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编辑同志: 非常高兴看到丁志祥对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面的问题来信.丁志祥提出尿流式有形成分和干化学分析可在尿路感染筛查中发挥作用,笔者与其观点一致.因限于篇幅,2010年第4期的<对尿流式有形成分用于尿路感染诊断的思考>一文中未展开讨论筛检方面的应用[1]. 就丁志祥提出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供大家参考。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非常高兴看到丁志祥对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面的问题来信.丁志祥提出尿流式有形成分和干化学分析可在尿路感染筛查中发挥作用,笔者与其观点一致.因限于篇幅,2010年第4期的<对尿流式有形成分用于尿路感染诊断的思考>一文中未展开讨论筛检方面的应用[1].
就丁志祥提出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供大家参考。
其他文献
PCA是严重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多发肿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统计结果显示,每6位男性中就有1位将在其生命周期中被诊断为PCA[1].在我国PCA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 血清PSA检测自从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以来已成为筛查PCA最常用的手段,并且已成为治疗、随访PCA必不可少的指标[2].本文拟对PSA的临床应用、影响因素以及今后的展望进行论述。
CKD的发生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我国学者发表于<美国肾脏病杂志>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北京地区成年人(≥18岁)中CKD发生率为13.0%,在18~39岁、40~59岁、60~69岁及70岁以上年龄组中,CKD发病率分别为10.0%、14.2%、20.8%和30.5%,与欧美工业国家相似[1].临床实践和基于循证医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
目前广泛使用的早期诊断CKD或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存在一定缺陷,不能直接反映细胞损伤,而是反映损伤后延迟出现的肾脏功能的变化,这些指标异常时再进行治疗往往效果很差。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从2009年5月15日起已开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网站及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网站的开通,将为广大读者、作者、编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通过本刊网站,读者、作者、编者将能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及各专业学术会议的召开事宜。目前本刊有VIP会员1200余人,网站的开通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为VIP会员提供优质服务。
目的 对不同检测系统HBV DNA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和量值溯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HBV DNA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国家标准物质作为"正确性质控物质",参考NATA颁布的"化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报告导则",对不同检测系统HBV DNA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将结果溯源至国家标准物质;根据CLSI的EP9-A2文件要求,对不同检测系统
历经4年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在丛玉隆总编辑的带领下,经过编委会和编辑部的不懈努力,本刊学术影响力和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在推动检验医学学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0年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被评为优秀专科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在中华系列123种期刊审读质量评比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优秀期刊,这是检验界同仁共同的荣誉。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间断咳喘、喉间哮鸣15年,加重伴浮肿20 d,于2009年5月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患者于15年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咳嗽、喘憋、喉间哮鸣,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考虑"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予以中药口服治疗,症状得到部分缓解.同年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于某医院就诊,使用激素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症状再次得到基本控制.之后14年内间断在多家医院治
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功能,定期观察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了解疾病进展,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过程中,由于实验室之间采用的荧光抗体组合及相应的圈门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试验结果缺乏可比性[2],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在此,我们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现更名为临床和实验
目的 探讨MM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及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6名健康对照者和172例MM患者的免疫表型.32例MM患者缓解后作MRD分析,同时进行跟踪随访,分析MRD阳性和阴性对MM患者的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时间是否存在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6名健康对照者正常浆细胞CD38、CD 138、CD19、CD45均阳性,172例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主要免疫表型为CD+
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很多疾病早期,蛋白标志物的浓度通常很低,常用的ELISA法经常无法检出,灵敏度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纳米BCA技术是将DNA标记技术与目标蛋白结合起来,将与蛋白识别过程相关的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标记DNA的鉴定来实现蛋白的检测,为生物标记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打开了新的局面[1],在生物分子检测、传染病监测、肿瘤早期发现和监测等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