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写不好作文原因有二:一是感到没什么可写,二是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中学生生活实践较少,但毕竟还是有生活的,不是没什么东西可写。所以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不会用笔去表现生活。
人们总习惯地认为“用笔表现生活”,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了,殊不知,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具体到中学生来说,初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把看到的景、经历的事再现于笔下;高中作文教学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在对所掌握的素材的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它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表达出来以和别人进行交流。有鉴于此,作文教学就应该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写作素材,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是核心,写作素材是思维的基础,实际写作中写作素材也是思维结果的论据,语言表达是思维结果的物质再现。
写作离不开思维、素材、表达这三个基本要素,其本质是思维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就要引导学生确立以下三个能力目标:
(一)真切认识世界的能力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写好文章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准确”是指在分析事理时要用辩证的方法。写作思维的深刻性在于不惑于形形色色的表面现象,而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写人,要写出被写对象熟悉而又陌生的性格特点;说理,要讲出人们普遍未意识到,或意识到了但没有讲出来的道理,或者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命题中开掘出新意来。
(二)清晰整理思路的能力 条理不清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实质是思维的不清晰。大凡良好的思维都是按一定的条理进行的,条理是思维得以有效进行的必要形式,失去条理,思维就是一团乱麻。平日里我们听报告、读文章,有条理的就易于接受,缺乏条理的就不知所云。写文章要做到有条理,一定要学会整体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质是思路清晰与否的反映。
(三)完美遣词造句的能力 思维的结果要用语言把它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遣词造句能力。遣词造句过程本身也是个整理思维的过程。很多中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如同一杯白开水,甚至词不达意,其根源在于学生思维的不清晰。另外学生阅读太少,词汇、范句积累不够,也导致表达能力欠缺。
学生写作能力目标的确立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作文教学中,如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和训练,并在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累写作素材 思维是对所占有的素材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来佐证思维结果的论据,所以搜集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工作。
中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生活,饮食起居、校园喜怒、邻里亲情、街头巷议、田园情趣等等,都是中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不缺乏真善美,需要的只是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一颗体会真善美的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更要教会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思考。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之大,内容非常之杂,价值观又非常之多元化。这就要求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对信息进行采取、收藏,更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这恰恰体现了思维能力在写作中的本质作用。而中学生往往缺乏这种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会他们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去分析问题实质的能力,教会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书本也是中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中学生的生活实践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妨碍了学生亲身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书本不但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供使用,更有前人相对成熟精辟的思想可供学生获取。书本丰富多样,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取写作素材。
(二)给文章一个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朱光潜先生说:“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集素材,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这就等于给它们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形式。”他还说:“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其实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就是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而文章的篇章结构就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者思维是否明晰、条理是否清楚的反映。中学生毕竟思维能力不够完善,表现其思维能力的方法也很有限。怎样让学生把他们想写的东西有条理的在文章中写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给他们一些文章的基本形式,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训练并逐渐变化提高,以达到文无定式的最高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材料安排、文章构思的方法为单位,制定严密的单元教学计划,一个单元解决某一个有关谋篇布局的问题,循序渐进。比如写景分为写景顺序、动静互衬、多角度观察等单元展开训练;叙事分为基本方法、正侧面描写、叙事人称等单元展开;议论分为总分论点、例证引证、论证角度等单元展开。学生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套用范文模式,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由已知向未知前进的过程,只要不死板,引导学生在套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他们就能很快掌握各种文体,并能不断创新。
(三)锤炼流畅的语言 完美的语言表达主要是由遣词造句体现的。遣词造句又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老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想深入、想全面,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表达起来自然明白流畅、一气呵成。遣词造句能力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反映,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有计划的让学生阅读并背诵大量的名篇名句,完成原始的语言积累。另外,造句、仿写、改写、修辞训练等等都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经常性的写日记、随笔更能大幅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要身体力行、常抓不懈。
