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小小咖啡馆打包成公司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闭公司开咖啡馆
  王森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60 后的他,有着80 后的状态,闲适散漫是他的常态。时光回溯到青春年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后来,他如愿以偿地以朝圣的心态去过几次传说中的巴黎左岸,也去过澳大利亚繁花似锦的墨尔本,还有过一个漂亮的法国女孩做女朋友,这一切成为他环游归来开咖啡馆的创意之源。
  “19 岁之前,我从未喝过咖啡,只是从海明威的小說中阅读到主人公喝的都是不加糖的黑咖啡,印象特别深刻。”王森第一次喝咖啡是初上大学时,在一位来自瑞典的外教宿舍里,美女老师用咖啡招待她的学生们。她问王森需要什么口味的咖啡,王森学着小说男主角的口吻说:“黑咖啡,不加糖!”结果,他喝了一口黑咖啡后,满嘴苦涩,全吐了出来。
  上世纪90 年代初,王森大学毕业即被甩入奔波忙碌的人生轨道,梦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王森与速溶咖啡的交情特别深,每天不喝几杯速溶咖啡,就觉得生活没有滋味。
  2000 年之前,王森辗转抵达广州,几经打拼和创业,创建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食品公司。之后的6 年多,他的财富逐渐雄厚。他养成了泡咖啡馆的习惯,与各式咖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觉得喝咖啡很酷,每天都喝四五杯才觉得过瘾。
  2007年,66 岁的母亲病逝,留给王森深深的触动和悲伤,他开始重新思考有关生命的命题,思考的结果是关闭公司,再次选择出发。他去了澳大利亚,在异国他乡,他渐渐地从母亲去世的悲伤中释放出来。他反复追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最终的答案是:“生命宝贵而短暂,我只要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2007 年4 月,王森参与筹备纪念王小波逝世十周年活动,因缘际会地和几个北京朋友开了一间“参差咖啡馆”。咖啡馆赶在5 月13 日王小波的生日之前布置完毕,当天还邀请到王小波的遗孀李银河来咖啡馆坐了坐。
  5年开18间“参差咖啡”
  2007 年6 月,北京的“参差咖啡”开业两周后,王森便把它交由一位志同道合的哥们经营,只身回到老家武汉继续开创自己的咖啡梦。他一连开了3 间咖啡馆,规模都相当袖珍,每间投资不超过7万元,而之前在北京的咖啡馆也只有35 平方米。
  很多人怀疑:“7 万元?买一间厨房都不够!”这恰是王森最神奇的地方。为节约装修成本,他成了旧货市场上的常客;他不买价格昂贵的咖啡机,先用虹吸壶煮咖啡,然后用剩下的钱买书或置花,咖啡豆也不是一次进很多货。一间间大大小小的“参差咖啡”就这么开起来了——花房咖啡、书屋咖啡、货柜咖啡、邂逅咖啡、阳台咖啡等,各具特色。
  小咖啡馆的盈利能力和空间毕竟有限,也不是他一个人在管理。有时接到外卖订单,王森能很放心地出走半小时,因为馆内的熟客会帮他看守,并能熟练地接待和照应客人。有一次,他出门旅行十多天,将咖啡馆交给熟客打理,当他归来时,营业额丝毫不减。
  有了这些经历和经验,王森寻求创办新的咖啡馆,逐渐将很想开咖啡馆的熟客培养成馆长。馆长或店长,多是他的朋友或搭档,可从打理的咖啡馆中获得70%的净利润。
  “我想证明,生活有很多种选择,开咖啡馆照样可以过好日子,简单、自由且不用打卡。咖啡师也可以是一份正式工作,过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继北京的‘参差咖啡’和武汉的“第0 间咖啡”之后,我就想开一间可以步行抵达的咖啡馆。”2007 年底,“写字楼咖啡”开业,他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咖啡馆。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很多咖啡馆的墙面上,都有这样的字样。“花房咖啡馆”是王森2010 年的得意之作——摆放花器,播种花草,添置园艺好书,室外的树木和空地挂着草编吊床,顾客可以躺在上面享受悠闲时光;“书屋咖啡馆”配备的图书达四五百册,但绝对看不到管理学和励志类书籍;“邂逅咖啡馆”谢绝非单身人士入内,开业仅一年,顾客中就产生了多对有情人;2011年,王森买了个集装箱货柜,往某个园区的空地上一放,“货柜咖啡馆”就开张了。
