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灵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来源 :中国林业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大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代表委员们更是踊跃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议案和提案。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向全面低碳转型,意味着万亿市场红利的巨大商机,意味着每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9月就诊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8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行四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治疗2周;观察组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荆花胃康胶丸,疗程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Hp根除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Hp根除率为81.11%),均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湿法预防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按就诊序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3例),在健康生活指导基础上口服健脾清热化湿剂6周;对照组(143例)仅予健康生活指导,2年后复查肠镜,统计2组大肠息肉复发率及临床相关症状治疗前后积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4.7%,对照组为32.2%,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改善和肠道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3组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西药组患者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中药组采用中医灌肠疗法进行治疗,中西医药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医灌肠疗法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中医症状疗效情况、肠黏膜改善疗效情况、肠道菌群含量以及肠道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
业务连续性对于金融行业至关重要。伴随着分布式架构转型,多活技术在业务连续性上的优势逐渐被金融行业接受,但各方对多活技术的理解仍存在差异,对多活能力的要求缺乏统一认识,在概念内涵、系统架构、技术能力、应用策略等方面未达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实施效果,亟待统一认识,规范核心概念。
目的:观察和分析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热错杂型UC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中药组(30例)在相同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改良Mayo活动指数,并检测肠道菌群(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身上大都富有传奇色彩,他们白手起家,靠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精神,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万物生长的年代迅速赚得第一桶金,奠定行业地位。但他们一直与时俱进,保持创新,也感恩时代,回报社会。
6月18日,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奈雪的茶)启动了公开招股,招股价为17.2港元~19.8港元之间,并在6月30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在此之前的2月11日,奈雪的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那天正好是除夕。
从余佳文、马佳佳到戴威,过去几年,90后创业神话不少,但能撑到最后的并不多,王宁是为数不多打破“魔咒”的90后创业者。如今,Keep已实现单月盈利,即将赴美IPO的消息甚嚣尘上。
7月9日,中央深改委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业需求市场,规模达1200多亿元。我国种业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拜耳和科迪华两家种业巨头占据全球50%的市場份额和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呈现垄断全球种
养猪从业者的眼中,种猪育种堪称“猪的芯片”。种猪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生猪出栏量,而我国生猪育种却是业界之痛。我国生猪育种行业发展存在“小而散”的问题,“卡脖子”的问题在生猪育种行业同样存在。国内生猪育种行业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如何实现生猪育种自主可控?《中国经济周刊》日前采访了多位生猪育种行业资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