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均匀剂量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等效均匀剂量(EUD)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治疗(BT)计划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腔内联合插植BT的宫颈癌患者20例,分别进行基于EUD和混合EUD (h-EUD)计划的优化设计,分析比较计划结果与预先的混合逆计划优化(HIPO)计划间剂量学差异。为进一步评估EUD目标在优化设计中的作用,对所有病例增加了虚拟的均匀组织间插植实验。

结果

3种优化计划具有相似的适形指数,与HIPO计划相比,EUD计划的膀胱、直肠、小肠平均D2cm3分别减少了0.22、0.23、0.28 Gy,平均EUD分别减少了0.14、0.20、0.15 Gy;h-EUD计划的膀胱、直肠、小肠平均D2cm3分别减少了0.16、0.22、0.24 Gy,平均EUD分别减少了0.20、0.13、0.16 Gy (P均<0.05)。在虚拟插植实验中,EUD目标能对危及器官提供更加显著的剂量改善。

结论

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BT采用EUD优化方法能在保证靶区剂量基本一致,并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改善治疗计划。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甘露糖对6个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在6个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MTT法观察甘露糖对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别给予对照组、甘露糖组0、2、4、6、8、10 Gy照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甘露糖对6个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甘露糖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6个肺癌细胞系
目的比较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18F-FDG PET-CT及T2加权(T2W) MRI所勾画胸段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位置及长度差异,探讨食管癌原发肿瘤GTV勾画时PET-CT与MRI图像结合的必要性。方法26例拟行同步放化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增强3DCT、增强4DCT、PET-CT、增强MRI胸部定位扫描,基于3DCT图像形变配准。分别基于3DCT、4DCT的呼气末时相、PET-
目前的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与放疗、免疫治疗相结合的作用机制、联合方案、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现有研究证实抗VEGF治疗可以提高放疗对肿瘤的控制,但怎样在疗效最大化、伤害最小化的基础上将这3种治疗手段合理运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对抗VEGF治疗与放疗、免疫治疗联合抗肿瘤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西他滨化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阐明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剂量学限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接受吉西他滨化疗+胸部放疗的NSCLC患者19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放化疗情况以及ARP情况。Logistic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ARP发生的因素。结果共49例患者发生≥2级A
下咽癌是头颈部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25%~35%。由于下咽重要的位置与功能,器官功能的保全与生存的提高同样重要,综合治疗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模式不断更新,患者生存以及器官功能保全率逐渐升高。近年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在下咽癌治疗中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综合治疗的进展以及最近的临床研究热点。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7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具有放疗前、后MRI且接受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96例,均接受术前长程同步放化疗,放疗后6~13周接受根治性手术。对放化疗前4周内及之后4~8周的直肠MRI进行评价,并与3年无瘤生存(DFS)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组患者T3、T4期者分别为80例(83%)
目的应用TG119报告中的测试例对联影公司URT-Linac 506C加速器和URT计划系统FF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主要研究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剂量目标、点剂量和剂量分布计算准确性。测试模体采用AAPM TG119号报告测试例模体,主要包括模拟多靶区、模拟前列腺肿瘤、模拟头颈肿瘤和模拟C形靶区(简单)等。使用指形电离室和胶片,在URT计划系统(临床实验版本)和
目的基于小动物照射研究平台建造C57BL6/J小鼠放射性肠炎精准模型。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6 Gy照射组、9 Gy照射组及12 Gy照射组4组。基于SARRP,照射组小鼠接受全腹单次照射,剂量率为4 Gy/min。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小肠病理改变。结果CT扫描后,勾画靶区及正常组织,根据4个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保护,采用等中心水平对穿照射方案。6、9、12 Gy组平均
目的研究BMI-1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 Gy X线及慢病毒下调BMI-1表达作为干预条件,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对SW199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结果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发现,与其他组比较,下调BMI-1表达并经4 Gy X线照射后细胞增殖能力最低,凋亡率
同步放化疗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国际推荐根治性放疗剂量为50.0~50.4 Gy,但中国食管癌与西方国家在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大有不同,行根治性放疗剂量仍倾向于60 Gy。增加放疗剂量能否带来生存获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认为高剂量放疗可提高局控率、改善生存,但也有研究认为提高剂量未能带来生存获益,且可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因此,本文就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剂量对预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