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及其社会应用面的拓展,色彩构成课程的设置以不仅仅用“基础”来定位它。笔者认为除安排色彩构成要素、色彩心理、色彩对比等基础理论学习外还应有色彩与设计的相关课题的深入。力图做到科学和实用。为了适应教学模式的时代化、个性化的发展,本文从博赏式教学、联想式教学、审美式教学和情感式教学探讨了在色彩构成课程中的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践性。
【关键词】 色彩构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
色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有了色彩,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生的绚丽。就艺术与设计而言,色彩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其作用不可忽视。设计者往往会借助色彩来传递审美与功能的诉求,并表达其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色彩表现的工具与方式以有了很大的扩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使色彩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需改变教学观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以势在必行,通过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立足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技能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和諧的发展为教学方向,利用有限的课时,抓住当代学生的特点,努力寻求一套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关于色彩构成课程设置的理论思考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是色彩的理论与实践、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色彩构成课程内容宽泛,适用性强,它着眼于设计专业,也适合其它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这就要求色彩构成课的理论学习有实践指导的可行性,不能为了构成而构成。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在色彩构成课程设置上进行认真的理论思考,力图做到科学和实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除安排色彩构成要素、色彩心理、色彩对比基础理论学习外还应有色彩与设计的相关课题的深入。色彩构成关系在设计中往往被忽视。学生所学知识在没有与设计进行连续贯通的教学环节设置下,特别容易被遗忘。色彩构成课程不应该仅仅用“基础”来定位,色彩构成课程不应该必须以其为基础来判定它在设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也不能就出现基础而基础的怪现象而与其它的设计课程互相割裂,这还不止是形式上的割裂,更深层次上的是在设计思维上的割断,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其中的许多色彩构成的原理,使作品前后脱节,从而使色彩构成课与专业课之间如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其次,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使用上,可通过自编补充教材或讲座的形式,进行补充。
二、色彩构成课的实践与创新
在教学课的设置上,则应将理论与课题相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规定性设计的创作练习,个案式的元素练习,进一步的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不仅在创作意识、创作思维上得到提升,也培养他们个性化的艺术设计能力。笔者在教学的实践认为以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其潜力和个性:
1、博赏教学。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设计的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力较弱,致使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变得迟钝,很多学生无缘认识好的设计作品。第一博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商”,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和认识优秀的作品,就如“博览群书”,博赏的目的在于利用优秀作品碰撞学生的心灵,以体验的方式和感悟的力量给学生一把打开艺术殿堂的钥匙,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博赏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认识,受教育的过程,通过艺术形象“潜移默化”的陶冶,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例如在色彩构成这门课程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领域优秀的设计作品开展讨论,来发现不同的色彩构成要素对人所形成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博赏教学方式不见得立竿见影,切忌急功近利的浮躁的情绪,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注重引导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多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激发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2、联想式教学。通过对色彩构成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色相、纯度、明度等概念记得滚瓜烂熟,作业却往往千人一面,对学习开始厌倦,很难有兴趣再钻研练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中国传统美术素来强调“眼中之物,即心中之物”,只有心灵的体现才能变为艺术的体现。例如在色彩构成课的训练中,除让学生作基础的色彩练习外,我还让学生作了命题式的联想色彩练习,如:给出学生(服装、音乐、饮料、化妆品)四个不同的抽象命题概念进行拓展练习,再以红、橙、蓝、绿四种不同颜色为主题色调进行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心理感受,通过颜色把这些抽象的命题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色彩的应用不必受形体的束缚,画面可以是由点、线、面构成或是一些抽象的图形或符号使之简化。总之,注重画面的整体命题色彩感受。学生的作业效果非常的理想,对色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又很好的与后面的专业课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和延续。课程结束时为学生作了一个作品成果展示,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只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色彩构成作业的模式化,而是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具有成就感。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作品。
3、审美式教学。对自然界色彩的采集与观察,是认识色彩的起点。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去探索和发现它们独特的色彩规律,积累经验。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假日走出去,亲自去看、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总结和归纳,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我要求学生把每天中美好的瞬间用色彩表现出来。只有素材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使自身对色彩的理解不断的提高。
三、结合自身特点确立教学目的,做到情感教学
针对技校学生特点,讲授色彩构成课程,首先要打开他们欣赏美、崇尚美的心灵大门,再引导他们逐步走上追寻美、创造美的路程。通过以美怡情的情感注入,提高学生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个性发展的自觉性,达到水道渠成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对自己所选专业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刚入学的同学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所以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专业的基础认知是开始教学的关键。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分析学生的动机,也要分析自己的动机,确立目标。教学的效率与学生从事哪项学习的快乐程度(即取得进步而获得的满足感)有着直接关系,针对不同专业认知程度设立不同的课程目标,如:展示设计专业以侧重色彩的空间感为重点;设计专业以侧重色彩的情感为重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从枯燥的基础训练中寓学于乐。
