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与羔皮帽:另类的沙雅文明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雅古名“沙雁州”,最早见于《新唐书·西域传》“唐之突骑驰沙雁州”,明代始有“沙雅”一名。沙雅东邻尉犁、且末,南望民丰、于田。西连阿拉尔、阿克苏,北接新和、库车。沙雅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北缘,塔里木河由西向东从县域偏北部横穿而过。发源天山南坡,由木扎特河、克孜尔河等6条支流汇合而成的渭干河在沙雅汇入塔里木河,两大生命线交汇的绿洲腹地最终造就了渠堤如织、阡陌相连的景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沙雅丰富的人文景观、文化资源,存在着息息相通的历史性呼应。如今漫步沙雅民俗风情街,可以欣赏到“一杆旗”、“塔什罕”小刀和“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等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这些部带有浓郁的沙雅文明特征。
  
  有生命的沙雅小刀
  
  谈到沙雅小刀,就不能不追溯一番小刀的历史。有人说,一把小刀的历史就是沙雅县的文明史,此言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沙雅小刀的历史之久远。
  在许多人看来,制作刀具离不开铁。沙雅属于龟兹古国故地,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龟兹出产的铁便足够西域三十六国使用。有了充足的铁的资源,其他事情铁匠便可以完成了。
  让沙雅县小刀制作技术流传下来的是一名叫托乎提的铁匠。19世纪中期,托乎提将打铁技术传授给长子塔力甫,后来塔力甫又将小刀制作技术传授给儿子塔西汗(塔什罕)。塔西汗将各种制刀工艺进行改造,并且在刀柄材料上进行了大胆尝试,由此便诞生了沙雅县最著名的小刀品牌“塔什罕”。塔西汗一生中培养了1000多名徒弟,这些徒弟要么沿用塔什罕品牌,要么自立门户开创品牌,到20世纪初,沙雅县制作小刀的家庭作坊已经遍布全县。
  塔西汗的许多后人至今依然固守着这门手艺。沙雅县“小刀一条街”上分布着十几家小刀店,我随意走进一家小刀店,没有想到店老板罗合曼·忙苏尔竟然是塔西汗的后人。他告诉我,“小刀一条街”上的店铺都有各自的小刀制作作坊,有些店铺除了自己制作之外,还从民间收购小作坊的小刀,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销售。
  沙雅手工小刀历来以做工精细、造型美观、刀刃锋利,具有很好的观赏、收藏、装饰及使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沙雅小刀高档的装饰材料极为珍贵,是以自然脱落的野生动物的角或者骨头镶嵌宝石制成,图案鲜艳、独具匠心。每一把小刀都体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的审美观,凝结着他们的智慧。
  沙雅过去制作的小刀注重的是实用性,也就是刀刃好坏是最主要的。几十年前,最好的刀刃材料就是各种汽车的钢板,刀匠们将钢板切割开、锻造、淬火,掌握好火候就能做出最坚硬、锋利的刀刃。现在,小刀的实用性基本已经被观赏性取代,只要有需要,广州等地的刀刃加工厂可以批量提供各种硬度的刀刃,而小刀的刀柄恰恰无法批量生产,完全属于沙雅小刀匠个人的施展空间。好的刀柄不仅要实用,而且要具有美感。
  沙雅县英买力镇阿合墩村在当地有着“小刀村”的称号。据说,这个村子一半以上的家庭从事手工小刀制作,沙雅县著名的“三星”“一杆旗”“塔什罕”等小刀品牌都是从这个村子走出来的。
  我来到小刀村时,正赶上麦收时节,走进沿街的几户村民家,要么大门紧锁,要么院门敞开,屋里却找不到人。这几家农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打铁的炉子,炉子旁摆着一些制作小刀的配件。当然,从住房和庭院的情况来看,村民的经济收入显然是不错的。
  我们站在村里的公路上,正在踌躇之际,路边树荫里走出一个青年村民。他告诉我们,这个季节村里没有谁家制作小刀。现在只有英买力镇几个小刀作坊在做刀子。于是,我们来到英买力镇一个叫毛尔吐地·塔什的小刀作坊。
  毛尔吐地·塔什年龄不大,但他的手艺却非常了得,目前,他已经是三个徒弟的师傅了。毛尔吐地·塔什以为我们是买刀的客人,放下手里的活,从一个木箱里拿出一个用报纸包裹着的纸包,打开纸包,一字排开的十来把精美的小刀立即吸引了我。毛尔吐地·塔什做的刀子多数是折叠刀,最大的刀子刀刃长12厘米,最短的刀刃长4厘米。
  他告诉我。现在的小刀刀刃是批量加工的,他们只要将刀柄做好,然后与刀柄安装焊接起来,一把刀就完成了。一个熟练的刀匠,一天可以做7把刀。以前,一个最优秀的工匠一天只能做5把刀,刀子越大越好做。毛尔吐地·塔什和徒弟们做的小刀,一部分在当地销售,一部分则被沙雅县某小刀品牌收购,经过重新包装之后成为高档品牌小刀。
  在刀匠看来,任何一把沙雅小刀从制作完成的那一刻起便有了生命。冷兵器时代,一把生命力顽强的好刀可以带给拥有者强大的战斗力。而狩猎过程中,一把好刀则会给持有者带来运气。佩戴一把精致的小刀无疑会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据说,一把好刀佩戴使用久了,便会凝结主人的精神气质及主人的性格特征。这种传说似乎从刀诞生起就一直没有中断。沙雅小刀最早的起始年代早已经无从考究。人们比较清楚的情况是这样的:1980年至1990年,是沙雅小刀制作工艺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2000年后,沙雅小刀手工制作的刀刃渐渐被内地机器加工的不锈钢刀刃取代,沙雅小刀由于刀刃实现了批量加工,小刀的年生产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的传承之路
  
