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玩鉴定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青铜器亦如此。鉴定青铜器要从器形、纹饰、铭文、铸造工艺、锈蚀及皮壳等六个方面来考证。在目前的造假水平下,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锈蚀和皮壳。由于青铜器出土地点的不同,锈蚀和皮壳也会有所差异。不同地域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埋藏环境里水以及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与青铜器发生化学、物理变化的程度不一,导致产生的锈蚀状态和皮壳颜色也各不相同。古玩行把这种不同区域导致青铜器锈蚀和皮壳的综合特征称为“坑口”。而掌握不同区域的“坑口”特征对鉴定青铜器至关重要。
【关键词】青铜器 鉴定 坑口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其特殊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具有历史价值的铭文,历来备受好古者的喜爱。但造伪从春秋到现代一直未中断。特别是清末民国后,造伪者更甚之。改革开放后,青铜器除了历史文化价值,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其中以牟利为目的仿造品更是琳琅满目,真假难辨。面对一件古色古香的青铜器,如何区别真假,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眼学目前依然是青铜器鉴定的主要方法,而从事鉴定者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第一种是青铜器的制作痕迹,就是古代匠人为了制作一个精美的器物时,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痕迹,比如由于泥范工艺留下的范线、分铸痕迹(包括焊接痕迹)、垫片以及为了更完美而进行的打磨留下的痕迹,还有修补痕迹。第二种历史痕迹是青铜器埋入地下后,历经千年与周围的环境的各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玩家俗称的锈蚀、底子、皮壳等。器形、纹饰、铭文在现代电脑3D技术的出现后,只能是仅做参考了。但纹饰铭文的底子仍旧可以用皮壳来鉴别真伪。
由于现代科技的飛跃发展,作伪者掌握了相当丰富的青铜制作知识,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造假者完全可以制作出完全具有第一种历史痕迹的器物,所以仅仅依靠制作痕迹来辨别真伪是不可能的了。第二种历史痕迹由于和时间有相当大的关系,千年累计变化与短时间的变化明显有区别。所以我们辨别真伪还要依靠第二种历史痕迹。既然要依靠第二种历史痕迹来鉴定,那就要熟悉和掌握它。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区域的土质、水文概不相同,青铜器埋藏在不同的土质水文环境下也有不同的特征。古玩行称这种能反应器物埋藏环境的地域特征为“坑口”。坑口的具体特征就反应在不同的锈蚀和皮壳上。
青铜器的制作完成可以算作第一次具有生命力,古人用来祭祀、分享、彰显身份。埋入地下历经千年,从地下发掘出,可以说获得了二次重生,虽然失去了古人所喜欢的金色,但历史给他披上了特有的色彩,更有内涵,更令人喜爱。可以说现代人面对青铜器时,其出土时的特征才是一直伴随着它的新生。
造假者的目的就是让赝品和真品的历史痕迹具有一样的形式状态。第一种历史痕迹,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可以做到一模一样。由于3D技术的进步可以使器形和纹饰特征与古物相同,效果非常完美。目前青铜器造假的制作工艺很少有用范铸法来做的,不过万一有一天造假者用范铸法来制作赝品,我们就认为它是真的吗?目前已经有人开始打范铸法的主意了。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来鉴定出赝品才靠得住呢?