其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色彩构成课,不像其他人文学科或工艺制作学科那么理性和规范,它是需要强烈的感受力来支撑,在这里,感情是着眼点,感受力是关键。学生感受力的提高和加强,才会引起学生艺术创造的冲动和能力,尤其是我们当前的学生,他们对设计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因此情感因素应该是教学中最应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面对事物、在与事物的接触中得到经验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事物,学会体验,和总结。用这种美好的事物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中职生,与其它院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不能照搬其它院校的教学模式。所以作为基础课的色彩构成教学重在扩宽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提高判斷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表现能力的掌握。使学生对颜色有一个综合评定的能力。
四、坚持因人施教,注重个性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更加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发现、引导因人施教,为今后的个性化的表现都是大有益处的。鲜明的个性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不断的演变和完善,学生时期是以后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课堂作业则是个性体现的端倪。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作业背后识别出学生不同的特点或展现个性的东西,加以鼓励,发挥其独特之处。
对于不同的个性,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引导和培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扼杀他们可贵的个性化的东西,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质,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一次色彩构成教学中,我做了一个尝试,要求每一个同学随意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色彩组合,同学们的色彩或深沉、或鲜亮、或朴素,尽管在色彩的搭配上有各样的问题,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在个性。作为学生他们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在下意识状态下的本能反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其向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当然发展学生个性并不是无目的的听任自流、标新立异,任何个性都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共性而言的,个性的良好发展取决于恰当的引导。在色彩构成教学中本人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在色彩上的特点,针对同一组命题作多种色彩设计方案,反复比较不同用色的效果,这样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配色,自主的搭配,重新构成画面色彩,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组织构成色彩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主动性。
3、在色彩构成课基础知识的练习中限制用色,比如可以限定学生只使用邻近色,或三对补色,迫使学生考虑如何丰富画面、协调画面,达到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色彩构成的知识和组织画面色彩能力的目的。
每个学生的艺术素质就是“知”(基本原理)和“行”(操作能力)的统一,在增进专业技巧,拓宽思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体的审美高品位。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而因势利导,在各种信息的往返交换中,努力探索,确认自我,获得独立的分析色彩,求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色彩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后的综合的设计教学质量,加快色彩构成教学的创新性以势在必行。总之,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不应该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毫无意义。只有将色彩构成基础知识与设计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活学活用,而不仅仅知道几个基本概念或构成作业。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为专业教育领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看见的不重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教学谈起》,李睦河北美术出版社
2、《色彩基础与应用》周信华、胡家康东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色彩构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
色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有了色彩,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生的绚丽。就艺术与设计而言,色彩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其作用不可忽视。设计者往往会借助色彩来传递审美与功能的诉求,并表达其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色彩表现的工具与方式以有了很大的扩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使色彩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需改变教学观念,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以势在必行,通过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立足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技能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和諧的发展为教学方向,利用有限的课时,抓住当代学生的特点,努力寻求一套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关于色彩构成课程设置的理论思考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是色彩的理论与实践、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色彩构成课程内容宽泛,适用性强,它着眼于设计专业,也适合其它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这就要求色彩构成课的理论学习有实践指导的可行性,不能为了构成而构成。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在色彩构成课程设置上进行认真的理论思考,力图做到科学和实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除安排色彩构成要素、色彩心理、色彩对比基础理论学习外还应有色彩与设计的相关课题的深入。色彩构成关系在设计中往往被忽视。学生所学知识在没有与设计进行连续贯通的教学环节设置下,特别容易被遗忘。色彩构成课程不应该仅仅用“基础”来定位,色彩构成课程不应该必须以其为基础来判定它在设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也不能就出现基础而基础的怪现象而与其它的设计课程互相割裂,这还不止是形式上的割裂,更深层次上的是在设计思维上的割断,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其中的许多色彩构成的原理,使作品前后脱节,从而使色彩构成课与专业课之间如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其次,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使用上,可通过自编补充教材或讲座的形式,进行补充。
二、色彩构成课的实践与创新
在教学课的设置上,则应将理论与课题相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规定性设计的创作练习,个案式的元素练习,进一步的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不仅在创作意识、创作思维上得到提升,也培养他们个性化的艺术设计能力。笔者在教学的实践认为以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其潜力和个性:
