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374-01
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收治急诊重危患者及大手术术后患者。患者病情重,病种复杂,侵入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我院对2013年6-12月份综合性ICU住院患者开展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6月~12月份ICU住院患者例入监测对象,其年龄范围32~83岁,平均年龄64.5±9.6岁。其中男324人,女273人,共597例。
1.2 监测方法
参照卫生部ICU目标监测要求,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对ICU患者进行监测,每天固定时间登记《ICU患者日志》,每周固定时间填写《ICU患者临床病情分级登记表》。每天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按要求填写《ICU目标监测调查表》。凡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根据民科软件设置的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并填写ICU患者日志,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日医院感染发病率[1]。
1.3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和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颁布的《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指南》进行诊断。
2 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 我院2013年6~12月份ICU监测人数597人,感染人数55人,住院总日数8599天,感染率为9.21%,日感染率为6.39‰,感染例次68例,感染例次率为11.39%;患者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3.61,病人调整日感染率1.77‰,调整日感染例次率3.15‰。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监测患者115例,置管天数642日,感染患者19例,感染例次29例,例次千日感染率为45.17‰。
2.2 导尿管相关感染情况:监测患者570例,置管天数7462日,感染例次16例,例次千日感染率均为2.14‰。
2.3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监测患者80例,置管天数321日,感染例次8例,例次千日感染率均为24.92‰。监测结果表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导管留着时间长短有着密切关系。结果见表1。
表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
68例医院感染中共检出病原菌72株,大多为革兰氏阴性菌。结果见表2。
表2 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情况
3 讨论
本次目标性监测表明,我院ICU感染率与2013年江苏省140家医院ICU 的调整日感染例次率相比较,我院处于第P80个百分位,在正常范围内较高(标准值P10-P9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主要的细菌为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引起VAP 相关的危险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多为重症患者,昏迷、长期卧床,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同时接受大量抗菌药物、激素和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差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各种诊疗操作有关,综合ICU患者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患者较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屏障,并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低,导致感染菌株在不同病人间的交叉传播。
发生UTI的主要原因为导尿管使用率高,且留置时间较长。插尿管时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破坏尿道屏障作用。因此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尿管,同时每天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量缩短留置时间,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减少易感因素。UTI的主要病原体为真菌。有研究表明,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ICU患者由于病情的复杂,使用抗菌素起点高,部分患者长期用药,使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导致二重感染。
本次调查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管道的留置时间长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导管留置时间越长,CRBSI的发生率越高。因此,除非绝对需要静脉导管,否则是越早拔除感染发生率越低。导管留置时间以7天左右为佳,最好不超过10天。其次多次侵入性操作、留置多腔导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也是引发CRI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综合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病房,呼吸机、泌尿道和中心静脉等导管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需重点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ICU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使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与医生、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监控,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采限有效预防措施,规范医生的诊疗程序、护士的操作规程,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指南[S], 江苏,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 北京,2001.2
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收治急诊重危患者及大手术术后患者。患者病情重,病种复杂,侵入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我院对2013年6-12月份综合性ICU住院患者开展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6月~12月份ICU住院患者例入监测对象,其年龄范围32~83岁,平均年龄64.5±9.6岁。其中男324人,女273人,共597例。
1.2 监测方法
参照卫生部ICU目标监测要求,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对ICU患者进行监测,每天固定时间登记《ICU患者日志》,每周固定时间填写《ICU患者临床病情分级登记表》。每天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按要求填写《ICU目标监测调查表》。凡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根据民科软件设置的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并填写ICU患者日志,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日医院感染发病率[1]。
1.3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和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颁布的《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指南》进行诊断。
2 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 我院2013年6~12月份ICU监测人数597人,感染人数55人,住院总日数8599天,感染率为9.21%,日感染率为6.39‰,感染例次68例,感染例次率为11.39%;患者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3.61,病人调整日感染率1.77‰,调整日感染例次率3.15‰。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监测患者115例,置管天数642日,感染患者19例,感染例次29例,例次千日感染率为45.17‰。
2.2 导尿管相关感染情况:监测患者570例,置管天数7462日,感染例次16例,例次千日感染率均为2.14‰。
2.3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情况:监测患者80例,置管天数321日,感染例次8例,例次千日感染率均为24.92‰。监测结果表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导管留着时间长短有着密切关系。结果见表1。
表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
68例医院感染中共检出病原菌72株,大多为革兰氏阴性菌。结果见表2。
表2 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情况
3 讨论
本次目标性监测表明,我院ICU感染率与2013年江苏省140家医院ICU 的调整日感染例次率相比较,我院处于第P80个百分位,在正常范围内较高(标准值P10-P9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主要的细菌为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引起VAP 相关的危险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多为重症患者,昏迷、长期卧床,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同时接受大量抗菌药物、激素和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差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各种诊疗操作有关,综合ICU患者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患者较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屏障,并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低,导致感染菌株在不同病人间的交叉传播。
发生UTI的主要原因为导尿管使用率高,且留置时间较长。插尿管时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破坏尿道屏障作用。因此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尿管,同时每天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量缩短留置时间,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减少易感因素。UTI的主要病原体为真菌。有研究表明,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ICU患者由于病情的复杂,使用抗菌素起点高,部分患者长期用药,使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导致二重感染。
本次调查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管道的留置时间长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导管留置时间越长,CRBSI的发生率越高。因此,除非绝对需要静脉导管,否则是越早拔除感染发生率越低。导管留置时间以7天左右为佳,最好不超过10天。其次多次侵入性操作、留置多腔导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也是引发CRI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综合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病房,呼吸机、泌尿道和中心静脉等导管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需重点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ICU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使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与医生、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监控,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采限有效预防措施,规范医生的诊疗程序、护士的操作规程,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指南[S], 江苏,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 北京,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