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被认为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与《湿地公约》
“湿地(Wetland)”一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时开始使用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湿地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认识,1971年2月2日来自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Ramsar)为加强保护和利用湿地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也称为《拉姆萨尔公约》,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关注的是对湿地的保护和“明智利用”,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1988年1月《湿地公约》秘书局正式建立并成为公约的常设秘书机构,美国学者丹·纳维德为首任秘书长。目前,有158个缔约方,共有1754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1.61亿公顷,全球40%以上的物种生活在淡水湿地中。世界湿地保护经历了过度开垦和破坏、保护与控制利用、全面保护与科学恢复3个阶段,虽然各国都在重视湿地保护,但由于国情不同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政策也有较大差异,发达国家由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强,国家用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其湿地保护政策更加完备。世界著名保护学家、科学家、湿地国际、国际保护联盟(IUCN)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湿地之父”的瑞士人霍夫曼先生2009年2月在挽救西班牙多尼亚纳新计划的庆祝会上说,《湿地公约》最重要的影响是:今天的湿地不再被视为荒地。
“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10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利用这一天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1997年以来历年湿地日的主题是: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
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2007年:湿地与鱼类
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我国与湿地保护
我国于1992年3月1日加入《湿地公约》, 2000年11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4年2月2日通过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2007年4月3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揭牌仪式,为我国全面提高履行联合国《湿地公约》的能力、承担相应国际义务与责任和强化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世界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其中,自然湿地面积362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94.07%,库塘湿地面积22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95%,湿地面积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4位。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水禽类271种,两栖类300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我国已经建设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37块,国家级的湿地公园100处,总面积1790万公顷,全国约50%的天然湿地和一大批濒危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多功能利用区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并存的保护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了显着成效。我国湿地保护成就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2008年在韩国昌原召开的第十届缔约方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湿地保护的实践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湿地保护的典范。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关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面对全球暖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湿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湿地约占地球表面6%~8%的面积,很多研究表明湿地作为地球上巨大的碳汇,能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今年世界各国开展各种活动来进一步唤起人们对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2月2日《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德·特艾格表示,今年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口号是“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这两者都反映了我们已经认识到需要尽快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潜在灾难的紧迫感,尤其是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我们不仅强调,湿地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元素,而且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以全面性、跨部门并以生态系统作为基础来审视。
(责编:张英豪)
湿地保护与《湿地公约》
“湿地(Wetland)”一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时开始使用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湿地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认识,1971年2月2日来自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Ramsar)为加强保护和利用湿地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也称为《拉姆萨尔公约》,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关注的是对湿地的保护和“明智利用”,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1988年1月《湿地公约》秘书局正式建立并成为公约的常设秘书机构,美国学者丹·纳维德为首任秘书长。目前,有158个缔约方,共有1754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1.61亿公顷,全球40%以上的物种生活在淡水湿地中。世界湿地保护经历了过度开垦和破坏、保护与控制利用、全面保护与科学恢复3个阶段,虽然各国都在重视湿地保护,但由于国情不同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政策也有较大差异,发达国家由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强,国家用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其湿地保护政策更加完备。世界著名保护学家、科学家、湿地国际、国际保护联盟(IUCN)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湿地之父”的瑞士人霍夫曼先生2009年2月在挽救西班牙多尼亚纳新计划的庆祝会上说,《湿地公约》最重要的影响是:今天的湿地不再被视为荒地。
“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10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利用这一天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1997年以来历年湿地日的主题是: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
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2007年:湿地与鱼类
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我国与湿地保护
我国于1992年3月1日加入《湿地公约》, 2000年11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4年2月2日通过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2007年4月3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揭牌仪式,为我国全面提高履行联合国《湿地公约》的能力、承担相应国际义务与责任和强化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世界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其中,自然湿地面积362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94.07%,库塘湿地面积22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95%,湿地面积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4位。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水禽类271种,两栖类300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我国已经建设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37块,国家级的湿地公园100处,总面积1790万公顷,全国约50%的天然湿地和一大批濒危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多功能利用区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并存的保护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了显着成效。我国湿地保护成就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2008年在韩国昌原召开的第十届缔约方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湿地保护的实践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湿地保护的典范。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关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面对全球暖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湿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湿地约占地球表面6%~8%的面积,很多研究表明湿地作为地球上巨大的碳汇,能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背景下,今年世界各国开展各种活动来进一步唤起人们对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2月2日《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德·特艾格表示,今年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口号是“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这两者都反映了我们已经认识到需要尽快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潜在灾难的紧迫感,尤其是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我们不仅强调,湿地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元素,而且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以全面性、跨部门并以生态系统作为基础来审视。
(责编:张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