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鉴定的关键因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玩鉴定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青铜器亦如此。鉴定青铜器要从器形、纹饰、铭文、铸造工艺、锈蚀及皮壳等六个方面来考证。在目前的造假水平下,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锈蚀和皮壳。由于青铜器出土地点的不同,锈蚀和皮壳也会有所差异。不同地域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埋藏环境里水以及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与青铜器发生化学、物理变化的程度不一,导致产生的锈蚀状态和皮壳颜色也各不相同。古玩行把这种不同区域导致青铜器锈蚀和皮壳的综合特征称为“坑口”。而掌握不同区域的“坑口”特征对鉴定青铜器至关重要。
  【关键词】青铜器 鉴定 坑口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其特殊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具有历史价值的铭文,历来备受好古者的喜爱。但造伪从春秋到现代一直未中断。特别是清末民国后,造伪者更甚之。改革开放后,青铜器除了历史文化价值,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其中以牟利为目的仿造品更是琳琅满目,真假难辨。面对一件古色古香的青铜器,如何区别真假,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眼学目前依然是青铜器鉴定的主要方法,而从事鉴定者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第一种是青铜器的制作痕迹,就是古代匠人为了制作一个精美的器物时,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痕迹,比如由于泥范工艺留下的范线、分铸痕迹(包括焊接痕迹)、垫片以及为了更完美而进行的打磨留下的痕迹,还有修补痕迹。第二种历史痕迹是青铜器埋入地下后,历经千年与周围的环境的各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玩家俗称的锈蚀、底子、皮壳等。器形、纹饰、铭文在现代电脑3D技术的出现后,只能是仅做参考了。但纹饰铭文的底子仍旧可以用皮壳来鉴别真伪。
  由于现代科技的飛跃发展,作伪者掌握了相当丰富的青铜制作知识,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造假者完全可以制作出完全具有第一种历史痕迹的器物,所以仅仅依靠制作痕迹来辨别真伪是不可能的了。第二种历史痕迹由于和时间有相当大的关系,千年累计变化与短时间的变化明显有区别。所以我们辨别真伪还要依靠第二种历史痕迹。既然要依靠第二种历史痕迹来鉴定,那就要熟悉和掌握它。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区域的土质、水文概不相同,青铜器埋藏在不同的土质水文环境下也有不同的特征。古玩行称这种能反应器物埋藏环境的地域特征为“坑口”。坑口的具体特征就反应在不同的锈蚀和皮壳上。
  青铜器的制作完成可以算作第一次具有生命力,古人用来祭祀、分享、彰显身份。埋入地下历经千年,从地下发掘出,可以说获得了二次重生,虽然失去了古人所喜欢的金色,但历史给他披上了特有的色彩,更有内涵,更令人喜爱。可以说现代人面对青铜器时,其出土时的特征才是一直伴随着它的新生。
  造假者的目的就是让赝品和真品的历史痕迹具有一样的形式状态。第一种历史痕迹,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可以做到一模一样。由于3D技术的进步可以使器形和纹饰特征与古物相同,效果非常完美。目前青铜器造假的制作工艺很少有用范铸法来做的,不过万一有一天造假者用范铸法来制作赝品,我们就认为它是真的吗?目前已经有人开始打范铸法的主意了。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来鉴定出赝品才靠得住呢?