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写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艰苦是因为它是思维的结晶,需要长期的努力。快乐是因为他能把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并使之更为成熟。而思想的进步才是人类永远进步的保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并为之努力,作文教学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人们总习惯地认为“用笔表现生活”,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了,殊不知,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具体到中学生来说,初中的作文教学在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把看到的景、经历的事再现于笔下;高中作文教学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在对所掌握的素材的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它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表达出来以和别人进行交流。有鉴于此,作文教学就应该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写作素材,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是核心,写作素材是思维的基础,实际写作中写作素材也是思维结果的论据,语言表达是思维结果的物质再现。
写作离不开思维、素材、表达这三个基本要素,其本质是思维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就要引导学生确立以下三个能力目标:
(一)真切认识世界的能力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写好文章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准确”是指在分析事理时要用辩证的方法。写作思维的深刻性在于不惑于形形色色的表面现象,而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写人,要写出被写对象熟悉而又陌生的性格特点;说理,要讲出人们普遍未意识到,或意识到了但没有讲出来的道理,或者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命题中开掘出新意来。
(二)清晰整理思路的能力 条理不清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实质是思维的不清晰。大凡良好的思维都是按一定的条理进行的,条理是思维得以有效进行的必要形式,失去条理,思维就是一团乱麻。平日里我们听报告、读文章,有条理的就易于接受,缺乏条理的就不知所云。写文章要做到有条理,一定要学会整体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质是思路清晰与否的反映。
(三)完美遣词造句的能力 思维的结果要用语言把它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遣词造句能力。遣词造句过程本身也是个整理思维的过程。很多中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如同一杯白开水,甚至词不达意,其根源在于学生思维的不清晰。另外学生阅读太少,词汇、范句积累不够,也导致表达能力欠缺。
学生写作能力目标的确立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作文教学中,如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和训练,并在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累写作素材 思维是对所占有的素材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来佐证思维结果的论据,所以搜集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工作。
中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生活,饮食起居、校园喜怒、邻里亲情、街头巷议、田园情趣等等,都是中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不缺乏真善美,需要的只是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一颗体会真善美的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更要教会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思考。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之大,内容非常之杂,价值观又非常之多元化。这就要求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对信息进行采取、收藏,更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这恰恰体现了思维能力在写作中的本质作用。而中学生往往缺乏这种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会他们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去分析问题实质的能力,教会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书本也是中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中学生的生活实践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妨碍了学生亲身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书本不但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供使用,更有前人相对成熟精辟的思想可供学生获取。书本丰富多样,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取写作素材。
(二)给文章一个最恰当的表现形式 朱光潜先生说:“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集素材,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这就等于给它们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形式。”他还说:“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其实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就是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而文章的篇章结构就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者思维是否明晰、条理是否清楚的反映。中学生毕竟思维能力不够完善,表现其思维能力的方法也很有限。怎样让学生把他们想写的东西有条理的在文章中写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给他们一些文章的基本形式,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训练并逐渐变化提高,以达到文无定式的最高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材料安排、文章构思的方法为单位,制定严密的单元教学计划,一个单元解决某一个有关谋篇布局的问题,循序渐进。比如写景分为写景顺序、动静互衬、多角度观察等单元展开训练;叙事分为基本方法、正侧面描写、叙事人称等单元展开;议论分为总分论点、例证引证、论证角度等单元展开。学生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套用范文模式,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由已知向未知前进的过程,只要不死板,引导学生在套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他们就能很快掌握各种文体,并能不断创新。
(三)锤炼流畅的语言 完美的语言表达主要是由遣词造句体现的。遣词造句又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老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想深入、想全面,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表达起来自然明白流畅、一气呵成。遣词造句能力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反映,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有计划的让学生阅读并背诵大量的名篇名句,完成原始的语言积累。另外,造句、仿写、改写、修辞训练等等都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经常性的写日记、随笔更能大幅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要身体力行、常抓不懈。
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写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艰苦是因为它是思维的结晶,需要长期的努力。快乐是因为他能把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并使之更为成熟。而思想的进步才是人类永远进步的保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并为之努力,作文教学就不是一件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