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纸书又卷土重来了。
我们看到这个迹象,并采访了伦敦、纽约和中国的出版业,然后把它写成了本期封面故事。
不,谁也没有替代谁。电子书没有如5年前它刚出现时外界所预言的“毁掉和替代纸书”,实际上,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的高速发展后,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销量趋缓了。
不论英国、美国还是中国的出版商都对我们说,这一两年过得不赖。最近,《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发布了“前传”《设立守望者》,其热销程度让出版社在200万册基础上又加印了330万册。
这还是萎靡不振的传媒出版业吗?联想到亚马逊在美国那令人惊恐的定价话语权,它在电子书这件事上的挫败,只能说虽然尽了力,但市场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就像本期封面故事指出的:技术压根不是出版业的敌人。技术正在让出版业变得繁荣,传统出版商正在利用数字技术改变自身的劣势,同时,类似自出版和Spotify式的订阅式服务在兴起……出版商在挑选有才华的作者及为其服务方面的专业性跟100年前没有什么差别,他们把纸书和电子书都视做产品—那些卖得不错的纸书背后通常也有一本销量不错的电子书。
书没有像CD和报纸那样被拆散,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一周以来,全球传媒业最大的事件莫过于《金融时报》被卖掉和《经济学人》杂志即将出售,详见本期炫公司的报道。它们都是目前还活着的质量最高的媒体品牌。与其唏嘘,不如看看变化。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以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苦苦挣扎的《纽约时报》,开始向人们提供“不偏不倚、不褒不贬的新闻”。8年前,默多克高溢价买下心仪许久的《华尔街日报》,外搭一个道琼斯通讯社时,人们都说他疯了:谁能抵得过传媒业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呢?如今,日经新闻社胆敢用数十亿美元的现金夺下《金融时报》,承诺留存后者对读者立下的“不惧怕,不偏袒”的誓言—它们做的都是一件事:投资品质。
拥有的越多,对你而言,每获得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越低。未来人们身边不乏媒体,各种各样的,免费的,个人的。但假如有谁还指望能读到“水门事件”式的报道时,他们会怀念品质。
新技术给传媒业带来冲击,但它们并非敌人。就像技术带给出版业的变化一样,传统媒体也可以用其来改善自身,提高效率、接近读者。当然,新闻业的情况可能没有出版业那么乐观。
人类天生排斥变革,但反过来,就如塔勒布指出的,这个时代的人也很容易染上新事物狂热症而陷入焦虑。8年前,人们面对剧烈下滑的报业表现得惊慌失措,把美国最好的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形容为“昨日黄花的纸媒”,如今,人们再难这样定义《金融时报》了,它已经成功从转型的危机中活了下来并开始盈利:有2/3的付费订户来自数字版,产品横跨了多个终端设备。你无法把它称为“纸媒”,显然它也不是什么新媒体。但一旦论及内容,我们知道它是什么。
我们看到这个迹象,并采访了伦敦、纽约和中国的出版业,然后把它写成了本期封面故事。
不,谁也没有替代谁。电子书没有如5年前它刚出现时外界所预言的“毁掉和替代纸书”,实际上,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的高速发展后,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销量趋缓了。
不论英国、美国还是中国的出版商都对我们说,这一两年过得不赖。最近,《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发布了“前传”《设立守望者》,其热销程度让出版社在200万册基础上又加印了330万册。
这还是萎靡不振的传媒出版业吗?联想到亚马逊在美国那令人惊恐的定价话语权,它在电子书这件事上的挫败,只能说虽然尽了力,但市场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就像本期封面故事指出的:技术压根不是出版业的敌人。技术正在让出版业变得繁荣,传统出版商正在利用数字技术改变自身的劣势,同时,类似自出版和Spotify式的订阅式服务在兴起……出版商在挑选有才华的作者及为其服务方面的专业性跟100年前没有什么差别,他们把纸书和电子书都视做产品—那些卖得不错的纸书背后通常也有一本销量不错的电子书。
书没有像CD和报纸那样被拆散,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一周以来,全球传媒业最大的事件莫过于《金融时报》被卖掉和《经济学人》杂志即将出售,详见本期炫公司的报道。它们都是目前还活着的质量最高的媒体品牌。与其唏嘘,不如看看变化。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以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苦苦挣扎的《纽约时报》,开始向人们提供“不偏不倚、不褒不贬的新闻”。8年前,默多克高溢价买下心仪许久的《华尔街日报》,外搭一个道琼斯通讯社时,人们都说他疯了:谁能抵得过传媒业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呢?如今,日经新闻社胆敢用数十亿美元的现金夺下《金融时报》,承诺留存后者对读者立下的“不惧怕,不偏袒”的誓言—它们做的都是一件事:投资品质。
拥有的越多,对你而言,每获得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越低。未来人们身边不乏媒体,各种各样的,免费的,个人的。但假如有谁还指望能读到“水门事件”式的报道时,他们会怀念品质。
新技术给传媒业带来冲击,但它们并非敌人。就像技术带给出版业的变化一样,传统媒体也可以用其来改善自身,提高效率、接近读者。当然,新闻业的情况可能没有出版业那么乐观。
人类天生排斥变革,但反过来,就如塔勒布指出的,这个时代的人也很容易染上新事物狂热症而陷入焦虑。8年前,人们面对剧烈下滑的报业表现得惊慌失措,把美国最好的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形容为“昨日黄花的纸媒”,如今,人们再难这样定义《金融时报》了,它已经成功从转型的危机中活了下来并开始盈利:有2/3的付费订户来自数字版,产品横跨了多个终端设备。你无法把它称为“纸媒”,显然它也不是什么新媒体。但一旦论及内容,我们知道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