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喜洲作为古时滇西北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一直以来深受汉文化影响。清末民初时喜洲商帮的崛起促成了当地合院式民居的大规模建造。作为白族聚居地的喜洲在吸收中原四合院建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并融合本民族特色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群落。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作为对比,探讨其建筑特点,分析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內涵。
  关键词:喜洲镇;白族;合院式民居;北京四合院
  在大理市北部,苍山洱海之间,有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它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故乡,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老舍先生曾称它为“奇迹”、“世外桃源”。这就是喜洲镇。
  作为“文献名邦”大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这座滇西北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由于重视教育,喜洲名人辈出,当地流传着“二甲进士八十个,举人贡生数不清”的俗语,可见其汉文化烙印的深刻。一千多年来,白族人民秉持着包容并蓄、勇于进取的开放精神,不断吸收汉文化的优秀之处,使其与白族文化交融汇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民风。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就是最鲜明的体现。
  白族人对于住房的重视程度是令人咋舌的,哪怕耗尽财力,也要建造一幢阔气精美的住宅。现存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中,多为清朝和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合院式建筑。它脱胎于传统汉族民居建筑——四合院,并在其基础上融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特点和文化元素,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条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最具代表性。笔者以北京四合院作为对比,尝试探讨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建筑的独特之处,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所在。
  一.特殊的朝向
  喜洲古镇西枕苍山,东临洱海,处于山水之间的缓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因此与北京四合院坐北向南的朝向不同,喜洲的民居建筑大多坐西向东。采用这样的朝向,一来可以让院落和主房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二来可以获得开阔的视野,三来还能有效抵御这一地带常年盛行的西风和西南风。要知道在以“风花雪月”四景著称的大理地区,“风”对于游人来说是为一道奇特景观,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却是影响民居建筑选址布局的重要因素,唯恐避之不及。喜洲白族民居的大门多开在东北角,也有这方面的考量,防止西南风直接灌入院落。
  喜洲民居背西向东,除却地理气候条件方面的因素,还有风水方面的原因。背山面水本为建筑风水中的吉相,加之这里的人认为,房子的主轴线向后要正对苍山的凸起处,寓意家庭“有靠山”,坐西向东便自然成为喜洲民居的主流朝向。
  优秀的建筑总是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甚至融为一体,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便是如此,它的建筑布局随自然环境而定,反过来又映衬着苍山洱海之境,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二.华丽的门楼
  明清时期,以左为尊的礼仪制度成为正统,这样的风尚在民间也一直沿用下来,不论是北京四合院还是喜洲白族民居,大门一般都设在正房朝向的左侧,且与正房朝向一致。因此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大多设在院落的东南角,坐北开向南面;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大门则大多设在院落的东北角,坐西开向东面。
  大门在民居建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整座民居的“脸面”,是民居主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大户人家往往尽力把大门修建的气派一些。
  北京四合院的门楼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级别较高的屋宇式大门其屋顶构造与南屋大抵相同,为两面坡的硬山形式,但其高度一般高于南屋。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其又根据民居主人的身份分为多个不同等级。墙垣式大门则是平民百姓所居住四合院的大门,就院墙而开,小而简陋。
  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主要兴建于民国时期的喜洲商帮富人之家,财力甚厚,且已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因此往往想方设法将门楼修建的更为阔气美观,无论是有厦式门楼还是无厦式门楼,皆尽显华贵,让人眼前一亮。
  有厦式门楼形式较为传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极具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特征。有厦式门楼按照形式特点又可分为出阁式和平头式两种。出阁式门楼的门头为木质结构,结构复杂而精巧,装饰华丽,梁枋上层层递进的出挑斗拱使整座门楼看起来气势恢宏而华美。出阁式门楼多为喜洲的有钱人家修建,以此彰显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地位。平头式门楼则多为普通人家所采用,形式相对简单一些,门头为砖石结构,但在装饰上也极尽追求,精于雕刻并施以彩绘,引人注目。