  维吾尔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艺术。其中,尤以羊羔皮帽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被人们广为称道。沙雅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秉承了传统工艺,从选料到制作都非常讲究,因而成为帽中精品,备受维吾尔族群众的青睐。
  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羊羔皮帽整整挂满了一面墙,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在沙雅,我们有机会到沙雅镇制作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的手工艺人吐尼牙孜·玉素甫的家中采访。年逾九旬的吐尼牙孜·玉索甫老人正在制作皮帽子,他面色红润,手脚利索,整个人显得很精神。
  “吐尼牙孜·玉素甫是目前沙雅县年龄最大的制作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的手工艺人。”沙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克然木·卡生木向我们介绍这位名气很大的老人。
  沙雅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是以卡拉库尔羊的胎羔皮进行深加工做成的。这种帽子制作精细,颜色、质地非常讲究,展示了维吾尔族独特的风俗和服饰文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制作卡拉库尔胎羔皮帽是吐尼牙孜·玉素甫的家族传统,老人是这个家族中的第三代传人。
  制作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工序相当复杂,仅制作所需要的工具就有18种,包括鞣革桶、棒子、梳子、剪子、圆刀、整修梳子、锥子、针、模子,还有红柳杆子、铁锤、喷水器等。需要的材料包括胎羔皮、毛毡子、棉布、皮革、金丝绒、玉米面、水、黑染料等。
  吐尼牙孜·玉素甫还为我们进行了现场演示,只见老人把衣袖挽了挽,把一张泡好的黑色卡拉库尔胎羔皮反复进行揉搓。半个小时后,胎羔皮就鞣制好了。接着,他便开始裁剪,92岁的老人眼睛好得出奇,剪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帽样就剪好了。然后缝、压、烫……三个小时后,一顶漂亮的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就做好了。
  “过去年轻的时候,我一年可以做1000多顶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1964年,我曾经在新疆皮革厂任技术员,带领一帮工人做了3万顶羔皮帽卖到了前苏联。现在,我年龄大了,一年最多能做500顶帽子。”吐尼牙孜·玉索甫说。现在一顶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的价格一般在100~250元左右,老人靠做帽子每年可以挣到5万元左右。
  提到沙雅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就不得不提一提沙雅卡拉库尔羊。沙雅是中国卡拉库尔羊之乡,这里拥有150万亩天然草原,优良的水草养育出了优良的卡拉库尔羊。
  胎羔皮亦称羔皮,尤为珍贵,多为自然流产的羊羔的皮,毛长不超过2厘米,毛细而密,有光泽,并有明显的波状花纹,皮板轻柔,鞣制后可染成多种颜色,适宜制作皮帽、皮领等。
  沙雅人用胎羔皮做帽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沙雅古代畜牧区之一的齐满村是制作沙雅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子的发源地,后流行于马扎胡贾木(现红旗镇),然后到央达克协海尔一带,逐渐扩散于全县范围。15世纪以后,随着沙雅卡拉库尔胎羔皮向外出口,胎羔皮帽通过哈萨克斯坦流传于欧洲。克然木·卡生木说,沙雅胎羔皮帽样式有好几种,如白皮帽、光面皮帽、套面皮帽、西班牙式皮帽等等。皮帽是维吾尔民族特有的工艺品,也是民族服饰最显著的特征。戴帽子在维吾尔族看来象征着自尊和尊重他人。卡拉库尔胎羔皮制成的帽子戴上不仅美观,而且还能御寒。
  卡拉库尔胎羔皮帽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卡拉库尔羊和胎羔皮是沙雅的特产,由于做工比较繁琐,原料较贵,制作胎羔皮帽的人不多,只限于满足本地的需求,还没有找到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由于市场不景气,做帽子的师傅越来越少了,制作皮帽的手工技艺也面临无人继承的境况。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沙雅县已将制造胎羔皮帽子的师傅纳入“民间手工艺人”名录,并按新疆已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对卡拉库尔胎羔皮帽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使之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策划 本刊编辑部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新疆有众多的湖泊,这的确出乎一般人的想像。事实上,新疆的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以大、深和美为特点,如人们熟知的博斯腾湖,就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再如闻名遐迩的喀纳斯湖,就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湖泊之一。至于美,这些湖泊几乎涵盖了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浓缩成惊世骇俗的经典画境,使任何观赏过新疆湖泊的人,心中都留下神秘而圣洁的长久记忆。  据资