  王森开了18 间“参差咖啡馆”,其中17 间遍布于武汉三镇。他憧憬地说:“当外乡的人们提到武汉时,不再只是鸭脖和热干面,而是一座咖啡之城。最有意思的是,如果某一天,一位友人邀请我去一家美女白领经常出没的地方喝咖啡,我会乐呵呵地告诉对方,那间咖啡馆是我开的。”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2012 年6 月,王森把原本是公司内训员工的课堂转型升级为“参差咖啡梦想学校”,面向社会招生,帮助热爱美好生活的年轻学员实现创业梦。
  一个月中,王森会有八个下午为学员们授课,内容是如何选择咖啡豆、烘焙和制作高品质咖啡及西点。他说:“开咖啡馆是创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投资。你可以拥有下半辈子的阳光、慵懒、自在、喜悦以及一间属于你的小小咖啡馆。”
  王森现今的收入比五年前少很多,但他对生活依然讲究品质,对事物充满敬畏之心——每天微笑着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分享旅途中的喜或悲;在微博上,与外地粉丝和咖啡馆的客人们进行网上互动。美好生活就是如此触手可及,就像小咖啡馆林立的巴黎左岸,人们忙中偷闲地边喝咖啡边看街景,怡然自得。
  “我把所有的咖啡馆都交出去,让搭档们各自独立经营,如果每个月略有盈余,就算是给自己一个大大的红包。此外,我可能去开新的咖啡馆、咖啡梦想学校。”7万元开一间咖啡馆,成了《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一书的粉丝们实现创业梦想的指导。
  “参差咖啡”,能有多少种面貌?巴士咖啡馆、火车咖啡馆、阁楼咖啡馆、屋顶咖啡馆、树屋咖啡馆……这些都在王森的构想之内。未来,他的第二本、第三本有关咖啡的书也将出版。他会把“参差咖啡”向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延伸,将梦想落到实处。
  编辑 一川
其他文献
从嫁给他的第一天起,她就发现了他放在衣橱里的那只木盒,用红色的锦缎精致地包着。锦缎柔软而华丽,摸在手里就像在抚摸一片明媚的春天。  令她有些气恼的是,她没有打开那片“春天”的钥匙。她对他说,“我人都嫁给你了,为什么还要对我有所隐瞒?”他把手指插入她滑如绸缎般的秀发,浅浅地笑:“老婆,等你到了60岁,我就给你看,好吗?”她不再强求,心中却隐隐作痛。  日子过去一截,那个红锦盒依然是她心中最大的郁结。
期刊
我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个男人扛着锄头,在田间漫步。  男人额头熠熠发光,袒露着健康的胸膛,他向我打招呼:“秋天好。”  “秋天好。去锄地?”  “不,我去寻找爱情。”  寻找爱情,在这里?我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心想:这荒田野地里除了兔子和蛐蛐外,还有什么啊?你多少天才可以遇到一个人,多少人里才可以遇到一个女人,而且还必须是一个当龄的待字闺中的女人?即使遇到了,你能够保证对方恰是你爱的女人?当然前提
期刊
巴黎弗莱斯纳监狱的大门打开了,2000多名囚犯要被押解到德国集中营,其中有巴黎抵抗运动的领袖皮埃尔·勒福歇。  皮埃尔的妻子玛丽·海伦,在监狱门口看到了丈夫。“他还活着,他活着!”她喃喃自语,心情激动。囚犯们被押上公共汽车,登车的一刹那,皮埃尔冲海伦微微点了一下头。“他瞧见我了!”她再也止不住眼泪了。  公共汽车引擎发动后,海伦跑回自己的自行车旁,跨上车,跟着汽车的行驶方向,向前蹬去。  后来,皮
期刊
