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雌”、“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雌”和“雄”是古代汉语里两个常用词,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在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诸多意蕴。作者认为:“雌”、“雄”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分类、解释和评价,其语义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类主体与自然万物共存,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统一、人间道德与天地节律相应。
  关键词:雌雄 自然 社会 文化
  
  在古代汉语里,“雌”和“雄”两个词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常对举出现,反映着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分类、解释和评价。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生命力旺盛,以它们为词根可以构成大量的复合词。据检索,1986年版的《汉语大词典》共收录以“雌”为前语素的复合词35个,以“雄”为前语素的复合词231个(不包括以“雌”、“雄”为后语素的复合词),这些词构成了一个大的语义场。而在这个语义场中,“雄x”类词语的数量要远远地高于“雌×”类词语。追根溯源,这与中华民族的认知心理、文化习俗、价值取向、道德崇尚和审美偏好等文化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说来,“雌”、“雄”语义场的语义范畴大体呈现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上。
  
  自然层面
  
  从自然层面上来看,“雌”、“雄”反映的是古代先民对于自然万物的朴素认知和简单分类。
  “雌”、“雄”二字均为形声字,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说文解字·隹部》:“雄,鸟父也。从隹,厷声。”“雌。鸟母也。从隹,此声。”而对于“隹”字,许慎是这样解释的:“鸟之短尾总名也。”可见,在造字之初,这两个字仅仅是指鸟类,能产卵者为“雌”,能产生精细胞者为“雄”。鸟类中,雌性一般羽毛稀少、色泽灰暗,少有人注意;雄性则多羽毛丰满、色彩绚丽,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欣赏的对象,如孔雀。野鸡也是如此,《诗经·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错翡翠之葳蕤”旬的张守节正义引张揖云:“翡翠大小一如雀,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同篇“捎凤皇,捷鸳雏”句的裴驷集解引《东山经》云:“是鸟自歌自舞,雄曰风,雌曰皇。”《尔雅·释兽》还教给人们辨别鸟之雌雄的方法:“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与“雌”、“雄”类似的是另一组反义词“牝”和“牡”。《说文解字·牛部》:“牡,畜父也。从牛,土声。”“牝,畜母也,从牛,匕声。”可知“牝”、“牡”最初仅指兽类的公母。但在上古汉语中,这两组反义词就经常可以互相通用。《尚书·牧誓》“牝鸡无晨”条的正义曰:“牝鸡,雌也。《尔雅》飞曰‘雌雄’,走曰‘牝牡’,而此言‘牝鸡’者,《毛诗》、《左传》称‘雄狐’,是亦飞、走通也。”因此,“雌”、“雄”的分类也就扩大至用于可以产卵或产生精细胞的动物。动物中,雌性一般温驯柔弱、母性十足,雄性则勇猛好斗、富于攻击性。《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兽则麒麟角(角耑)”句的司马贞索隐引张揖曰:“雄曰麒,雌曰麟。其状麇身,牛尾,狼蹄,一角。”《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朱熹集传:“雌、雄。禽兽也。”就连传说中的龙也分出了雌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洛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
  植物中能结实者为雌,雄者不能产育。《汉书·郊祀志上》:“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像太一三星。”如淳注曰:“牡荆,荆之无子者。”植物以结实为贵,因此,苏轼在《仇池笔记·竹雌雄》中说:“竹有雌雄,雌者多简,故种竹当种雌。”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大麻》:“有雌有雄:雄者为枲,雌者为苴。”
  在我国古代,不仅动植物可以分雌雄,就连彩虹、石头、干支、符契等也都可以分出雌雄来。虹有二环时,内环色彩鲜盛为雄,名虹;外环色彩暗淡为雌,名蜕,即霓。也称副虹。《楚辞·九章·悲回风》:“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蜕之标巅。”《后汉书·马融传》:“建雄虹之旌夏。”铜也有牝牡,剑亦分雌雄。《抱朴子·内篇·登涉》:“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以为雌剑。”干支亦可称雌雄。《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的司马贞索隐曰:“岁,雄在阏逢,雌在摄提格。月,雄用毕,雌在訾……日,雄在甲,雌则在子。”符契、木箭也可分雌雄。《隋书·帝纪》:“丁丑,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辽史·仪卫志》:“木箭,内箭为雄,外箭为雌,皇帝行幸则用之。还宫,勘箭官执雌箭,东上阁门使执雄箭,如勘契之仪。”
  鲁枢元先生认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体化的。”因此,用于区别物之性别或类别的“雌”、“雄”也可以用来指人,与“男”、“女”同义。《庄子·德充符》:“(哀骀它)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有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陈鼓应今注:“雌雄。指妇人丈夫。”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夜叉益悦,携一雌来妻徐。”
  