笔者认为模仿毕竟还是有缺陷的,还是时间对文物产生的历史特征才最靠得住,这就是前面说的第二种历史特征。目前无人能压缩时间或者延长时间,使自己快速变老和年轻。化妆技术再了得,近前仔细观察,一般人还是能发现。当然现在可以做手术了,那专业的医生上手也可以发现破绽。要想成为文物的鉴定行家,不只是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多的实践。
有正确的思路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否则,只会将事情搞砸。部分古玩爱好者看了些泥范铸造的资料,就认为真正的青铜器必须符合资料里所描述的一样。主要还是现在古玩鉴定者没有完全了解古人的范铸法,更不可能完全掌握古人的范铸知识。所以我们不能像电视综艺节目里的某个小品那样,一个憨子,说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在古玩的鉴定过程中,大家都不要做憨子,对于不了解的器物或铸造特征,不要轻易说该器物是赝品。
现阶段造假者对历史留在器物上的痕迹还是很难模仿的,所以大家要学会观察时间留下的特征。并不是说,第一种历史特征就没用。像查病一样,大夫都有个主要指标。而第二种特征在鉴定真伪方面是主要的指标,其他是参考。鉴定过程中利用第二种历史特征对器物做鉴定后,第一种历史特征能够清楚地对器物进行断代。就像医生给病人查病,是要综合各个方面。不能说发烧,就一定是感冒。
比方说战汉的素鼎,后人在上面刻个铭文,需要怎么鉴定?这个从器形、铸造工艺是无法无法鉴别的,有些爱好者认为可以用字迹的流畅度来鉴定。如果是刻铜高手刻的呢?主要还是观察字口的底子,新刻的露出来的铜和那些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了上千年的区别是很大的。文物爱好者又说了,可以用假锈来掩盖,怎么鉴定?这时候,就需要你对各种锈蚀的特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不就一目了然了?看锈是最基础的鉴定方法,越是基础就越难,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如何做到掌握第二种历史痕迹即皮壳、锈蚀、底子呢?那就要根据器物的出土地点,来判断是否符合该区域出土器物该有的特征,这种不同区域所反映的特征古玩行称为“坑口”。
青铜器关于坑口的称呼有许多种。第一种:熟坑是按出土时间,及出土后采取保护措施的一种称呼,与本文所要介绍的坑口无关。第二种:本文介绍的坑口主要指按地域,以及由于青铜器在地下保存环境的因素导致锈蚀和皮壳的综合特征。
生坑通常是指出土时间不长,未清除锈蚀的器物,还有一种出土时间略长,但也没清除锈蚀,更未进行过多的保护措施,比如国内早期的打蜡,还有就是利用化学方法进行保护。熟坑相对于生坑,指出土较长时间,且经过除锈,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宋代出土的、明清出土的,许多藏家都打蜡了。也有时间不长的,整天手里把玩又没有保护,受汗渍侵蚀的,古玩行也称为“熟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生坑特征,生坑主要分为干坑和水坑。
1.干坑(北方坑口)。甘肃、陕西、山西、河南(部分)、河北(北京)、东北都有干坑的东西,甚至包括南方省份(安徽、江苏、湖南、浙江、云南)。并不是说干坑的特征都一样,但他们是相通的,有锈蚀严重的,有轻微的,只有对每种特征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鉴定。北方常见的红斑绿锈,结晶体很明显,给人干爽、层次分明的感觉,锈入铜体,从里向外慢慢生长出来。但不是说某地的坑口就一模一样,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按区域来认识坑口,更容易掌握。特别提醒坑口不能按照严格的行政区域来区分,那就掉进“坑”里了。比如陕西,陕南因为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和宝鸡的坑口就有明显区别,更接近四川坑口,所以坑口特征要活学活用。