  民国时期,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建造达到了兴盛的阶段。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喜洲商帮崛起后与国外的贸易往来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使得喜洲民居建筑出现了洋楼、无厦式门楼等中西合璧式建筑。无厦式门楼取材于砖石,垒成拱券门,并运用雕刻等手段呈现出各种几何图案的样式,展现出欧式建筑特征,与门堆、砖柱等中式建筑元素一道形成独特新颖的白族民居大门形式,在观感上与上海的石库门有些相似之处。
  另外,喜洲的名门望族要根据各家的名位在大门上悬挂匾额,如“进士第”、“科贡第”、“将军第”等等。
  三.高大洁白的照壁
  照壁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十分普遍,大江南北,各式各样。在北京,照壁一般被称作“影壁”。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多设在大门内,与大门相对,依靠厢房而建,形成座山影壁。也有建在大门外的八字形或一字形影壁,规格高,做工好,但只有大户人家才建的起,因此比较少见。座山影壁就比较常见了,只需要以厢房的山墙为基础进行改造,在山墙上砌檐,中间用方砖拼心,在影壁中心和四角雕花,简洁、素雅而大方。
  关于照壁,喜洲人有自己的想法。当地白族人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民俗特征、审美风尚和元素,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照壁样式,即“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他们以照壁替代了与主房相对的东屋,照壁同时也是院墙。按照形式可分为“一滴水”(又称“一字平”)和“三滴水”两种。
  一滴水照壁的级别较高,仅见于官宦人家,其壁顶平齐,不设分段,壁顶设五脊瓦顶,尺寸高大,呈长方形,庄重、威严。三滴水照壁则最为常见,其壁面分为三段,中间的主壁宽且高,其高度与厢房上房檐口的高度相当,壁顶为庑殿式,飞檐翘角,曲线优美;两边的副壁相互对称,相比主壁较窄且低,其高度与厢房下重檐间的 “封火墙”相当,壁顶为硬山式。照壁壁面的宽度与院子的宽度相当,两边的副壁各自对接厢房或院门,其形状看上去就像人的脸面与双耳。照壁的造型装饰尤为精美,檐下泥塑数层挂枋或斗角,其下镶砌大理石,施以彩绘。墙面的主色调为白色,边角以蓝色的条纹装饰,极具白族特色,体现了白族人崇尚白色的审美偏好,其朴素、清新和淡雅一如白族服饰的装扮,与简洁大方的扎染长布形成了完美的对照。白色的墙面中央多以动植物、山水画、文字书法等题材进行装饰,中国传统美学的蕴涵在这一面墙壁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些人家会在照壁上题上象征自己家族姓氏的家风遗训,如张姓的“百忍家风”、杨姓的“清白传家”、赵姓的“琴鹤家声”、李姓的“青莲遗风”等,映射出喜洲白族人的文化修养之高。此外,白族人尊重、热爱自然,因此大多人家会在照壁内侧下方建一花坛,增添美观。   “三坊一照壁”的照壁除却审美和文化上的意义,还具有反射光线以增加院落和主房采光效果的功能,使院落看起来明亮、宽绰,这是北京四合院的座山影壁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也是“照壁”一词中“照”的含义之一。
  四.紧凑、幽雅的房屋
  北京四合院的房屋一般为单层,正房一般为五开间,且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之间相互分开,各自独立,并不连在一起,且相隔距离较远,因此院落视野开阔,宽广敞亮,能获得更为充足的阳光,抵御北方冬天的寒冷气候。
  而在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的喜洲,没有严寒的天气,民居对于日照的需求不像北京那么大,加之为了抵御这一带的风的袭扰,喜洲合院式民居建筑的厢房与正房、倒座或照壁往往连在一起,房屋布局紧凑,并且房屋为两层的楼房,高度较高,正方一般为三开间,院落相对较小,因此相比起北京四合院的敞亮,喜洲民居则更显幽深、雅致。尤其是“四合五天井”,在正房、厢房和倒座之间围成一个天井,意境高深,在其中养花种草,叠石引水,更添雅韵,再加上这四坊的两两相接之处所形成的四个漏角天井,充分展现出四合五天井的悠然居住氛围。
  除上述元素之外,喜洲白族民居还有许多细部装饰也充分展现了白族特色,如山墙、围屏、檐口、门窗等的装饰。北京四合院的山墙的山尖一般为人字形,讲究一点的在侧脊上会有瓦兽、砖雕等,但一般没有山墙墙面的的装饰,仅在卡子墙上有装饰。而喜洲白族民居的山墙除了人字形还有半圆形和多边形,且在山尖下画有山花,多画白色卷草纹,极具白族建筑特色。围屏一般都会镶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部点缀数块大理石。
  总的来说,北京四合院因地处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皇城,天子脚下,等级制度森严,其民居四合院也展现出一种大气、古朴、庄严的特点。而喜洲地处风景独好的大理,苍洱之境,山水环绕,其民居建筑装饰也透露出一种淡雅、秀丽、清新的特点,融合南北之特色,集木、石、砖三种雕刻工艺于一身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既有华丽的色彩,也有素朴的韵味,加上白族自身崇尚的素雅的白色、青蓝色,使民居呈现出一种水墨画般的安宁古雅的氛围,与其自然环境相映衬。置身于喜洲,就像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墨笔山水畫之中,意境充沛丰满。喜洲这座巨大的白族民居建筑博物馆为中国民居建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人们去好好品味和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勤.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刘裕荣.大理喜洲村白族民居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3]姜龙.汉式喜洲白族民居门楼的建筑情感表达[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5):266-268.
