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地区殉情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纳西族漫长的历史上,殉情现象曾经大量发生,并以各种方式记载在纳西族东巴文典籍、民间故事以及汉文典籍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羌人南迁后形成的新民族之一的纳西族,与其他同源民族相比,殉情现象已然成为一个悲剧的“民族特色”。因此,有必要详细探究殉情现象产生的原因。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这一悲剧进行了或详细或简单的论述,但解释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思考,探究纳西族地区的殉情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从《鲁般鲁饶》看殉情
  《东巴经》,是纳西族地区本土宗教东巴教的宗教经典,是东巴教的祭司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经书,用于东巴教宗教仪式上的朗诵。《鲁般鲁饶》是《东巴经》中一部很重要的经书,用于祭风仪式,也就是东巴教专门用来超度情死者的仪式。《鲁般鲁饶》一文中对殉情有着相当多的讨论,甚至被称为“殉情之母”。因此,人们可以从《鲁般鲁饶》入手,通过分析《鲁般鲁饶》中的殉情现象来透视纳西族地区的殉
  情悲剧。
  《鲁般鲁饶》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一群青年们(一说牧奴们)不顾父母(一说为牧主)的劝阻,相约去殉情,中间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女主人公开美久命金,因为她的情人朱谷羽勒盘没能按时赴约,所以未能和其他人一起共赴情死圣地。她多次让乌鸦给朱谷羽勒盘捎信,让朱谷羽勒盘家里准备聘礼和车马来迎娶她,但是朱谷羽勒盘的父母以开美久命金不洁净为理由多次拒绝,加上情死鬼的诱惑,开美久命金最后吊死在高原上。后来,朱谷羽勒盘去寻找跑丢的牛,碰到了开美久命金的魂魄。开美久命金责怪他,他用各种理由进行开脱。最后,开美久命金还是原谅了他,并请他帮忙焚化自己的尸体,还告诉他自己有一些财物埋在地下,等过了一定的期限就可以给他使用。可是,朱谷羽勒盘没有等到期限过去就将财物取出,结果导致自己生病。后来,请来祭司做了祭祀后,朱谷羽勒盘才转危为安。
  故事的前半部分,也就是从开始到开美久命金上吊这一情节,是故事的重点部分,也可以称为殉情部分,这一部分,是笔者分析的重点。而后半部分则是与东巴教的祭祀仪式相关的内容,与殉情的关系不大。
  在《鲁般鲁饶》中,记载的殉情共有如下几次:一开始,青年男女们(牧奴们)不顾父母(牧主)的劝阻,决定去情死;开美久命金因为朱谷羽勒盘家里嫌弃她,加上受到情死鬼的诱惑,吊死在居那若罗山上;朱谷羽勒盘因为开美久命金的死,也殉
  情而亡。
  以上三个地方,除了第三个殉情情节是因《鲁般鲁饶》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区别以外,一、二两个情节都是一致的。
  第一个殉情情节,参照《大祭风·鲁般鲁饶》中的记述,青年男女们是因为想要摆脱苦难的生活,追求短暂而刺激的人生,从而决定去殉情的。关于这一点,笔者从原文中发现这样的描写:
  “这一群青年男女们,年纪轻轻就想毁掉做人的寿命,想把水流的长久,换成水沫的短暂;想把大树的长寿,换成鲜花
  的一时。”
  “他们说:‘在人类生存的天穹之下,虽说人生不能有两次生命,盘崩仂养育的纳人,他可以养育两次,可是,人的一生即使长寿也不会再有另一种活法,是盘崩仂不好,他养育的人,活着实在太痛苦了,人类要迁徙就让他们去吧,我们年轻人,就要离开人群而去。’”
  不难看出,这一殉情的實质就是为了摆脱原来的生活。青年们认为长寿无意义,活着痛苦,所以,决定去情死。那么,人们不妨先把现实的苦作为《鲁般鲁饶》中开篇的殉情情节的主
  要原因。
  接着分析第二次殉情,也就是《鲁般鲁饶》中最为重要的殉情情节——开美久命金的殉情。关于这一次殉情,毫无疑问,朱谷羽勒盘的家人嫌弃开美久命金,不能接受她,是导致开美久命金自缢而亡的主要原因。
  《鲁般鲁饶》中讲道:开美久命金一开始想寻死的时候,觉得上吊也不是,投河也不是,跳崖也不是,于是就没有寻死,又让乌鸦给朱谷羽勒盘捎信,让朱谷羽勒盘来迎娶她。可是,朱谷羽勒盘由于有做不完的活,每次想去找开美久命金都没有去成,于是,他就让乌鸦告诉开美久命金,说不是他自己不想来,而是因为他要忙于干活,所以没有时间来见她。开美久命金等了一年,可以还是没等到朱谷羽勒盘,因此她便伤心地自缢了。
  不过,人们应该注意的是开美久命金自缢前的一个小情节。
  在开美久命金自缢前,曾经受到过情死鬼的诱惑,情死鬼给她描绘出一个异常美好的世界,这才引诱得开久美命金自缢身亡。人们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这样
  的描写:
  “开美久命金听到楚鬼、尤鬼头目尤孜欧孜、构土希瓜的叫唤声,本来一颗纯正的心,终于产生了邪念。”
  因此,人们可以认为,情死鬼在这个时候对开美久命金的诱惑,正是开美久命金殉情悲剧的导火索。如果说没有情死鬼对开美久命金的诱惑,开美久命金就可能同第一次寻死时一样,转了一圈又没有寻死地转回去。而正是因为情死鬼给开美久命金描绘出一个极为美好的情死后的世界,才使得开美久命金的殉情悲剧最后发生。
  所以,人们不妨把开美久命金的殉情悲剧理解成虚幻的美好在作祟。
  那么再来看《鲁般鲁饶》中提到的第三次殉情,即朱谷羽勒盘的殉情,毫无疑问,朱谷羽勒盘之所以殉情,完全是因为爱情。他既没有人生的大苦难,又没有对虚幻世界的强烈向往,他之所以殉情,都是因为开美久命金的死。因此,人们把这次殉情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爱情的责任感。