1987年,我17岁,像所有十七八岁的小女生一样,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有一些东西正在萌动。  那些日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正在变异成怪兽的孩子,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不情愿的变化。后来,我发现身边的女同学都陆续发生了与我相似的变化。特别是知道了邻居胖金花的妈妈在她例假时给她煮西瓜吃,也亲眼看到班上一个女生因为裤子湿了放学不敢起身的情景,才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那时候,我们身边的男生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惊讶的变化
期刊
@他拉着她就走。她问:“去哪儿啊?”“登记结婚。”“啊?”“快啊。我订了4点飞爱尔兰的机票,早就筹划好婚礼呢。”“结婚就结婚啊,要去就去我喜欢的韩国结婚好吗?”他转过头,笑得像个小孩,温柔地说:“爱尔兰,是个不允许离婚的国家。”  @高三,她与调皮的他早恋。有一次他对她说:“将来我要娶你,孩子叫叶梁正。”但在高考前几周,他以爱上别人为由提出分手,她伤透心开始发奋学习。多年后,她偶然與他和他的儿子相
期刊
他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头,80岁那年,在《八十自述》一书中竟然这样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好友的妹妹。”  这个妹妹名叫陈锦端。他十七八岁时对她心生热爱,相爱却未能在一起,直到80岁犹是难能忘怀。正应了白居易那句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还有一次,陈锦端的嫂子去香港探望久病缠身的他。当听说陈锦端还住在厦门时,他双手硬撑着轮椅的扶手要站起来:“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
期刊
中午这段时间客户少,我正专注于手机游戏,一个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响起:“同志,寄钱。”  我抬头一看,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站在柜台边,穿一身印有“大鹏装饰”字样的天蓝色工作服,手里捏着一叠百元钞票,冲我羞涩地一笑。  我扯了张单子给他。他拿起柜台上带绳子的笔,迅速写起来,不一会儿写好了,把单子递给我。他的字迹,非常工整,一笔一画认真得像小学生。我冲他一笑,往电脑上飞快地录起来:收款人,大丘乡田洼村李素
期刊
那些曾经和我们朝夕相伴的东西,什么时候悄悄离我们远去了,就像遥远的初恋。  那些回忆,在某一天猝不及防地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原来它们从没走远,因为它们早已融进我们青春的血液里。  怀旧总带着几分惆怅,却也带着温暖。  诺基亚:  英雄迟暮最悲凉  ○娃娃  《华尔街日报》评出的2012 即将消失的品牌中,诺基亚首当其。  对于我们这些80 后的人来说,如果有人做个调查:“你的第一台手机是什么品牌?”
期刊
20岁的简,穿着带刺绣花纹和重叠蕾丝的睡裙,推开她在英国汉普郡家中的窗户,呼吸着从原野吹来的轻柔微风。  聪慧而美丽的简生长在由舞会、下午茶、钢琴、鲜花和书信构织的浪漫环境中,当她遥望有如轻纱笼罩的原野时,在想什么呢?是爱情故事里那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俊朗男子吧——他必须彬彬有礼,不能粗鲁愚昧,不能不知道孟德斯鸠,不能没听说过莎士比亚,至于别的,就无关紧要了。  简心中的“无关紧要”,恰恰是当时每家父
期刊
有人把书签比喻为“书的情人”——含情脉脉地陪伴着书和读书人,它可以唯美、华丽、经典,如一杯上好的清茶,散发出怡人的清香……  和“书的情人”共赴一场财富盛宴,这样的创业之旅,注定优雅华丽!  一段旅行催生一个创意  2010年4月24日,成都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书博会。在五号馆东北侧一间8平方米的展厅里,来访的顾客人头攒动,几个操着重庆口音的女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书商老板肖薇更是笑盈盈地招揽顾客。 
期刊