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深刻理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幼儿园环境含义。
《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范围中,用大教育观来界定幼儿园环境的,突出了“创设”和“利用”。要把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结合起来。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与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有机结合起来。将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与班级环境的创设结合起来。环境创设形式多样化,重视环境创设中各部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环境创设要满足孩子多方面需要的,能使他们获得经验。
《纲要》对环境创设的要求“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重视幼儿生理的健康,设施设备的高矮、活动用具及材料的大小、安全性问题等符合幼儿生理规律适合幼儿使用。教师从孩子的需要进行环境创设,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要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满足幼儿的需要,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实用。而不是作摆设做装饰用。如美术角,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应该是不一样的,小班应以撕纸、涂鸦的材料为主,而大班以制作、绘画为主。
三、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
环境创设要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例如:攀枝花的生长过程——源于孩子的生活——它有哪些变化——相比较——“画”下来——为科学发现区提供记录工具(打破区域材料的内容)——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产生的用于攀枝花相关的材料制作画——提供各种工具及辅助材料——引出攀枝花还可以有很多用途——张贴到墙上交流(成为有意义的墙饰)。
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包括了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也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做到了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卧室中有节奏、单调的仿雨滴声。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考虑到了,
环境创设要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注重环境创设的实用性,不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每个幼儿的“作品”(手工、操作材料等)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一起布置环境,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环境创设的内容随季节、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多样。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极大的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创设幼儿活动环境。
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初步理解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深刻理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幼儿园环境含义。
《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范围中,用大教育观来界定幼儿园环境的,突出了“创设”和“利用”。要把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结合起来。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与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有机结合起来。将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与班级环境的创设结合起来。环境创设形式多样化,重视环境创设中各部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环境创设要满足孩子多方面需要的,能使他们获得经验。
《纲要》对环境创设的要求“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重视幼儿生理的健康,设施设备的高矮、活动用具及材料的大小、安全性问题等符合幼儿生理规律适合幼儿使用。教师从孩子的需要进行环境创设,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要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满足幼儿的需要,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实用。而不是作摆设做装饰用。如美术角,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应该是不一样的,小班应以撕纸、涂鸦的材料为主,而大班以制作、绘画为主。
三、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
环境创设要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例如:攀枝花的生长过程——源于孩子的生活——它有哪些变化——相比较——“画”下来——为科学发现区提供记录工具(打破区域材料的内容)——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产生的用于攀枝花相关的材料制作画——提供各种工具及辅助材料——引出攀枝花还可以有很多用途——张贴到墙上交流(成为有意义的墙饰)。
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包括了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也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做到了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卧室中有节奏、单调的仿雨滴声。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考虑到了,
环境创设要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注重环境创设的实用性,不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每个幼儿的“作品”(手工、操作材料等)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一起布置环境,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环境创设的内容随季节、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多样。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形式多样,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极大的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创设幼儿活动环境。
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初步理解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