  [4]米满宁,范 鹏,王尽遥.大理喜洲白族照壁的造型特征及装饰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13(03):115-120.
  [5]姜波.四合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张哲豪(1995-),男,河北正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对于各类资源的开发以及工程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强。而且我国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过于频繁的开发活动使得我国地质状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主要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
期刊
摘 要:《木兰随想》是一首二胡独奏乐曲,作曲家根据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选取其中战斗的情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而成的,全曲分为出征、思乡、战斗、追击四个部分,既有战争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细腻柔情的思乡场景,乐曲通过二胡的演奏与描绘的情境交织在一起,使听众通过聆听音乐感知作曲家的情感表达,本文从二胡演奏的特点入手,去探析每个情境中的音乐表达。  关键词:《木兰随想》;情感表达;情境;演奏技巧  二胡曲
期刊
摘 要:莫斯的《礼物》是人类学交换研究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在原始或古代社会中,什么使受礼者必须做出回报?莫斯在进行毛利人礼物交换的研究时,找到了毛利人“hau”的概念,从而解答了自己的问题。莫斯认为,正是礼物中的“hau”迫使受礼者要做出回报,他把这称为“礼物之灵”,认为人们是迫于“礼物之灵”的压力,而进行回礼的,进而针对当初“社会之所以成其为社会”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答案。 
期刊
摘 要:现今对我国建筑行业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施工十分符合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使用绿色施工技术能够解决施工成本高,污染大的问题。本文分析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施工管理;理念应用  一、当代的“绿色施工理念”  “绿色施工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环保施工理念”。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改变施工技术加钱管理力度,以达到保护周围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施工企业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建筑装饰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极其重要,可以有效提升房屋的居住舒适度,为居住者提供更高品质的空间。为了保障其施工质量,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并且在施工过程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要点。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要点;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人士对于乡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音乐作为一种能够传递温暖表达情绪的方式,我们需要合理利用音乐引导鼓励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将留守儿童在音乐中明白自己的父母为了给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做出的努力,明白自己并不是被社会所遗弃的人群,从来帮助孩子们树立更强的自信心,向未来充满鲜花与爱的人生道路努力奋进。  关键词:留守儿童;音乐教学;心理健康  儿童阶
期刊
摘 要:随着目前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已经被应用到我国的各大工程领域中,并逐渐推广与发展起来。其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项目管理中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缺陷。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项目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性参考与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的合理规划管理是促进城市生产活动、居住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建筑企业只注重施工而忽视工程规划管理,就会导致工程建设出现多种问题,影响城市化建设的进度。因此,基于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考虑建设工程的长远效益,这样才能更好确保建筑工程建设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管
期刊
守護天使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新时代进行戏曲艺术的传播与转化,已经成為党和政府关注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戏曲艺术的价值出发,探讨戏曲艺术在新时期进行传播与转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戏曲艺术;传播;转化;思考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国家和政府逐渐加大对于戏曲艺术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对于戏曲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