期刊
据新疆地震台网监测信息,2011年6月8日9时53分27秒,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发生5.3级地震。  从2008年5月12日开始,全球范围内的地震一起接着一起,海地、智利,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大地震,这是一场后现代灾难。九级强震,摧毁性海啸,油库起火导致的油荒,以及福岛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及停电之祸,都让这次大地震显得前无古人。日本是一个防御灾害能力极强的国家,但即便是一流
期刊
洋海,这个充满神秘而又荒芜的地方,既不靠海又不临洋,而是地处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火焰山腹地。探究其名之源,乃是维吾尔语“洋克尔”之音译,意思是:村子旁边的耕地。不知是哪一位译者赋予这个地方令人遐想的汉文地名——洋海。    戈壁突现坟冢    20世纪90年代初,每到春天风季来临时,位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南麓的鄯善县洋海周围的村庄,总有一些毛织物、碎纸被风吹落到房屋犄角旮旯处或草丛里,在广袤的荒漠戈壁
期刊
《江格尔》是一部表现和歌颂圣主江格尔及其勇士集团英雄事迹的长篇史诗,是蒙古民族传统史诗中的宏篇巨著,与《蒙古秘史》、《蒙古格斯尔》一同被誉为“蒙古古代文学的三个高峰”,也被称作“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口承史诗和“活态史诗”,虽然没有像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那样早就定型于书面,闻名世界,誉满古今,但是究其本质并不逊色。  史诗《江格尔》在
期刊
《雪夜》油画30cm×40cm×2  儿时,每到冬天,额尔齐斯河畔的丛林里,是我们一群小朋友套野兔子的地方。有一晚,我套得7只野兔,美美地吃了顿大餐。      《金秋》油画60cm×80cm  锡伯渡南边的那片平原,每到秋天就变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儿时我经常爬到村口的那棵大杨树上,向路的尽头眺望,期待看到电影放映队的车影在这画中出现。      《额尔齐斯河金秋的月夜》水彩画40cm×60c
期刊
作为捷安特GIANT新疆总代理量天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刘卫红,是骑游爱好者中的知名人士。去年春天,她组织新疆捷安特经销商骑游神秘而美丽的喀纳斯,得到大家的响应,三十多名经销商跟随刘卫红骑游8天,开创了喀纳斯原始森林古马道的自行车骑游穿越新纪录。这也是量天基公司第三次组织新疆经销商在疆内的大规模长途自行车骑游。  这次骑游最艰辛的一站是从布尔津到贾登峪,在只有8位女士的33人骑游团中,最终只有刘卫
期刊
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典型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布克赛尔以其深厚、神秘吸引着外界的目光。数千年的民族碰撞、融合,留下了许多英雄传奇故事,也形成了古老独特的民俗风尚,这是和布克赛尔的文化筋脉。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我国三大民族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的发源地,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东归之后的繁衍生息之地,《江格尔》史诗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岩画、古墓、王爷府旧址及古城遗址等古迹;还有哈尔
期刊
侏罗纪山体——九龙壁    汽车奔驰在蒙蒙细雨中,大黄山河谷宽大裸露的河床中央,流淌着一股溪流。滔滔奔涌的大河时代,早已寥落在河床的记忆中了。  我们只能看着宽广、沧桑的河床,遥想水草丰润的过去。河西岸的侏罗纪山体就是出露有名的“九龙壁”的地方,1963年开挖的地坑还清晰可见,周边散落着许多海洋生物的化石,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地球故事。  大黄山煤矿圈在山湾里,我童年记忆中有商店、有照相馆、有电影院的
期刊
生活在新疆准格尔盆地的野马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家马,事实上,它是地球上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其祖先是地球上最早的马——始祖马,至今仍保留着六千万年前野马的基因,享有“马中活化石”之称。因为野马从中古时期以来就驰骋于新疆北部准格尔盆地岩制荒漠、半荒漠地带,根据地名又称其为“准格尔野马”。  千百年以来,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动物种群隔离等,导致野马原始野生种群基本灭绝,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珍贵,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期刊
从地图上看,沙雅如同巨大的盾牌,在塔里木河以北,处在古老的内陆河渭干河尾闾的阡陌相连的农耕村镇,是龟兹文化的沃壤。在塔里木河干道以南,则是塔里木原始生态的集聚地,是塔里木河文明的潜藏之区。塔里木河,是塔里木说不尽的话题,塔里木河也是沙雅从古到今的博物馆与文化走廊。    沙雅,因塔里木河而存在。    我对沙雅的向往,缘自25年前。那一年,我所在的新疆大学中文系毕业班的同学老师,整个“搬到”库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