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被进一步推进,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亦更加深入。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多方面的有效探索与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反馈等途径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57-01
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十余年,关于中学语文新课程的话题同样讨论了十余年。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无论从课程标准,教材系统,还是从课堂教学艺术性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泛政治化”、“泛概念化”、“泛标本化”的倾向在思想认识上也得到了纠正。但正如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再加上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来自语文教师自身的职场倦怠、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的偏差及来自传统语文遗留下来的“难教”印象等都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
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2.语文课堂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和倾听
新课改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有效课程教学的基本状态应该是对话式的、互动性的。因而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否有序参与探究学习过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如何引领。而有效提问则是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反馈,并且这种良好的回应反馈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学习过程。当然,提问何为有效,满堂问的做法肯定不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反而会导致学生的漠视和反感。由于语文课程本身作为一个开放性学科,问题的创设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都仅仅拘泥于既定的答案,这当然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思。同时,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中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问题不仅包含简单的记忆型的,而且应该涉及理解和应用层次方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六个有效”
3.1有效讲授。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离不开讲授。初中學生因其心智发育尚未达到完全能够自主学习的水平,即他们还处在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需依靠教师的阶段,故余文森的“三条铁律”在此是什么明显的。但是“讲亦有道”,一是讲授是必要的,这是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的。二是讲授必须是清晰的,如果我们讲授的基本功不到位,讲了半天学生不懂,那样的讲授是无效的;这除了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口才外,要求教师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必须是清晰的。三是讲授必须是适时的,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此意,在学生最迫切需要时发生的教学是最有效的。
3.2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发端。从年龄特征上讲,初中学生自主意识正在增强,个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成绩的分化。首先,有效的提问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而不是由封闭问题充塞的“满堂问”。
3.3有效倾听。有效倾听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及思维训练的状况。“心中有学生”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之一。
3.4有效反馈评价。有效的教学依托于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即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
3.5有效讨论活动。有效教学应该追求有效的活动,有效活动是指向目标的活动,而不是盲动。有效活动的根本是一种智力活动,热闹的形式下如果离开了紧张的智力活动,那样的活动形式就是无效的;有效活动的表现是一种生成,在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中共享课堂生成的精彩。讨论是课堂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形式。它非常直观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3.6有效展示。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展示手段,如图片、音乐、实物、示范等,对学生理解语文“应有之义”是有极大好处的。但是,近年来,多媒体展示以其强烈的通感性及一定程度的人机互动取代其他展示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有违语文教学语言本体的指向,也间接地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57-01
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十余年,关于中学语文新课程的话题同样讨论了十余年。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无论从课程标准,教材系统,还是从课堂教学艺术性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泛政治化”、“泛概念化”、“泛标本化”的倾向在思想认识上也得到了纠正。但正如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再加上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来自语文教师自身的职场倦怠、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的偏差及来自传统语文遗留下来的“难教”印象等都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
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2.语文课堂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和倾听
新课改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有效课程教学的基本状态应该是对话式的、互动性的。因而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否有序参与探究学习过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如何引领。而有效提问则是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反馈,并且这种良好的回应反馈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学习过程。当然,提问何为有效,满堂问的做法肯定不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反而会导致学生的漠视和反感。由于语文课程本身作为一个开放性学科,问题的创设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都仅仅拘泥于既定的答案,这当然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思。同时,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中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问题不仅包含简单的记忆型的,而且应该涉及理解和应用层次方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六个有效”
3.1有效讲授。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离不开讲授。初中學生因其心智发育尚未达到完全能够自主学习的水平,即他们还处在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需依靠教师的阶段,故余文森的“三条铁律”在此是什么明显的。但是“讲亦有道”,一是讲授是必要的,这是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的。二是讲授必须是清晰的,如果我们讲授的基本功不到位,讲了半天学生不懂,那样的讲授是无效的;这除了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口才外,要求教师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必须是清晰的。三是讲授必须是适时的,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此意,在学生最迫切需要时发生的教学是最有效的。
3.2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发端。从年龄特征上讲,初中学生自主意识正在增强,个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成绩的分化。首先,有效的提问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而不是由封闭问题充塞的“满堂问”。
3.3有效倾听。有效倾听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及思维训练的状况。“心中有学生”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之一。
3.4有效反馈评价。有效的教学依托于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即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
3.5有效讨论活动。有效教学应该追求有效的活动,有效活动是指向目标的活动,而不是盲动。有效活动的根本是一种智力活动,热闹的形式下如果离开了紧张的智力活动,那样的活动形式就是无效的;有效活动的表现是一种生成,在讨论、合作、动手等活动中共享课堂生成的精彩。讨论是课堂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形式。它非常直观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3.6有效展示。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展示手段,如图片、音乐、实物、示范等,对学生理解语文“应有之义”是有极大好处的。但是,近年来,多媒体展示以其强烈的通感性及一定程度的人机互动取代其他展示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不仅有违语文教学语言本体的指向,也间接地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