1、博赏教学。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设计的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力较弱,致使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变得迟钝,很多学生无缘认识好的设计作品。第一博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商”,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和认识优秀的作品,就如“博览群书”,博赏的目的在于利用优秀作品碰撞学生的心灵,以体验的方式和感悟的力量给学生一把打开艺术殿堂的钥匙,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博赏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认识,受教育的过程,通过艺术形象“潜移默化”的陶冶,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例如在色彩构成这门课程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领域优秀的设计作品开展讨论,来发现不同的色彩构成要素对人所形成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博赏教学方式不见得立竿见影,切忌急功近利的浮躁的情绪,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注重引导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多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激发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2、联想式教学。通过对色彩构成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色相、纯度、明度等概念记得滚瓜烂熟,作业却往往千人一面,对学习开始厌倦,很难有兴趣再钻研练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中国传统美术素来强调“眼中之物,即心中之物”,只有心灵的体现才能变为艺术的体现。例如在色彩构成课的训练中,除让学生作基础的色彩练习外,我还让学生作了命题式的联想色彩练习,如:给出学生(服装、音乐、饮料、化妆品)四个不同的抽象命题概念进行拓展练习,再以红、橙、蓝、绿四种不同颜色为主题色调进行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心理感受,通过颜色把这些抽象的命题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色彩的应用不必受形体的束缚,画面可以是由点、线、面构成或是一些抽象的图形或符号使之简化。总之,注重画面的整体命题色彩感受。学生的作业效果非常的理想,对色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又很好的与后面的专业课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和延续。课程结束时为学生作了一个作品成果展示,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只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色彩构成作业的模式化,而是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具有成就感。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作品。
3、审美式教学。对自然界色彩的采集与观察,是认识色彩的起点。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去探索和发现它们独特的色彩规律,积累经验。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假日走出去,亲自去看、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总结和归纳,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我要求学生把每天中美好的瞬间用色彩表现出来。只有素材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使自身对色彩的理解不断的提高。
三、结合自身特点确立教学目的,做到情感教学
针对技校学生特点,讲授色彩构成课程,首先要打开他们欣赏美、崇尚美的心灵大门,再引导他们逐步走上追寻美、创造美的路程。通过以美怡情的情感注入,提高学生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个性发展的自觉性,达到水道渠成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对自己所选专业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刚入学的同学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所以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专业的基础认知是开始教学的关键。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分析学生的动机,也要分析自己的动机,确立目标。教学的效率与学生从事哪项学习的快乐程度(即取得进步而获得的满足感)有着直接关系,针对不同专业认知程度设立不同的课程目标,如:展示设计专业以侧重色彩的空间感为重点;设计专业以侧重色彩的情感为重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从枯燥的基础训练中寓学于乐。
其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色彩构成课,不像其他人文学科或工艺制作学科那么理性和规范,它是需要强烈的感受力来支撑,在这里,感情是着眼点,感受力是关键。学生感受力的提高和加强,才会引起学生艺术创造的冲动和能力,尤其是我们当前的学生,他们对设计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因此情感因素应该是教学中最应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面对事物、在与事物的接触中得到经验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事物,学会体验,和总结。用这种美好的事物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中职生,与其它院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不能照搬其它院校的教学模式。所以作为基础课的色彩构成教学重在扩宽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提高判斷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表现能力的掌握。使学生对颜色有一个综合评定的能力。
四、坚持因人施教,注重个性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更加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发现、引导因人施教,为今后的个性化的表现都是大有益处的。鲜明的个性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不断的演变和完善,学生时期是以后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课堂作业则是个性体现的端倪。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作业背后识别出学生不同的特点或展现个性的东西,加以鼓励,发挥其独特之处。
对于不同的个性,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引导和培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扼杀他们可贵的个性化的东西,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质,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一次色彩构成教学中,我做了一个尝试,要求每一个同学随意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色彩组合,同学们的色彩或深沉、或鲜亮、或朴素,尽管在色彩的搭配上有各样的问题,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在个性。作为学生他们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在下意识状态下的本能反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其向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当然发展学生个性并不是无目的的听任自流、标新立异,任何个性都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共性而言的,个性的良好发展取决于恰当的引导。在色彩构成教学中本人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在色彩上的特点,针对同一组命题作多种色彩设计方案,反复比较不同用色的效果,这样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配色,自主的搭配,重新构成画面色彩,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组织构成色彩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主动性。
3、在色彩构成课基础知识的练习中限制用色,比如可以限定学生只使用邻近色,或三对补色,迫使学生考虑如何丰富画面、协调画面,达到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色彩构成的知识和组织画面色彩能力的目的。
每个学生的艺术素质就是“知”(基本原理)和“行”(操作能力)的统一,在增进专业技巧,拓宽思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体的审美高品位。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而因势利导,在各种信息的往返交换中,努力探索,确认自我,获得独立的分析色彩,求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色彩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后的综合的设计教学质量,加快色彩构成教学的创新性以势在必行。总之,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不应该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毫无意义。只有将色彩构成基础知识与设计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活学活用,而不仅仅知道几个基本概念或构成作业。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为专业教育领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看见的不重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教学谈起》,李睦河北美术出版社
2、《色彩基础与应用》周信华、胡家康东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