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生的耐跑课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耐久跑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头痛的事,加上耐久跑枯燥无味的特点,哪有各种网络游戏来的刺激、痛快。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都沉浸在各种各样的“网游”里,哪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更别说参加耐久跑了。因此,身体素质也在大幅度的下降,制造出许多体弱多病、肥胖、近视等“不良少年”。耐久跑是锻炼身体和改善各种“病征”很好的项目。那么如何让高中生对耐久跑产生兴趣并上好耐久跑课就是我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耐久跑;高中生;主动性;心理障碍;实效;因材施教
  
  耐力素质是身体健康和体制强弱的重要标志,它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耐力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具有巩固性的锻炼,才能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坚持不懈的耐力素质练习,可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对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耐久跑十分枯燥,加之有些学生对耐久跑锻炼的价值认识不足,怕苦、怕累、锻炼的积极性也不高,影响了正常教学。为此,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跑步》一书的贺词中有这样一段评述:“跑步是体育运动中最完美的一项运动形式,是世界运动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活动之一。”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11日定位世界跑步日。
  一、强化主观意识,培养锻炼的主动性
  通过理论课、引导课及一切机会向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远大目标和时代赋予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及责任。加强思想动员,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果断、忍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耐心反复的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并善于运用我校毕业生的一些实例,来启发鼓舞学生。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战争年代拼体力的故事,竞技场上你追我赶的较量来增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养成锻炼的习惯。
  二、准备活动必须充分
  不管哪种准备活动,其生理作用是一致的,目的是通过练习克服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隋性,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处于适宜的水平,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增加,消化腺分泌减少,汗腺分泌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
  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要考虑到训练的性质、以及运动员的特点,不同的准备活动,具有不同的生理效果、正确地组织准备活动,可以克服身体个器官系统的机能隋性,达到适宜的兴奋水平,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因此训练中准备活动是很重要的一环,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准备活动科学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增强体制,提高运动成绩和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加强基本动作的教学与锻炼,克服心理障碍
  高中生心肺机能发育尚未成熟,速度耐力练习因受代谢机能的限制,适应较差。故此,跑前要把锻炼方法、目的及要求向学生讲清楚,以消除惧怕心理。在耐久跑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动作的教学与锻炼,要让学生跑的轻松、自然。在轻松、自然中提高兴趣和自信,强调用较慢的速度、匀速跑完较长的距离,同时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体力。如学生在初次测验时,掌握不了耐久跑的动作要领与体力分配,一开始就拼命跑,很快就体力不支,甚至跑不完全程,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选择一种即能提高耐久跑兴趣,又能得到锻炼的项目。比如:定时跑、越野跑、超越跑等。充分发挥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最大潜力,循序渐进地提高持久的奔跑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步骤要优中有变,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要多样有效,教师讲解要精练,示范要准确,课的组织要紧凑严密,一环扣一环。重点抓住途中跑,以有氧代谢的跑法为基础,反复做有节奏的匀速跑。这种跑法省体力,能持久。如第一次课800米,第二次课增加到1200米,用60—70%的力量从始至终完成。待下次课跑时学生不觉得困难和吃力时,再增加距离和速度,要求男生800米3分钟、1200米3分55秒下来,或增加到1500米,用数量带质量强化练习,成绩提高的更快。跑的技术上要求学生跑时尽量减少腾空时间,步长要适中,这样即省力又有实效,教师不要一味追求动作要领,要让学生在匀速跑的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耐久跑的能力和技术,逐渐体会正确的姿势和省力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间练习中,适当地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如蛙跳、立定跳、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五、因材施教,把握住训练的科学性
  高中生的耐力练习要考虑肌体功能的局限性,在任何阶段都应注意,只有科学的训练,才能提高心血管、呼吸和新陈代谢的能力。长时间负荷时,由于新陈代谢的无氧能力储备不足,较容易出现疲劳。因此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避免极限负荷。如果掌握好运动负荷是提高耐力素质的关键,量和强度通过测脉搏来完成,以学生的脉搏次数和自我感觉为依据。一般情况下,10分钟24-32次为宜,其次要把全班分成甲、乙两组,并分别要求强度,量力而行,以解决“吃不饱”和“受不了”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明确规定,请假或没跑到终点者下次课一律要补上,决不能让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所教年级,学生养成了耐久跑的习惯,为紧张的学习提供了健康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迟化.提高耐久力素质跑步真的可以替代吗?[J].中国学校体育.2007,(08)
  [2]岳群.耐久跑评价方法新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6.
  [3]唐宏贵,钱文军等.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澳]约翰,A霍利等.徐昌豹审译,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跑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高巨华.耐久跑教学分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08).
  [6]扬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2,(0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