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自己都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中去。文章试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和如何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此问题,以便更好的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 应用能力 现状 重要性 方法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自己都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中去。下文试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和如何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此问题,以便更好的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使得学校在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的全面教育有所欠缺。其中对现今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方面就有所欠缺。在大一大二学校会开设计算机课,仅仅只是简单的讲授,实际操作相对欠缺。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不足。对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方式无非就是从书面考试和上机操作两方面进行[1]。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课程教授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学生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好成绩而进行复习,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应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最终造成学生将理论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应用的实际操作上就相形见绌了。这样就使得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真正提高并没有多大的用途。
(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现在不仅是计算机领域的工作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几乎所有的工作领域都需要计算机人才,要想在工作领域有所突破,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学生无论现在学习的是什么专业或将来要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就需要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寄托在大学教育上面。
三、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课程体系
在大学本科期间开设的计算机课虽然是基础课,但是却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2]。因此,首先,教育部在编写教材,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计算机水平,从专业所需要的结构和能力结构出发,建立相对科学的课程体系。其次,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给学生某一个题目,使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使学生十分熟练地运用程序设计方法。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进行思考问题。此外,还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比如总结法、分析法、实例法等。
(二)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引路者,因此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学校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其一,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鼓励本校教师去其他高校或国外进修、深造。对于那些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领导作用,让他们带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其二,要积极引进人才,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人才既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三)加强计算机操作训练
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自己操作,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上机操作。上机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但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必要的时候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的管理与引导[3]。教师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上机的内容向学生布置清楚,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上机操作或偷懒。第二,在学生自己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第三,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上机时间。
(四)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
过去传统的计算机能力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应用的考察较少。若要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改革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对于计算机的考核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都应该用上机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的考试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上机操作上。考试题中的应用操作题应该是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编制而成,基本上能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结语
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操作教学过程中,要从“基础、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自己都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刘风.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12-14
[2]李春华.发展机器人教育 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1:23-50
[3]冉崇善.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23-50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 应用能力 现状 重要性 方法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自己都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中去。下文试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和如何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此问题,以便更好的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使得学校在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跟不上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的全面教育有所欠缺。其中对现今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方面就有所欠缺。在大一大二学校会开设计算机课,仅仅只是简单的讲授,实际操作相对欠缺。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不足。对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方式无非就是从书面考试和上机操作两方面进行[1]。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课程教授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学生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好成绩而进行复习,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应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最终造成学生将理论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应用的实际操作上就相形见绌了。这样就使得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真正提高并没有多大的用途。
(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现在不仅是计算机领域的工作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几乎所有的工作领域都需要计算机人才,要想在工作领域有所突破,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学生无论现在学习的是什么专业或将来要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就需要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大部分寄托在大学教育上面。
三、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课程体系
在大学本科期间开设的计算机课虽然是基础课,但是却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2]。因此,首先,教育部在编写教材,学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计算机水平,从专业所需要的结构和能力结构出发,建立相对科学的课程体系。其次,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给学生某一个题目,使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使学生十分熟练地运用程序设计方法。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进行思考问题。此外,还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比如总结法、分析法、实例法等。
(二)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引路者,因此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学校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其一,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鼓励本校教师去其他高校或国外进修、深造。对于那些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领导作用,让他们带动其他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其二,要积极引进人才,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人才既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三)加强计算机操作训练
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自己操作,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上机操作。上机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但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必要的时候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的管理与引导[3]。教师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上机的内容向学生布置清楚,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上机操作或偷懒。第二,在学生自己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第三,确保学生具有足够的上机时间。
(四)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
过去传统的计算机能力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应用的考察较少。若要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改革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对于计算机的考核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都应该用上机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的考试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上机操作上。考试题中的应用操作题应该是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编制而成,基本上能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结语
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操作教学过程中,要从“基础、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大学生自己都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刘风.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12-14
[2]李春华.发展机器人教育 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1:23-50
[3]冉崇善.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