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一)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卷卷老师:讲述科学小实验的导师,中学物理教师,同学们眼中无所不能的“神人”,因为头发天生卷曲而得此别名。
  小 璇:卷卷老师的女儿,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来解答心中的“为什么”。
  小 博:与小璇同龄的邻居家的孩子,人小胆大,好奇心非常重。
  小 斐:小博的双胞胎妹妹,既喜欢看热闹,又喜欢亲手尝试一探究竟。
  卷卷老师拿着一个放大镜,对小璇、小博和小斐说:“今天我们来做几个与生活有关的透镜实验,大家仔细观察!”
  【实验器材】 放大镜(老花镜也可以)、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阳光强烈的时候,把一根火柴放在干燥的纸上。
  2.用凸透镜聚集阳光,尽量使阳光垂直穿过透镜,把焦点对准火柴头(如图一)。
  3.过一段时间,火柴被点燃了。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你们摸一摸,中间厚边缘薄。”卷卷老师讲解道,“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汇聚最亮的这个点叫作焦点,刚才就是把焦点对准了火柴头,才点燃了火柴。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作焦距。一个凸透镜,如果焦距越小,说明它对光线的汇聚程度越大。还有一类透镜叫作凹透镜,它们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小璇:“我知道,妈妈的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
  “对,近视眼镜都是凹透镜,而老人戴的老花眼镜都是凸透镜。你们认为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呢?”
  小博:“肯定是把光线散开的。”
  卷卷老师:“非常正确,下面来看一个小实验。”
  【实验器材】 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
  【实验过程】 1.在阳光强烈的时候,拿一副老花眼镜,使阳光垂直射向镜片。
  2.在地板附近移动它,会找到一个点特别亮,观察这个点的周围,发现比正常有阳光的地方要暗(如图二)。
  3.用近视眼镜做实验,找不到亮的光点,镜片似乎不透光,在地上留下了暗影,仔细观察,在阴影的四周有一圈比正常阳光要亮的光斑(如图三)。为什么?
  【原理解析】 拿一副老花眼镜观察时,因为透镜把透过镜面的阳光向焦点汇聚。用近视眼镜做实验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镜片所承接的阳光被向四周发散。
  卷卷老师变魔术般拿出一个矿泉水瓶子,里面有半瓶水:“看,三位,瓶子里面有水,我把水瓶放在阳光下,大家认真观察。”
  同学们看到瓶子下的石板上出现了很亮的光带。
  卷卷老师问:“为什么下面特别亮?”
  小博:“我知道,这瓶子里面的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能汇聚光线。”
  小璇:“就像刚才放大镜点燃火柴一样,夏天阳光强烈,瓶中的水再对光线起到汇聚作用,假如它的下面有易燃的枯草,就会引起火灾。”
  小斐:“我们看到电视里,有人很费力地从山上捡拾垃圾,里面也有很多矿泉水瓶子,原来不但能美化环境,还能减少火灾隐患。”
  “是啊,在草木茂盛的地方,不但要禁止烟火,矿泉水瓶子也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卷卷老师回应道。
  小斐想了想,提了个问题:“老师,是不是汇聚的透镜成放大的像,而发散的透镜成缩小的像?”
  卷卷老师:“不能这样说,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但它既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的像。你们拿着老花眼镜看远处的物体试一试。”
  “是缩小的,哎呀,还是倒立的呢?”小斐喊道。小博赶快抢过眼镜一试:“真的,都倒过来了!”小璇也拿过眼镜观察起来。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用它当放大镜用时,就是运用了这一点,那什么条件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呢?你们试一试。”
  他们试了一会儿:“远了不行,比较近时可以。”
  “对,前面我说了凸透镜的焦距,当我们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就是放大镜的原理。刚才看远处,物体在距离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就是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
  卷卷老师:“你们用凸透镜对着书本上的字,调整距离,能不能找到字放大了而且是倒立的情况?”
  几个人兴致勃勃地开始实验。
  小璇忽然高兴地嚷道:“我看到了,放大了,可字是倒立的!”
  “老师,你是说它成什么像与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有关吗?”
  “老师,什么样的像是实像,什么样的像是虚像?”