  社会层面
  
  “雌”、“雄”用以指称男女之后,便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民们把自己对于男女不同社会角色的认知和确定,对于男女不同社会地位的定位和构建,对于男女不同行为特征的褒贬评价都一股脑儿地糅进了“雌”、“雄”这一对儿既对立又统一的语义范畴之中。
  男女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原因,在身高、体质、行为、性格、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阴阳理论认为,天道为乾,地道为坤,乾为阳,坤为阴,阳成男,阴成女,阳则刚,阴则柔。男性高大强壮,代表了阳刚之气。与之相应,“雄”也就有了高大、雄壮、刚强、勇猛、威武、有力等语义。《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这里的“雄”是强有力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赞》:“其滑稽之雄乎?”颜师古注曰:“雄,谓为之长帅也。”《墨子·修身》:“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情。”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雄犹勇。”刘禹锡《奉送裴司徒令公》:“行色军旗动,军声鼓角雄。”这里的“雄”是雄壮、雄伟的意思。“雄×”类词语也同样可以用来表示此种语义。“雄趾”就是大脚的意思,“雄人”指才能超群的人,“雄心”指伟大的理想和抱负,“雄句”指气势雄壮的诗句。“雄主”指英明有为的君主,“雄兵”指战斗力强大的军队,“雄伟”就是高大雄壮,“雄厚”就是雄健浑厚,“雄劲”就是强健有力,“雄猛”就是强悍勇猛等,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雄”字的。女性柔弱纤细,代表了阴柔之气。与之相应。“雌×”类词语也就有了细小、微弱、黯淡、喑哑等 义。细小的声音叫“雌声”。韩愈《病中赠张十八》:“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钱仲联集释:“方世举注:‘《世说》:桓温得刘琨妓,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询之。婢云:‘声甚似,恨雌。’沈钦韩注:‘以下言籍(张籍)之雄气无复存,乃雌声输情也。”’年逾花甲之同庚者二人,其幼者之甲子为“雌甲子”。声音不大的闷雷叫“雌雷”,色彩黯淡的虹叫“雌蜿”,弦乐器上较细的弦叫“雌弦”,逊色的叫“雌逊”,怯懦叫“雌懦”,细小柔弱叫“雌弱”,声音细弱沙哑叫“雌哑”等,均由女性的柔弱纤细而得义。
  在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男尊女卑的文化意识渗透贯穿始终。《易经》:“乾,天也;坤,地也。”“天道成男,地道成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先秦社会所确立的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角色定式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具有阳刚之气的男性被认为是有抱负、有识见、勇于进取和开拓创新的中流砥柱,社会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对其褒奖有加。而柔弱的女性则被认为没有胆识和创意、不够积极、缺乏自信与活力、甘居家庭、依附于男性的,甚至被认为是卑贱、邪恶、贪婪、道德败坏之人,社会评价的各个环节都横加指责。男尊女卑的意识在“雌”、“雄”组成的合成词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雄×”类词语数量众多,且均为褒义词;“雌×”类词语数量少,且多为贬义词。《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王弼注:“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后来以“雄心”为争雄图霸的志向,以“雌心”为归藏退守之心。“雄飞”比喻胸怀大志、奋发有为,“雌伏”比喻甘居下位、无所作为。《东观汉记·赵温传》:“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生当雄飞,安能雌伏!”“雄”还常用来比喻高强、胜利,“雌”则比喻屈服、失败。韦昭《博弈论》:“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神迷体倦。”“雌雄未决”就是未分胜负,“雌雄”的褒贬意义非常明显。把男人叫“雄儿”,是一种赞赏的语气。《三国志·蜀志》:“姜维自一时雄儿也。”而称某女子为“雌老虎”。则是说她凶悍泼辣。就连风也有雌雄和贵贱之分,“雌风”是庶人之风、卑恶之风,“雄风”则是大王之风、强劲之风。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人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傲溷郁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昭齿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僭僭惏傈,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刘良注曰:“雌风,卑恶之风。”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说:“王之风而谓之‘雄’、庶之风而谓之‘雌’,即雌为庶而雄为王尔。王庶之判贵贱,正亦男女之别尊卑也。”陈第在《屈宋古音义》中也说:“夫风岂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当天风之飘飒,判呼欣喜悲戚之不相伴也,则谓风有雌雄亦可。”
  “雌”、“雄”本来只是古人对自然物的性别区分,无所谓大小强弱、也无所谓高低贵贱,反映的是古代先民的一种素朴的认知。与人类社会结合以后,它们就被赋予了繁多的派生义、象征义、假借义和比喻义,承载了太多的感情色彩和褒贬评价。“雌”、“雄”作为汉语言中的常用词。其语义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类主体与自然万物共存,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统一、人间道德与天地节律相应。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文章从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入手,通过分析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指出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资源 开发与利用    网络教学环境为人们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通常是分离的