2.水坑(南方坑口)除常见的以外,还有河坑、沙坑等。水坑对于北方人来说,不是很了解,他们与干坑区分很明显,有发黑、发灰,还有那种密封环境下产生的金皮,湖北荆州出土的金皮剑很有代表性。广西的坑口与广州类似。安徽南部坑口与其他坑口区别较大。这里要说明一下,水坑的金皮与西北干坑出现“返铜”特征是不一样的,本质也不一样。青铜还会出现“泛金”和“返金”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还没有使用过就入土的青铜器上,主要出土于商代安阳地层中的器物,其他地方少。
3.脏坑。脏坑是古玩行对一些锈蚀严重,品相差的青铜器的称呼。常叫做“发坑”和“半发坑”的属于脏坑,铜锈,发泡状,有疏松、鼓泡、纹起等状态。
综述,南方有水坑、有干坑,而北方水坑较少,大部分是干坑。各地都有脏坑。要熟悉各地坑口特征,最快最简单的办法是看遍各地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基本以当地出土为主。南方与北方的干坑差别很大,同为北方的区分起来就不容易了。湖北的水坑最典型。坑口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域的坑口有区别,有共性。行内所称的坑口是对锈蚀和皮壳的整体反映,有些与地域有关,有些无关。坑口的称呼不是严格科学定义,有一定的随意性。千万不要对于一些特殊锈蚀、皮壳的青铜器到底是什么坑口过于纠结。学习坑口知识是为了认识锈蚀和皮壳,为鉴定服务的。
【关键词】青铜器 鉴定 坑口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其特殊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具有历史价值的铭文,历来备受好古者的喜爱。但造伪从春秋到现代一直未中断。特别是清末民国后,造伪者更甚之。改革开放后,青铜器除了历史文化价值,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其中以牟利为目的仿造品更是琳琅满目,真假难辨。面对一件古色古香的青铜器,如何区别真假,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眼学目前依然是青铜器鉴定的主要方法,而从事鉴定者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第一种是青铜器的制作痕迹,就是古代匠人为了制作一个精美的器物时,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痕迹,比如由于泥范工艺留下的范线、分铸痕迹(包括焊接痕迹)、垫片以及为了更完美而进行的打磨留下的痕迹,还有修补痕迹。第二种历史痕迹是青铜器埋入地下后,历经千年与周围的环境的各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玩家俗称的锈蚀、底子、皮壳等。器形、纹饰、铭文在现代电脑3D技术的出现后,只能是仅做参考了。但纹饰铭文的底子仍旧可以用皮壳来鉴别真伪。
由于现代科技的飛跃发展,作伪者掌握了相当丰富的青铜制作知识,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造假者完全可以制作出完全具有第一种历史痕迹的器物,所以仅仅依靠制作痕迹来辨别真伪是不可能的了。第二种历史痕迹由于和时间有相当大的关系,千年累计变化与短时间的变化明显有区别。所以我们辨别真伪还要依靠第二种历史痕迹。既然要依靠第二种历史痕迹来鉴定,那就要熟悉和掌握它。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区域的土质、水文概不相同,青铜器埋藏在不同的土质水文环境下也有不同的特征。古玩行称这种能反应器物埋藏环境的地域特征为“坑口”。坑口的具体特征就反应在不同的锈蚀和皮壳上。
青铜器的制作完成可以算作第一次具有生命力,古人用来祭祀、分享、彰显身份。埋入地下历经千年,从地下发掘出,可以说获得了二次重生,虽然失去了古人所喜欢的金色,但历史给他披上了特有的色彩,更有内涵,更令人喜爱。可以说现代人面对青铜器时,其出土时的特征才是一直伴随着它的新生。
造假者的目的就是让赝品和真品的历史痕迹具有一样的形式状态。第一种历史痕迹,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可以做到一模一样。由于3D技术的进步可以使器形和纹饰特征与古物相同,效果非常完美。目前青铜器造假的制作工艺很少有用范铸法来做的,不过万一有一天造假者用范铸法来制作赝品,我们就认为它是真的吗?目前已经有人开始打范铸法的主意了。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来鉴定出赝品才靠得住呢?
