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2003-02/2006-02北京天坛医院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25根狭窄的血管上放置25枚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术前、术后3 d和造影复查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术后随访6~12个月时12例(48%)出现了再狭窄,其中6例再狭窄超过50%,余6例再狭窄10%~30%.另外13例血管未发现明显再狭窄.术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置入后3 d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1);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组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
其他文献
学术背景:骨髓中的某个细胞群具有转化为卵圆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潜能,为修复肝脏不可逆性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目的:对近年来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
肺部感染主要由致病菌引起肺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老年肺部感染多指发生在下呼吸道(包括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由致病菌引起
背景: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为肝干细胞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目前,肝干细胞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原发性肝癌的“干细胞起源”学说尚需进一步验证.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AMI院内死因的20%~31%。现就目前AMI心脏破裂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新的观点认为,心肌重构缺陷可能会倾向于发生
根据循证医学对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利钠肽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According to the e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局部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已知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血栓形成的起始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TF的生理抑
蛋白质组学是在基因组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在心脏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对阐明心脏疾病相关的细胞病变机制、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背景:冠脉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投照体位的不当,造成病变血管段人为“缩短”及冠状动脉显影影像质量较差等均可引起误诊或漏诊.目的:探讨不同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