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2抗体抑制Snail1高表达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来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DN组、重组IL-22(r IL-22)干预组(DN+r IL-22组)和IL-22中和抗体(anti-IL-22)干预组(DN+anti-IL-22组)。糖尿病造模成功8周后,DN+rIL-22组和DN+anti-IL-22组分别给予rIL-22(200μg/kg)和anti-IL-22(200μg/kg)腹腔注射,NC组和DN组分别给予等量的0.1%牛血清白蛋白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4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肾功能、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24 h尿肌酐(UCr)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结构改变,qPCR法检测肾脏组织Snail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纤连蛋白(FN)和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结束后,与NC组小鼠比较,各模型组24 hm-Alb/UCr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DN组,DN+rIL-22组24 hm-Alb和24 hUCr均显著升高(P<0.05);而DN+anti-IL-22组24 hm-Alb、24 h UCr和24 hm-Alb/UCr比值较DN组和DN+rIL-22组均得到改善(P<0.05)。光镜下可见糖尿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蛋白管型形成和肾小球系膜扩张,DN+rIL-22组上述病变更广泛,而DN+anti-IL-22组病变程度得以改善。qPCR发现糖尿病小鼠Snail1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anti-IL-22阻断4周后Snail1的mRNA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发现DN+rIL-22组细胞外基质蛋白FN较NC组和DN组显著升高(P<0.05),且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显著下降(P<0.05)。结论:IL-22中和抗体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1信号分子高表达,减轻DN小鼠微量白蛋白尿,延缓DN进程。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TGF-β1与瘢痕的关系。方法:培养的瘢痕
文物保护中的安全监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具有千年历史的独木舟从出土到馆藏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提出了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全过程应变监测方法。首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整体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案,优化了光纤的布设方法。通过分布式应变监测数据评估了加固保护和翻转过程对舟体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传感能有效地捕捉各过程的结构应变变化,分析表明该文物保护过程中舟体处于安全状态。实际工程应用也验
目的:确定益肤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1-氟-2,4-二硝基苯(DNFB)建立经典的小鼠ACD模型,分为模型组、益肤膏组和可的松组,观察各组小鼠耳朵的组织病理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棕榈酸(PA)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功能受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ng(1-7)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Min6
目的:评价多菌型麻风患者统一联合化疗后停药5年的疗效。方法:对新发或复发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给予WHO联合化疗多菌型方案治疗6个月,然后停药观察5年,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目的:分析胚鼠腭裂形成过程中腭胚组织全基因组DNA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及基因组差异甲基化水平。方法:使用高效低成本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技术——甲基化修饰依赖性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