重大课题及技术开发,通过这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引进和院校培训相结合,学院着力健全师资人才快速反应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政策创新、观念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师资人才的作用。实践中,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好的保障,如提供优厚的生活、科研和教学条件,学院提供了足额的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大胆创新,定期、分批让教师进行培训,聘请教育专家和名教授来校开设讲座。此外,学院还进一步加大教学平台、科研平台等建设力度,在提升各类平台建设和运行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各平台的有效衔接,为教学、科研和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务。
蓝天高远任翱翔,大鹏展翅九萬里。江西科技学院将继续坚持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和谐办学,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知名的应用型一流本科高校!
科学发展 推进人文素养教育
江西科技学院始建于1994年,前身是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1996年正式更名为江西东南进修学院。1997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并在1999年纳入国家统招计划,2005年正式成为普通本科院校,先后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2月20日,经教育部研究同意,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
办学中,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开设了多门文化素质选修课;高度重视“两课”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两课”课程,而且进一步下发了加强“两课”建设的意见,全面进行“两课”建设和教学改革,改革力度大,效果良好;各种讲座、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丰富多彩,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和适应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社会作贡献。二是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三是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学校建立健全了学生会组织机构,指导和帮助学生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学生会定期对各班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公布评选结果,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并提供相关帮助。为让大学生顺利创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同学发挥自身能力,开创美好的未来,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以上举措,江西科技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努力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培养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统筹资源 提升师资水平
作为一所地方民办高校,江西科技学院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既包括自己培养的专职教师、引进的教师,也包括诚聘的退休教师、专聘的兼职教师以及部分其他兼职教师。近年来,随着学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比例不合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缺乏以及国际交流能力与素质偏低等问题逐步浮现,日益成为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来,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名师工程”,打造拔尖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按照“加强学科、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主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博士。对于重点建设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教师引进层次提高、计划从宽、待遇从优。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扩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青年骨干教师选拔范围,加大鼓励、支持力度,细化培养过程管理,促进早日实现培养目标。例如,先后启动了“四项人才工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六项工程’”等多项人才建设项目,并通过大量的人才引进,直接推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同时,学院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让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培养一批省内及区域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并吸引更多的留学回国人员参加学科建设。不断加大对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以科技研发类项目及课题为载体,加快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孵化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支持力度,加大选派青年教师出国或在国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访问学习的力度。此外,学院注重抓好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以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为依托,鼓励科研团队申报省部级重大项目,支持各学科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时俱进 增强社会贡献力
近年来,学院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南昌市科技企业多的优势,以项目咨询为载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成立相关科技研究机构,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科技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办学中,学院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西部特色案例库。无论是校内企业还是校外企业都可以进行合作,企业为师生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或者较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师生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等方面的贡献。同时企业的少量专家、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学校的相关教学活动,也从一个方面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学院利用国家和江西省各级人才政策,加强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专业化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依托自身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积极搭建高科技专业人才转移基地,推动了省内高技术产业园区与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衔接。
同时,学院大力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和优秀师资,着重开发针对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逐步建立起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特聘兼职教授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学科建设,每年到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从外校和本校内聘请一些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学术水平高的离退休教授,延续他们的学术生命;若干学校联合申请重大课题及技术开发,通过这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引进和院校培训相结合,学院着力健全师资人才快速反应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政策创新、观念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师资人才的作用。实践中,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好的保障,如提供优厚的生活、科研和教学条件,学院提供了足额的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大胆创新,定期、分批让教师进行培训,聘请教育专家和名教授来校开设讲座。此外,学院还进一步加大教学平台、科研平台等建设力度,在提升各类平台建设和运行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各平台的有效衔接,为教学、科研和交流提供更好的服务。
蓝天高远任翱翔,大鹏展翅九萬里。江西科技学院将继续坚持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和谐办学,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知名的应用型一流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