  笔者认为模仿毕竟还是有缺陷的,还是时间对文物产生的历史特征才最靠得住,这就是前面说的第二种历史特征。目前无人能压缩时间或者延长时间,使自己快速变老和年轻。化妆技术再了得,近前仔细观察,一般人还是能发现。当然现在可以做手术了,那专业的医生上手也可以发现破绽。要想成为文物的鉴定行家,不只是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多的实践。
  有正确的思路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否则,只会将事情搞砸。部分古玩爱好者看了些泥范铸造的资料,就认为真正的青铜器必须符合资料里所描述的一样。主要还是现在古玩鉴定者没有完全了解古人的范铸法,更不可能完全掌握古人的范铸知识。所以我们不能像电视综艺节目里的某个小品那样,一个憨子,说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在古玩的鉴定过程中,大家都不要做憨子,对于不了解的器物或铸造特征,不要轻易说该器物是赝品。
  现阶段造假者对历史留在器物上的痕迹还是很难模仿的,所以大家要学会观察时间留下的特征。并不是说,第一种历史特征就没用。像查病一样,大夫都有个主要指标。而第二种特征在鉴定真伪方面是主要的指标,其他是参考。鉴定过程中利用第二种历史特征对器物做鉴定后,第一种历史特征能够清楚地对器物进行断代。就像医生给病人查病,是要综合各个方面。不能说发烧,就一定是感冒。
  比方说战汉的素鼎,后人在上面刻个铭文,需要怎么鉴定?这个从器形、铸造工艺是无法无法鉴别的,有些爱好者认为可以用字迹的流畅度来鉴定。如果是刻铜高手刻的呢?主要还是观察字口的底子,新刻的露出来的铜和那些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了上千年的区别是很大的。文物爱好者又说了,可以用假锈来掩盖,怎么鉴定?这时候,就需要你对各种锈蚀的特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不就一目了然了?看锈是最基础的鉴定方法,越是基础就越难,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如何做到掌握第二种历史痕迹即皮壳、锈蚀、底子呢?那就要根据器物的出土地点,来判断是否符合该区域出土器物该有的特征,这种不同区域所反映的特征古玩行称为“坑口”。
  青铜器关于坑口的称呼有许多种。第一种:熟坑是按出土时间,及出土后采取保护措施的一种称呼,与本文所要介绍的坑口无关。第二种:本文介绍的坑口主要指按地域,以及由于青铜器在地下保存环境的因素导致锈蚀和皮壳的综合特征。
  生坑通常是指出土时间不长,未清除锈蚀的器物,还有一种出土时间略长,但也没清除锈蚀,更未进行过多的保护措施,比如国内早期的打蜡,还有就是利用化学方法进行保护。熟坑相对于生坑,指出土较长时间,且经过除锈,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宋代出土的、明清出土的,许多藏家都打蜡了。也有时间不长的,整天手里把玩又没有保护,受汗渍侵蚀的,古玩行也称为“熟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生坑特征,生坑主要分为干坑和水坑。
  1.干坑(北方坑口)。甘肃、陕西、山西、河南(部分)、河北(北京)、东北都有干坑的东西,甚至包括南方省份(安徽、江苏、湖南、浙江、云南)。并不是说干坑的特征都一样,但他们是相通的,有锈蚀严重的,有轻微的,只有对每种特征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鉴定。北方常见的红斑绿锈,结晶体很明显,给人干爽、层次分明的感觉,锈入铜体,从里向外慢慢生长出来。但不是说某地的坑口就一模一样,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按区域来认识坑口,更容易掌握。特别提醒坑口不能按照严格的行政区域来区分,那就掉进“坑”里了。比如陕西,陕南因为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和宝鸡的坑口就有明显区别,更接近四川坑口,所以坑口特征要活学活用。
  2.水坑(南方坑口)除常见的以外,还有河坑、沙坑等。水坑对于北方人来说,不是很了解,他们与干坑区分很明显,有发黑、发灰,还有那种密封环境下产生的金皮,湖北荆州出土的金皮剑很有代表性。广西的坑口与广州类似。安徽南部坑口与其他坑口区别较大。这里要说明一下,水坑的金皮与西北干坑出现“返铜”特征是不一样的,本质也不一样。青铜还会出现“泛金”和“返金”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还没有使用过就入土的青铜器上,主要出土于商代安阳地层中的器物,其他地方少。
  3.脏坑。脏坑是古玩行对一些锈蚀严重,品相差的青铜器的称呼。常叫做“发坑”和“半发坑”的属于脏坑,铜锈,发泡状,有疏松、鼓泡、纹起等状态。
  综述,南方有水坑、有干坑,而北方水坑较少,大部分是干坑。各地都有脏坑。要熟悉各地坑口特征,最快最简单的办法是看遍各地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基本以当地出土为主。南方与北方的干坑差别很大,同为北方的区分起来就不容易了。湖北的水坑最典型。坑口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域的坑口有区别,有共性。行内所称的坑口是对锈蚀和皮壳的整体反映,有些与地域有关,有些无关。坑口的称呼不是严格科学定义,有一定的随意性。千万不要对于一些特殊锈蚀、皮壳的青铜器到底是什么坑口过于纠结。学习坑口知识是为了认识锈蚀和皮壳,为鉴定服务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近代,中国文物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的同时,还有大量文物流失到国外。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于保护文物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现阶段,如今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各地各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流程基本相同。如何进行创新,从而更加规范地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这是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
期刊