笔者认为模仿毕竟还是有缺陷的,还是时间对文物产生的历史特征才最靠得住,这就是前面说的第二种历史特征。目前无人能压缩时间或者延长时间,使自己快速变老和年轻。化妆技术再了得,近前仔细观察,一般人还是能发现。当然现在可以做手术了,那专业的医生上手也可以发现破绽。要想成为文物的鉴定行家,不只是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多的实践。
有正确的思路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否则,只会将事情搞砸。部分古玩爱好者看了些泥范铸造的资料,就认为真正的青铜器必须符合资料里所描述的一样。主要还是现在古玩鉴定者没有完全了解古人的范铸法,更不可能完全掌握古人的范铸知识。所以我们不能像电视综艺节目里的某个小品那样,一个憨子,说不认识的字就不是字。在古玩的鉴定过程中,大家都不要做憨子,对于不了解的器物或铸造特征,不要轻易说该器物是赝品。
现阶段造假者对历史留在器物上的痕迹还是很难模仿的,所以大家要学会观察时间留下的特征。并不是说,第一种历史特征就没用。像查病一样,大夫都有个主要指标。而第二种特征在鉴定真伪方面是主要的指标,其他是参考。鉴定过程中利用第二种历史特征对器物做鉴定后,第一种历史特征能够清楚地对器物进行断代。就像医生给病人查病,是要综合各个方面。不能说发烧,就一定是感冒。
比方说战汉的素鼎,后人在上面刻个铭文,需要怎么鉴定?这个从器形、铸造工艺是无法无法鉴别的,有些爱好者认为可以用字迹的流畅度来鉴定。如果是刻铜高手刻的呢?主要还是观察字口的底子,新刻的露出来的铜和那些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了上千年的区别是很大的。文物爱好者又说了,可以用假锈来掩盖,怎么鉴定?这时候,就需要你对各种锈蚀的特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不就一目了然了?看锈是最基础的鉴定方法,越是基础就越难,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如何做到掌握第二种历史痕迹即皮壳、锈蚀、底子呢?那就要根据器物的出土地点,来判断是否符合该区域出土器物该有的特征,这种不同区域所反映的特征古玩行称为“坑口”。
青铜器关于坑口的称呼有许多种。第一种:熟坑是按出土时间,及出土后采取保护措施的一种称呼,与本文所要介绍的坑口无关。第二种:本文介绍的坑口主要指按地域,以及由于青铜器在地下保存环境的因素导致锈蚀和皮壳的综合特征。
生坑通常是指出土时间不长,未清除锈蚀的器物,还有一种出土时间略长,但也没清除锈蚀,更未进行过多的保护措施,比如国内早期的打蜡,还有就是利用化学方法进行保护。熟坑相对于生坑,指出土较长时间,且经过除锈,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宋代出土的、明清出土的,许多藏家都打蜡了。也有时间不长的,整天手里把玩又没有保护,受汗渍侵蚀的,古玩行也称为“熟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生坑特征,生坑主要分为干坑和水坑。
1.干坑(北方坑口)。甘肃、陕西、山西、河南(部分)、河北(北京)、东北都有干坑的东西,甚至包括南方省份(安徽、江苏、湖南、浙江、云南)。并不是说干坑的特征都一样,但他们是相通的,有锈蚀严重的,有轻微的,只有对每种特征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鉴定。北方常见的红斑绿锈,结晶体很明显,给人干爽、层次分明的感觉,锈入铜体,从里向外慢慢生长出来。但不是说某地的坑口就一模一样,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按区域来认识坑口,更容易掌握。特别提醒坑口不能按照严格的行政区域来区分,那就掉进“坑”里了。比如陕西,陕南因为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和宝鸡的坑口就有明显区别,更接近四川坑口,所以坑口特征要活学活用。
2.水坑(南方坑口)除常见的以外,还有河坑、沙坑等。水坑对于北方人来说,不是很了解,他们与干坑区分很明显,有发黑、发灰,还有那种密封环境下产生的金皮,湖北荆州出土的金皮剑很有代表性。广西的坑口与广州类似。安徽南部坑口与其他坑口区别较大。这里要说明一下,水坑的金皮与西北干坑出现“返铜”特征是不一样的,本质也不一样。青铜还会出现“泛金”和“返金”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还没有使用过就入土的青铜器上,主要出土于商代安阳地层中的器物,其他地方少。
3.脏坑。脏坑是古玩行对一些锈蚀严重,品相差的青铜器的称呼。常叫做“发坑”和“半发坑”的属于脏坑,铜锈,发泡状,有疏松、鼓泡、纹起等状态。
综述,南方有水坑、有干坑,而北方水坑较少,大部分是干坑。各地都有脏坑。要熟悉各地坑口特征,最快最简单的办法是看遍各地博物馆,地方博物馆基本以当地出土为主。南方与北方的干坑差别很大,同为北方的区分起来就不容易了。湖北的水坑最典型。坑口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域的坑口有区别,有共性。行内所称的坑口是对锈蚀和皮壳的整体反映,有些与地域有关,有些无关。坑口的称呼不是严格科学定义,有一定的随意性。千万不要对于一些特殊锈蚀、皮壳的青铜器到底是什么坑口过于纠结。学习坑口知识是为了认识锈蚀和皮壳,为鉴定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