  那么结合上面的一系列分析,笔者认为,《鲁般鲁饶》中的殉情悲剧,实际上就是现实中的苦难、虚幻中的美好、加上爱情这一“混合剂”而酿造出的一
  幕悲剧。
  二、纳西族地区现实中的
  殉情
  纳西族被一些西方人士称为“悲剧的民族”,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地区也因此被称作“亚洲自杀王国”“东方的殉情之都”,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历史上,纳西族曾经出现过不计其数的情死者,或者上吊、或者投河、或者投崖、或者服毒。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来才变得较为稀少。   因此,丽江的殉情引来了无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
  研究。
  根据杨福泉的研究,汉文史料中相关殉情的最早记载见于光绪年间的《续云南通志》一书:“滚岩之俗多出自丽江府属的夷民,原因:未婚男女,野合有素,情隆胶漆,伉俪无缘,分袂难已,即私盟合葬,各新冠服,登悬崖之巅,尽日唱酬,饱餐酒已,则雍容就死,携手结襟,同滚岩下,至粉身碎骨,肝脑涂地,固
  所愿也。”
  但是,殉情之风由来已久,在此之前,就有无数这样的情死者共赴他们心中的情死圣地,只不过这些事例都没有被记录进相关史料,而是进入如同《鲁般鲁饶》这样的民间文学作品中。
  总的来说,人们能找到的确切的文献记载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从清光绪年间到现在。然而,殉情现象存在已久,仅仅凭借这些有限的记载来推断纳西族殉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似乎也是
  不实际的。
  笔者认为,人们需要将通过文献史料推断出的原因和通过《鲁般鲁饶》得出的原因相综合,才能得出最后比较接近实际的
  原因。
  对光绪年间的史料记载分析较为详细的应该是杨福泉,他在其与殉情相关的论文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杨福泉指出:“纳西族殉情风尚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社会性的多重因素,也有精神性的多元因素。但最早导致纳西族殉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激变、文化的变迁……后来殉情悲剧的蔓延乃至形成一种历史性的社会习俗的原因,则不能仅仅归咎于社会原因。除了各种社会性因素外,纳西族的传统生命观、生死观、自然观、独特的民族个性气质等,都成为其中重要的导因。”
  通过各方面的对比研究,杨福泉认为,在殉情这一悲剧里,汉族的封建伦理思想是最大的酿造者。
  无可否认,在1723年丽江地区“改土归流”后,汉族的封建伦理思想确实给纳西族地区带来了很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强制的,是由文化强势一方强加给文化弱势方的。当然,由于纳西族的民族性格,这种文化接触的方式最早产生的结果必然是“逆涵化”,必然会产生极端的做法,殉情现象的增多或泛滥可能就是这种“逆涵化”的表现。
  然而,如果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将殉情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文化碰撞,似乎有些牵强。其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丽江地区殉情风尚历史悠久,“改土归流”前就存在,如果僅仅用1723年以后的事实来解释,是片面的;二是清政府在云南施行“改土归流”的民族并非只有纳西族,还有许多与纳西族有着许多相似处的民族。然后,其他民族并未出现殉情现象,所以,用文化碰撞带来的冲击来解释殉情现象,似乎有
  欠妥当。
  但是,1723年以后,这种文化的碰撞确实成为殉情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封建伦理的影响下,自由恋爱遭遇了很大的阻碍,而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由,殉情现象随之减少。因此,可以认为,婚姻的不自由在这里成为殉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者陈学智在调查12对情死男女后,也对殉情现象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陈学智认为,本土文化和民族性格才是纳西族人情死的主要原因。同时,他还认为,纳西族的民歌在情死中起到了玄妙的作用,甚至某些情死者的精灵附体也是造成情死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陈学智的后两种观点暂时还没有科学依据,然而他觉得纳西族的民族性格、本土文化才是殉情的主因,这是十分正确的。
  云贵高原上生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很多民族与纳西族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不管是在民族渊源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上。纳西族却以殉情现象之多在这诸多民族中遥遥领先,人们不得不把殉情的原因理解为以纳西族本身的民族特点为主要方面的复杂综合体。
  纳西族,早年是生活在河湟流域的羌人,后来,逐渐迁徙到今天的生活区域,变成了一支具有独特性的民族。羌人是游牧民族,因此,纳西族在很早的时候也过着游牧的生活。
  游牧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稳定,要“逐水草而居”,长年累月的迁徙,这种生活自然是苦不堪言的。在《鲁般鲁饶》中,开始提到的人类迁徙,应该指的就是放牧群体的正常迁徙,然而牧奴们过不下去这种苦日子,所以就决定去情死。