期刊
高校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教材发行工作,是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管理又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各高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材的发行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发行制度化建设不够,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高校教材发行工作常常出现“忙、乱、急”的被动局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出版社不
期刊
绯闻总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常能占据娱乐新闻的主要版面,其实香艳题材历来是街谈巷议的热点,本文拟通过探讨唐末艳诗《香奁集》和由此形成的“香奁体”,说明香艳题材在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社会的流传特点。  韩偓是唐末名臣,曾深为唐昭宗所倚重,有《翰林集》和《香奁集》。前者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唐末社会动荡和诗人家国之痛,被称为“诗史”;后者主要写闺怨、男女恋情、青年女性生活、幽会狎情等在封建社会属“不经”的艳情
期刊
什么是历史?一般来说,历史是指过去发生或经历过的事情与进程。事实上,关于历史至少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际事实,也即历史事实或历史本体,史学界称为第一性历史,简称“史实”;另一种是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写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人们称之为“历史的认识”或“符号(文字)的历史”,史学界称为第二性历史,简称“史学”。在日常的话语中,我们通常是在“
期刊
舆论监督就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说: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胡锦涛同志对舆论监督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非常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切实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
期刊
摘要:“西关小姐”被称为广府文化的明珠,岭南文化的经典,其形象变迁成为岭南女性形象转变的先声。20世纪初,“西关小姐”的服饰逐步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功能性的特色,体现了岭南女性时尚典范、社会精英的新形象。这种变化,不但是满汉融合,中西交流的结果,更是近代岭南,乃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与市民社会崛起的彰显。  关键词:西关小姐 服饰 近代 岭南 女性形象    服饰是文化、思想等时代印记的一种显现
期刊
创新,是报纸的生存法则。面对全国都市报的迅速崛起和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级党报的出路何在?《南阳日报·社会早刊》的创办,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党报与都市报的对接,而且很快产生“品牌效应”,为《南阳日报》“高起点、跨跃式”发展注入了活力。    创办《早刊》,实现党报与都市报对接    1999年年初,《南阳日报》撤掉3个年年老面孔的周刊,尝试创办以刊登社会新闻为主的《社会早刊》(对开4版)。但由于沿用
期刊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把真实性比作新闻的“里子”,那么艺术性就可以看作是新闻的“面子”。许多论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阐述已经比较全面而且科学,在此笔者想对新时期电视新闻的“面子”——艺术性问题进行探讨。  同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新闻也有美的艺术规律。电视新闻作为新闻领域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新闻美的一般特征,而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
期刊
广播节目的栏目互动是指广播电台不同栏目对同一事件以文字、录音、访谈等不同形式进行连续或多角度报道,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媒体互动是指不同媒体之间对对方媒体以及对方媒体的报道对象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受众从多方面了解媒体和事件。  近年来,广播电台从栏目间的互动宣传到媒体间的互动宣传,走出了一条满足受众需求的新路子。    一、栏目互动宣传,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的不足,在将政府的声音和民间的声音整合为公共
期刊
《军事科技》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一档富有军事特色的科普栏目。栏目创办于2002年4月,起初以影像资料的串编整合为创作模式,后来逐渐加大节目自采量和选题策划的力度,以系列专题片为主要模式探索规范的栏目化运作。2006年6月,在军事频道全面改版之际,《军事科技》作为一个品牌栏目进行了升级改版,时长由20分钟增至50分钟,形态从系列专题片变为板块杂志型,运用现场同期声、影视资料、动画特技等多重影像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