  大家的问题越来越多了。
  “是啊,是与物体跟透镜之间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在物理上简称物距。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它可以用一个光屏来承接;而虚像呢,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而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卷卷老师找好了器材,和大家开始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实验器材】 放大镜(已测出焦距的凸透镜)、蜡烛、火柴、白纸板(光屏)、长刻度尺。
  【实验过程】 1.在一条长桌面上,画一条直线(如图四)。
  2.点燃蜡烛,在桌面的一端直线上滴几滴蜡,把燃着的蜡烛固定好。
  3.沿着直线,一人手持凸透镜距蜡烛火焰大于二倍焦距,另一人拿光屏在透镜另一侧(无蜡烛一侧)移动,寻找清晰的像。(移动时要注意:与保持蜡烛和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光屏中心高度与透镜中心、蜡烛火焰中心高度基本相同)观察成像的大小、倒正,分析其虚实。第三人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距和像距,记录好数据,并记录成像情况。
  4.调整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使物距等于二倍焦距,重复前面的过程。
  5.调整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使物距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一倍焦距,重复前面的过程。
  6.调整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使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移动光屏看能否在光屏上找到像,然后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回望蜡烛,记录观察结果。
  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半天的实验,卷卷老师结合数据和他们看到的现象,对实验的结论进行了总结。
  【原理解析】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成清晰像时,光屏距离透镜的距离)处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的位置,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是幻灯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大家终于弄明白了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感觉很有收获!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女儿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激动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和其他几个学校的同学一起听公开课时,认识了一个外校的同学,我们聊起了最喜欢的老师。她说,她的一位语文老师教得特别好,人也好,是她崇拜的偶像。最后,我问她这位老师叫什么。妈呀!竟然是你!她是你的一个学生,叫何丽!”我笑了:“是不是她早知道我是你妈妈?”“不可能,我们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随意聊起的。听了那节语文公开课,她就说讲得不如她的老师好!”女儿接
各位朋友,大家好!你们对动物的本领有多少了解呢?对动物的特殊本领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特殊的动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领,那就是——放屁。可别小瞧它们放出的屁,那可是它们的本领之一哦!看不见摸不着的屁,可是藏着动物们的秘密呢!现在,它们打算在这里一决高下,请各位公正的观众根据它们的资料和参选发言,为它们排名,看看到底是哪一个放出的屁更牛!  参选发言:我是来自丛林的一只草履虫宝宝,你别看
如果说重复一定有助于夯实基础,那么一生只是围着磨盘转的毛驴,一定是世界上基础最扎实的动物;如果说重复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简单劳动,那么为什么达·芬奇凭借日复一日地画蛋,能练就出雄厚的绘画基本功?看来,重复有无意义非一言可以说清。  有人说,因为创新可能带来失败,所以可以不断重复过去的成功轨迹。这话听起来不无道理,因为从成功的经历中提取的经验往往是最为受用的,而一旦越出那条“安全线”,涉足于自己陌生的
平常大家提到老师,第一印象都是严肃、认真、一本正经的样子,可老师“不正经”起来就会变得超级可爱,他们身上的幽默细胞让老师瞬间化身为“段子手”,连学习都变成一件超有趣的事情,让我们的学生时代可以充满珍贵的回忆。下面就来看看哪些“不正经”的老师,让你觉得真是一点儿抵抗力都没有!  @卖萌vip  有时候感觉我们的生物老师就不是我们的老师,就像我们的同学一样,无话不说,无话不谈。比如,有一天他在课堂上是
外出旅游,要事先规划出行路线图。依路线图出行,才能行程有序,不至于乱游一气。如果把作文比作出游,作文也是需要规划路线图的。作文的路线图就叫“叙事线索”。有了线索,作文所记之事就浑然一体,以达到写作顺畅、结构完整的效果,不至于笔头乱点,胡写一气。  旅游路线图可对照地图先做出多种选择,叙事线索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以下几种叙事线索的使用方法,便可具有写好叙事作文的“看家本领”。 
妈妈进城后,一时找不到事做。她便将我家朝街的阳台收拾收拾,开了个小店,卖些酱、油、糖、醋等小百货之类的东西。  暑假里,我在家里看店,妈妈则到街上去贩卖水果。有人来买东西,我就去给人家拿一下。没人买东西,我就在家里做题。  一天早上,妈妈刚出去,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男人站在的阳台外边,说要买包红梅香烟。一包红梅烟五块八。他给我六块。我说早上刚开门,没零钱找。那个中年男人说,没钱找算了,就两毛钱嘛,说
1.要努力啊,直到有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足够努力,才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2.请再努力一下,为了你想见的人,想做的事,想成为的自己!  3.老人说,推开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才是长大。  4.买飞机头等舱票的人可以优先登机,银行VIP客户可以不用排队,演唱会最贵的票位置也最好,世界从来不是绝对平等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5.坑是你自己挖的,跳也是你心甘情愿的,可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你不仅
特拉皮斯特纪年3月12日。  今天天气不错。一觉醒来,我离地面还有近两米,看来是起早了。我坐在床上仰望星空,打量身边细杆状的住宅楼,它在这个地壳运动活跃的星球起着重要的防震作用,年复一年地精密运转着,把呈螺旋状用铰链连接在楼壁上的床位一个个在前一天定好的时间送至地面。多么美丽的墙体,金属光泽在零件与零件的优美弧线连接处闪烁,仿佛满楼的星辰。它的线条那么优美,结构那么坚固,正如特拉皮斯特人的躯体,被
孩子  爸爸不得不离开了  但请相信  爸爸很快就会回来  很抱歉,昨天深夜吵醒你了  那些带爸爸走的叔叔阿姨  他们都是好人  爸爸此去不是因犯下什么罪过  记住爸爸沒有做坏事  今后等你长大了  不能忘记爸爸的嘱托  不论到哪儿都要向着正义  我们绝不做沉默的证人  孩子  爸爸马上就要离开了  不过爸爸承诺  争取尽早回来  爸爸很惭愧  这些年没有哪一个寒暑假  能够全身心陪伴在你身旁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了当时享誉中外的丘吉尔来演讲。在三个月之前,各大媒体就开始炒作,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师生们对丘吉尔的演讲也翘首以盼。  这天终于到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师生们也准备好认真聆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讲述自己的成功秘诀了。  众望所归,丘吉尔上台了。他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