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德怀同志率真、耿直,能打硬仗、敢说真话,办事一丝不苟,对自己和部下要求严格,从不含糊,在党内外是出了名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彭老总似乎是一位“铁骨铮铮、不近人情”的钢铁硬汉。其实他也有绵绵似水的柔肠、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身处逆境时,对老战友、老部下的思念之情,虽不经常挂在嘴上,却能在不经意间感人至深地表露出来。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同志给毛泽东主席秉笔直书,力陈自己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党内一些左倾问题的看法,不料却使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他在表现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悲观性,是在向党发起进攻,进而开始了对他的批判,并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庐山会议以后,彭老总被停止了工作,闲不住的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主动要求回农村参加劳动,当一个自食其力的农民。不久,毛主席在彭德怀的信上做了批示:你年纪大了,不适合到农村去,读几年书有好处。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搞点社会调查是可以的。
毛泽东的这一批示,断了彭德怀重回故土、融入乡里的念头。此后,中央办公厅很快就把彭老总的关系转到了党校,彭总的家也从中南海迁到了与外界来往很不方便的西郊吴家花园。面对这样的安排,彭总想:这样也好,省得连累别人。话虽如此,但彭总是个性情中人,很重感情,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时常面对星空,久久伫立,在孤独中静静地思念着曾经一起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战友和并肩工作过的同志,希望和他们诉诉衷肠、说说心里话。
在吴家花园居住的几年中,只有朱德、彭真、杨尚昆、杨献珍几位同志以种种理由看望过他,他和别人都断了来往,其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一天下午,在彭总身边工作的警卫参谋景希珍陪同从老家来看望他的妹妹到颐和园游玩,往回走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寻声望去,发现竟然是杨得志同志在叫自己。
由于在彭总身边工作多年,景希珍早就认识杨得志同志,以前曾跟随彭总经常和他见面,非常熟悉,只是庐山会议以后再未相见。景希珍赶紧快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杨得志的手,兴奋地问:“首长,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陪外宾来参观。哎,小景,你现在还在彭总身边工作吗?”
“还在。”
“他如今还好吧!分开多年了,很想念他,真想去看看他。”杨得志说到这儿叹了口气,随后十分关心地详细询问了彭总的一些情况,然后话锋一转,认真地对景希珍说:“小景,你们是党派去照顾彭老总的,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应该一如既往地照顾好他,这也是党交给你们的任务。”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彭老总!”
听了景希珍的话,杨得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拍着景希珍的肩膀说:“你回去后一定要代我向彭老总问好,请他一定多保重。”
景希珍回到吴家花园后,立即跑到彭总的房间里,对彭总说:“我刚才在颐和园碰见杨得志同志了!”
“是吗?”彭总一听,马上惊喜地问:“杨得志,他好吗?”
“他很好,正陪外宾在颐和园参观呢。杨得志同志问您好,他还说他很想念您。”
“我也想他啊!”
说着,彭总拿起烟袋,点燃后抽了几口就陷入了沉思,良久后才语调低沉地对景希珍说:“杨得志同志为人耿直,工作能力很强,打仗也非常勇敢。过去和我一起摸爬滚打、为国奋战,我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战友了,如今我落到这个地步,连过去的老战友都见不着了……”
彭总说得很伤感,眼中噙满了泪花,看得出他在强忍着不让它落下来。
突然,彭总站起来,很快穿上外衣,边系扣子边说:“小景,走,咱们出去散散步。”说完,不等景希珍回答,他就向门外走去。
景希珍快步跟上,问:“首长,要到哪里去散步?”
“到马路上走走。”
景希珍急了,拦住彭总说:“马路上人多、车多,不安全。”
这时,彭总声音略显颤抖地说:“你不是说杨得志陪外宾在颐和园参观吗?我就想站在马路边等着他,等他的车队路过时隔着车窗看上他一眼!”曾经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彭大将军,此时柔情似水。
听着这位开国元勋、花甲老人的这一点点充满奢望的请求,不免让人心生酸楚。景希珍潸然泪下,哽咽着说:“走,首长,我陪您去!”
彭总平时走路较慢,这次却走得很快,他匆匆的步履,将他期盼尽快见到战友的悠悠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到路边站定后,彭总的眼睛就一直盯着颐和园方向过来的车辆。不一会儿,一些小轿车向这边驶来,彭总高兴地说:“小景,盯着点儿,说不定杨得志来了!”当小轿车过来时,彭总赶紧又往路边迈了两步,弯着腰,目不转睛地盯着车里坐的人。车子开过去了,彭总马上转身,用一种不太自信的口气问景希珍:“小景,我怎么没看见杨得志啊?你看见了吗?”“我也没看见,车里没有外宾,这不是首长的车队。”景希珍回答。
没有见到杨得志同志,彭总不肯回去,还满怀希望地站在路边等。景希珍知道彭总此时此刻的心情,没有催促他,也不忍催促他。就这样,彭总面朝着颐和园的方向站着、等着,等着、站着,等了很久很久,直到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天际,仍没见到杨得志的车队。眼望逐渐变暗的天色,彭总失望地倒背起双手,神情黯然地叹了一口气:“唉……”然后自言自语道:“想看一眼战友也看不见,我心里真难受呀!”景希珍赶紧安慰他:“肯定是咱们没来之前,杨得志同志已经回去了。”
彭总心有不甘地离开马路,踏上归程。一路上他低着头,走得很慢很慢,不但一句话没有,还不时地停住脚步,仰天长叹,看得出,他的心境已经跌到了冰点,叹息声中流露出无尽的孤独和无奈。
这段往事,彭老总后来是否跟杨得志同志讲过,人们不得而知,但仅此一件事,就足以见证彭总丰富的内心世界。
1965年9月,彭总被派往西南局“三线”建委工作,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他曾经朝夕相处的老战友、老同志。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关押,直到1974年含冤致死,再也无缘与亲人、战友、同志相见。1978年,阴霾散尽,春归大地,彭总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他的款款深情才得以伴着生命的绝唱,一路高歌向天和,直入天堂会知音。他的骨灰在八宝山与朱德同志的骨灰以及那些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战友、老同志的骨灰放在了一起,曾经共同征战的战友、同志,竟在这里再相逢、重首聚。
从此,在另一个世界里,彭总再也不必为思念战友、同志而夜望星空久久难眠;再也不用为一次擦肩而过的谋面而苦苦等待。(责编 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