摘 要:童小鹏,才华出众,不仅精通机要工作,还堪称“战地摄影师”,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1938年12月,童小鹏跟随周恩来来到桂林,并担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机要科科长。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工作机智、谨慎,生活简朴,完满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情报任务,在特殊的年代里为情报的传递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键词:童小鹏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机要科;摄影师  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里有一位神秘的情报科长,他精通机
期刊
摘 要:代建制模式对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的顺利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博物馆建设中,经常出现忽视博物馆行业特点而造成缺憾的情况。文章通过思考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过程,提出了博物馆代建制模式的一些问题和教训。  关键词:代建制;重庆自然博物馆;施工管理  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
期刊
【摘 要】碾子坡、扶风北吕以及凤翔南指挥西村的墓葬材料丰富,是研究商周时期墓葬特点及变化的重要材料,均被视为探索先周文化的关键节点。然而由于对先周文化的研究普遍集中于陶器形制的辨析,故三处遗迹的墓葬材料尚未曾得到充分地统计与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先周至西周时期墓葬的墓向、墓具使用情况、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对这些不同时期的墓葬材料所反映出的社会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解读,以求正于
期刊
摘 要:作为北方草原文明的发源地,以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扎赉诺尔地区拥有独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物珍藏。通过多角度分析扎赉诺尔区文物资源优势,来打造精品展览,以铸就扎赉诺尔文化新的辉煌。  关键词:文物展览;文物资源优势  1 认清地区文物资源的优势,突出文物展览的特色  1.1 历史文物的优势  旧石器时期晚期,扎赉诺尔地区就有古人类生存。蘑菇山、小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佐证了当
期刊
艺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在沈子琪先生的世界里,竹便是她全部的生活。十多年来,相竹为伴,笔墨侵染,直抒写竹人生。她爱竹成痴、敬竹成魔,十多年如一日,细心观察竹的生长和四季习性,用心感悟竹之风骨和精神。她倾注满腔热情,挥毫泼墨,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幅幅意境高远的墨竹作品,终有当今的艺术成就。她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文笔流畅,学养深厚,哲理深刻。常在诸多刊物上论述学术观点,深受艺术界关注,堪称一代才女。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物的经济价值日益关注。藏品不足是困扰中小型博物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从中小型博物馆藏品征集现状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通过民间藏品捐献办展、地域特色藏品捐献办展和地方名人作品捐献建设美术馆等方式丰富藏品,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打造地域特色。并就中小型博物馆藏品捐献的组织与管理在组织运作、依法征集、捐献兑现、打击文物
期刊
摘 要:非国有行业博物馆作为社会变革、发展的产物,在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必然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开放性。在对南京地区非国有行业博物馆的运营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中,文章以具有行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南京冶山铁矿博物馆为例,在充分肯定该馆对外开放以来取得各项工作成绩以及社会效益明显提升的同时,对以该馆为代表的南京地区非国有行业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如改革运营机制和管
期刊
摘 要:本次展览策划有别于以往的通过相关文献調研确定展览主题的策展思路,而是以可园的庭院生活与园林为方向,针对性地围绕18—19世纪含有园林元素的外销品进行藏品征集,再配合可园特有元素,透过新的角度提炼藏品与可园文化的关联、人与藏品的关联,进行展览设计以及公众教育,即:始于文物征集而终于公众教育。通过综合展示诠释古今中外人们对类似于“可园生活”的闲适典雅生活的共同追求、向往和精神需求,提升公众的共
期刊
【摘 要】徽州木雕植根于深厚的徽州文化,它的题材与内容、创作方法与造型形式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审美品质,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狮子是徽州木雕中的一个常见题材,文章试从材质、造型、雕刻工艺等方面分析明清木雕狮的差异。  【关键词】徽州木雕狮子 社会经济环境 木质 线条 造型 雕刻  “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一首小诗将我们带进了神秘的徽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