  以往情死的人,无论生活好坏,总有不如意、不满足的事情,因此,把这一点理解成为苦,是可以的。所以,人们将现实中的不满足理解为殉情的原因之一,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不能因为苦就去寻死,虚幻的美好应该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有情死的人,无论如何,都是希望殉情以后能到理想的情死国,类似于乌托邦那样一个虚幻世界。《鲁般鲁饶》中,开美久命金寻死前也受到情死鬼的诱惑,才下定决心去情死。所以,人们不得不把这个原因看成是纳西族人殉情的原因之一。
  生活的苦难,各个民族都有,然而对于情死国的描绘,只有纳西族才如此完整、详细,也只有纳西族才拥有如此数量的殉情悲剧。所以,情死国的诱惑在纳西族的殉情悲剧里是很有
  分量的。
  最早的殉情出自偶然。殉情数量的增多,是现实中的不满足、对情死国的美好憧憬和爱情这三者共同酿造的悲剧。殉情成为风尚,是因为纳西族独有的民族特质碰上了爱情、现实中的苦难这一对催化剂。在“改土归流”以后,殉情的原因则又加上了一条——封建伦理思想进入纳西族地区所带来的文化碰撞。而新中国以后的殉情,则是民族古风加上各种偶然的导火索所造成的。
  三、结语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文明,有其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其独有的历史发展轨迹。纳西族的殉情悲剧,如果不分历史范围而用一个通则去解释,是很难解释成功的。研究殉情,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这对人们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是有很重要的价值的。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殉情这一社会悲剧因此很少发生。但是,殉情作为纳西族独特的民族古风,人们应该认真地记录下来,并且认真地对待。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彭俊杰(1987-),男,云南丽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人类学、南方民族社区与文化。
其他文献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教学审美化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且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去欣赏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Y3+修饰TiO2光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其进行表征,在紫外光下,以亚
今天的主题是“探秘脑科学”,所以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脑科学的现状、未来方向以及对社会的意义.rn关于大脑rn人的大脑是一个软组织,成人大脑重量平均约3磅(1.3公斤).大脑表面
在已有作为变分不等式和相补问题模型的推广的平衡问题模型的研究成果之上,应用G-凸空间中的广义L-R-KKM型定理、广义G-KKM型定理和广义S-KKM型定理,证明了G-凸空间中有上下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台江县反排多声部情歌作为苗族社会的文化现象,体现出苗族的审美价值。反排多声部情歌是台江苗族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现象,是苗族祖先留存的一项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著名音乐理论家田青曾高度评价:“这是源于自然的原生态音乐,是苗族祖先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反排多声部情歌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的一种苗族原生态民歌,这种民歌
期刊
武术作为我国的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武术的同时除了武术套路本身,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学武术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武术教学一方面应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加强武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需要为导向的设计科学。包装设计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简单的物质功能,更是精神文化的综合体,在它的设计过程
2000年6月20日-23日,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教分会2000年年会暨第二届校长论坛会在上海市良安大饭店召开.来自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
面对新世纪,如何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使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